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空间物理学
释义

空间物理学是主要利用空间飞行器来直接探测和研究宇宙空间中的物理过程的学科,是空间科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概述

主要利用空间飞行器直接探测和研究宇宙空间中的物理过程的学科。空间科学的一个分支。由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天文学延伸而来。人们最初对高空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如极光、流星、夜光云等,只能在地面观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气球、火箭等升空工具探测高层大气的成分和密度、高空磁场、高能粒子、等离子体等,逐渐形成高层大气物理学,这是空间物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人类首次克服了大气层的障碍,对广漠的宇宙空间进行直接观测,从而进入了空间时代。随着空间科学技术的发展,探测区域由近地空间向外扩展到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空间。随着对物理过程的动力学过程的研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空间物理学。

发展历史

人们早就对宇宙空间某些物理现象进行过观测和研究。中国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收有公元前15年3月 27日(汉成帝永始二年二月癸未)在西安看到的极光形态的生动描述:“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南方有□,大四五围,下行十余丈,皆不至地灭。”在后来的中国史籍和地方志中,也有大量类似的记载。

人们对宇宙空间和地球本身的知识逐渐积累,首先形成了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气球、火箭等运载工具能够到达越来越高的空间,探测高层大气的密度和成分、高空磁场、高能粒子、等离子体等,逐渐形成了研究高层大气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的高层大气物理学。并使之逐渐演化成研究高空的物理和化学过程的高空学。1957年人造地球卫星进入了宇宙空间,使人们克服了大气层的障碍,有可能在广阔的宇宙空间进行直接测量。人们对宇宙空间的研究领域扩展到离地球十几亿公里的行星和整个行星际空间,高空学也进一步演化成空间物理学,并从地球物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57年以后,空间物理学发展十分迅速,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是“普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解决宇宙空间是“什么样”的问题。这时的探测和研究以绘制宇宙空间各种物理量的静态分布模式或平均结构为主,陆续做出了高层大气模式、电离层模式、辐射带模式及磁场模式,描绘了高层大气和磁层结构以及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同时着重研究了当时认为对宇宙航行造成威胁的高能粒子辐射和微流星体。第二阶段从70年代开始。空间探测和研究由普查发展到按特定的科学目的、围绕具体的课题来进行,并着重对外层空间现象变化的内在物理规律──动力学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测区域也由近地空间向外扩展到月球、行星和行星际空间。在探测方式上也从单个卫星测量发展为多个卫星联合测量,并多次采用主动试验的方法,即用人工的方法破坏空间环境的平衡状态,然后观测它恢复平衡的过程,以研究其中的动力学问题。在理论上相应地以研究扰动的激发和传播,各层大气(见高层大气结构)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耦合过程为主。

20多年来空间物理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由于空间物理学研究的区域十分广阔,问题十分复杂,对于绝大多数问题来说,研究仅仅是开始,因此它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和分支学科空间物理学研究的空间范围,是随着直接探测手段的发展在不断扩大的。它的分支学科则按其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中层大气、高层大气、电离层、磁层、日球、宇宙线等。

中、高层大气

一般是指平流层(约20公里)以上的大气层。中、高层大气除受到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外,还受到来自太阳和其他天体的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以及来自外层空间的粒子辐射的强烈影响,大气的温度、密度、压力、成分以及高层大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都随高度、地理纬度、地方时、季节、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程度而变化。太阳电磁辐射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它的频谱十分宽,包括从波长为10-4埃的γ射线到波长达10公里以上的无线电波的波段,既有连续谱,也有离散的谱线。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部分,X射线和紫外线能量虽然只占总辐射的很小部分,但强度变化大,又能导致高层大气分子电离和离解,从而使高层大气产生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光化学过程。由于这些微观过程对中、高层大气的结构和运动状态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太阳电磁辐射及其诱发的中、高层大气光学现象(如气辉)和光化学过程,就成为中、高层大气研究的重要内容。中、高层大气中性粒子通过碰撞与电离层带电粒子相互作用,通过各种尺度的运动(如潮汐运动、行星波、湍流等)与低层大气互相耦合。

电离层

从离地面60公里处往上,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使高层大气电离,从而形成对无线电波传播有显著影响的电离层。电离层和磁层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通过电场、电流和沉降粒子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电离层中的电流变化也是地面磁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电离层的发现及其研究,始终与无线电波传播的研究紧密相连,了解电离层变化规律,预先掌握电离层的状态及其可能的变化,对于无线电通信是十分重要的,而电离层的许多参数也是通过无线电波在其中传播的特征获得的。

