词条 | 口角炎 |
释义 | 口角炎是上下唇联合处口角区发生的各种炎症的总称。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营养不良性口角炎、感染性口角炎、接触性口角炎和创伤性口角炎。 西医学名:口角炎 所属科室:五官科 - 口腔科 发病部位:口角 主要症状:口角炎症表现,疼痛,张口受限 主要病因:营养不良,感染,接触性,创伤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发病原因主要由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缺乏、营养不良引起,也可以继发于糖尿病、贫血、免疫功能异常等全身慢性疾病。如果长期的维生素B2缺乏会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的病变,如眼部结膜炎、脂溢性皮炎等等。如继发于全身的慢性系统性疾病,除了口角炎以外,还会有全身其他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1.多为双侧发病,也可单侧。 2.上下唇联合处皮肤湿白、皲裂,疼痛不明显。继发感染时皲裂加深,局部可形成结痂,口唇活动时易裂出血,疼痛明显,张口受限。 疾病诊断根据口角出现的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全身其他的临床表现可以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维生素是否缺乏。 疾病治疗1.全身治疗: 由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补充维生素B2、叶酸等。 有其他的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全身疾病。 2.局部治疗: 有结痂形成时,应采用局部湿敷的方法去除痂皮,用抗生素软膏涂布。 感染性口角炎发病原因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是最常见的微生物感染。由于牙齿缺失过多或者由于全口重度磨耗造成的垂直距离过短,唾液浸湿口角,易造成上述微生物的感染。有些患有慢性疾病、放疗和化疗的患者、HIV感染等口角区易感染白色念珠菌。 临床表现急性期口角部位充血、红肿,可有出血或脓性分泌物,有血痂形成,疼痛明显。 慢性期口角部位有放射状裂纹,皮肤黏膜增厚呈灰白色,唇红部干裂脱屑,疼痛不明显。 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等微生物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疾病治疗1.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局部或全身用药治疗。 2.除去局部因素如修改义齿加高垂直距离。 3.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 接触性口角炎发病原因由于接触过敏物质所引起,发生过敏反应。如某些唇膏、油膏、香脂等化妆品。 临床表现发病较快,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口角区域的充血、水肿、糜烂、皲裂等,渗出物较多,疼痛明显。除口角区域出现病损外,唇红部也同时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有时口腔内黏膜也可出现广泛的充血、糜烂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皮疹、哮喘、呼吸困难等全身的过敏反应。 疾病诊断有明确的过敏史,接触可疑的化妆品、药品等,可以明确诊断。 疾病治疗首先要去除过敏原,避免接触可疑化妆品、药品等。 根据病情全身应用抗过敏药物。 局部对症治疗。 创伤性口角炎发病原因由于一些物理刺激或者不良习惯造成。 临床表现单侧口角发生,可出现皲裂,有渗出,表面可有结痂形成。 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外伤史可以明确诊断。 疾病治疗避免刺激,局部治疗为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