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口碑 |
释义 | 口碑,在辞海中被解释为“比喻众人口头上的称颂”。传统意义上的口碑主要是指非商业的相关个人间关于产品和公司的面对面的交流,由于多发生于亲戚朋友等强关系人群中而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口碑传播“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营销推广中。随着传播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的概念被提出,冲击并完善了传统口碑的概念。 汉语词语基本信息【词目】口碑 【拼音】kǒu bēi 【英译】 [public praise;opinions;oral idiom] 【基本解释】 1. 指人们口头上的赞颂 2. 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3. 亦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口碑流传 详细解释1. 《五灯会元·宝峰文禅师法嗣·永州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刻碑为纪功颂德,故后以“口碑”喻指众人口头的颂扬。 明 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袁可立子)宪副》:“君子万年,口碑载路。”清 赵翼 《喜晤嵇兰谷话旧》诗:“往事俄成泥爪幻,均徭犹颂口碑长。”《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绅士、商人於统领的口碑都有限,如今要他们送万民伞,就是贴了钱也万万不会成功的。” 董必武 《武昌东湖九女墩》诗:“羣众最怜英烈女,口碑传出足千秋。” 2. 泛指众人的议论;群众的口头传说。 清 昭连 《啸亭杂录·王西庄之贪》:“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老残游记》第十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世之学术》:“以口碑所述, 梨洲 绝擅技击。” 3. 特指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熟语。 《红楼梦》第四回:“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俗谚口碑,云:‘ 贾 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一:“住在后方时,有‘前方吃紧,后方尽吃’的口碑流传。” 社会学名词概念现代汉语辞典对成语“口碑载道”的解释是: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原始出处见宋·释普济《 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口碑载道在后来逐渐被百姓口语 化为“口碑相传”,“口碑相传”不是成语,在老百姓心里却有很高的“认同感”。 特征其一,源自于群众。 其二,形成于共识。 其三,传颂于基层。 其四,口碑只能用有无修饰,没有好坏之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