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恐龙涧 |
释义 | 概述恐龙涧位于山东省诸城市,是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的化石长廊。这里陆续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目前,以恐龙涧为核心区的诸城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现已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命名为恐龙科研科普基地和地质科研科普基地,并顺利通过国家地质公园的评审,正在积极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奇观。 地理特征山东诸城市的恐龙涧,是一条长500米、深26米的恐龙化石长廊。这里陆续出土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和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 恐龙涧位于龙都街道库沟村北的小岭下,化石暴露面积23000平方米,是一处由多个化石密集区构成的化石集群,呈45度斜坡分布。 发现据说,19世纪就有人经常会在这里发现一些奇怪的骨头,村民以为是中药里的“龙骨”,就随口把这里叫做“龙骨涧”了,“龙骨涧”即今天的“恐龙涧”。 五六十年代,经常有村民到这里来捡拾那些大块的“石头”用以填地基垒墙,而那些搬不动的大块骨骼化石则任其暴露在荒野中风化。 1964年的雨季来得早,涓河流域的雨水格外多。河水暴涨淹没了低矮的恐龙涧,沟壑的泥土由于长期受到雨水的冲刷不断垮塌,正在地底沉睡的表层恐龙化石被雨水猛然掀开了身上的被子,终于让这神秘而古老的物种重见天日。 夏日雨后,两个少年一起结伴去恐龙涧刨草喂兔,掘落之处,碰上了硬硬的东西,拨开草丛,见到一根长长的骨头凸显出来,粗大的骨骼令孩子们不寒而栗,也引来了中国科考专家。1964年8月,根据群众的反应,国家地质部石油局综合研究队山东普查大队在诸莱盆地进行地质考察时,在恐龙涧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翻开厚重的历史,《诸城县志》(1960年版)是这样描述的: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里的老百姓经常在砍柴时拾到龙骨,用以不慎把手划破时止血,只不过当时不知道这就是恐龙化石而已…… 龙涧的生成,上溯到2亿3千万年前左右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的恐龙时代。恐龙涧西临涓河,东接泉子沟,南至岭下,北靠冲沟。 化石形成说专家称,恐龙涧的这些恐龙可能是在一起游移活动时,,然间遭到某种外力作用,很有可能是洪水爆发,将正在移动中的毫无防备的恐龙冲杀后在恐龙涧一带沉积。从化石的磨圆度来看,这些骨头没有经过长时间摩擦,骨骼外表仍很尖锐、粗糙,说明恐龙生活栖息地就在当地这个范围。 恐龙化石的作用在我们当地的人们都知道化石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此血功能。把恐龙化石研成粉,撒在伤口上血即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