磁层

虽然早在30年代就认识到在地球周围存在一个被太阳带电粒子流包围的区域,提出了接近于现代磁层的概念,但是直到60年代才有可能对它进行直接探测并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磁层直接与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连接,太阳风扰动时首先影响磁层,太阳风的能量和物质也首先进入磁层,通过它传递给电离层和中性大气。因此它是研究日地关系,探索太阳大气-行星际介质-磁层-电离层-中性大气耦合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区域。磁层和电离层都是卫星和飞船的主要活动区域,它们都受到磁层的磁场、辐射带和等离子体的一些影响,因此对磁层环境的测量和研究,将为宇宙航行提供重要的飞行环境情况。

日球

由太阳发射的超声速等离子体流(即太阳风)沿径向向外流动,与恒星际介质相互作用而将恒星际介质排斥于一定距离之外,形成一个由太阳风和行星际磁场组成的区域,这个区域称日球。行星际介质主要就是由这种超声速的太阳风所组成,发生在这个庞大的宇宙空间中的物理过程,很大程度上是由它所控制的,因而日球物理的研究是探索太阳和地球之间因果关系的基础。迄今为止还只在黄道面附近对日球进行探测,其中大多数还局限在地球轨道附近,只有少数探测器在其他区域作过一些探测。

宇宙线

宇宙空间中的高能粒子,一部分来自银河系,一部分来自太阳。宇宙线作为宇宙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分、能谱、强度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它在空间的输运过程以及它的起源和加速过程都是空间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来自太阳表面和遥远的星空,自然带来许多可用来研究太阳表面活动区和银河系高能物理过程的信息。宇宙线在日球内的传播过程中,和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及磁层等相互作用,也使宇宙线成为研究这些区域的重要工具。宇宙线是使地球大气电离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中层大气的电离起着主要作用。

行星及其比较研究

各个行星都有许多与地球相似之处(如多数都有磁层、大气层和电离层),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重力场和磁场强度,大气组成,离太阳的距离以及自旋速度等)。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推动有关太阳系起源等基本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为地球现象研究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并有可能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如“长期气候变化及其预报”等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课题。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观测性很强 的学科 。空间物理探测的主要对象有中性粒子、高能带电粒子、等离子体、固体颗粒、低频电磁波和等离子体波、磁场、电场 。通过对这些物理现象的探测,可了解地球大气层、电离层 、磁层和行星际空间的基本结构,从而建立起高层大气模型 、电离层模型、辐射带模型和太阳光谱,发现了行星际磁场的扇形结构,建立了太阳风的模型。在扩大探测范围深度和广度,取得较长时间的变化规律数据后,进一步对空间物理过程的规律进行分析,了解空间物理状态形成和变化的原因 。空间物理探测手段包括在宇宙空间进行直接探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以及适于地球高层大气的高空探测气球和探空火箭,还有遍布地球表面进行连续测量的地面观测台站网。它们各有所长,互相补充。

空间物理研究特点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由地球物理学、大气物理学和天文学延伸出来的。空间物理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宇宙空间中存在的在地面无法实现的物理条件和在其中进行的复杂的物理过程,使它成为研究稀薄等离子体和高能物理过程的理想实验室。空间物理学从一开始就与这些基础学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观测性很强的学科。认识宇宙世界必须对它进行探测。空间物理探测手段包括在宇宙空间进行直接探测的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适合于在 50~200公里高度范围内作短时间探测的探空火箭,适宜于在30~50公里高度上长时间漂浮的高空探测气球,以及遍布地球表面进行连续测量的地面观测台站网。它们互相补充、各有所长。

空间物理的研究是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发展起来的。由于需要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和全球各地进行大量的观测,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难以达到的。因此,空间物理方面的大规模国际合作计划几乎接连不断。从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紧接着是国际地球物理协作计划、国际宁静太阳年、国际磁层研究计划以及太阳活动极大年计划和中层大气计划等。这些合作计划所研究的课题都集中在空间物理的核心问题──太阳活动对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的影响上,而且都是多学科的综合观测研究。

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在离开地面几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长期运行,卫星所载的仪器不受大气层的影响,可直接对空间物理环境进行探测,因而成为空间物理探测的主要手段。由于卫星主要探测对象不同,要求探测仪器直接到达广阔空间的各点,以便获得尽可能大的探测范围,因此这类卫星的轨道并不确定,有极轨道,也有低倾角轨道。轨道高度变化范围大,近地点一般在几百千米,远地点可达数千、数万 、十几万千米。由于卫星使用的空间物理探测仪器种类较多 ,对安装位置、探测窗口、温度控制和仪器之间的电磁相容性等要求各不相同,这些都对卫星的形状和结构提出一些特殊的要求,所以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外形差别也很大。主要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系列有:探险者号卫星系列、轨道地球物理台系列、国际日地探险者卫星系列、宇宙号卫星系列。中国1981年9月20日用一枚火箭同时发射了3 颗卫星,是中国第一组空间物理探测卫星。

空间物理实践意义

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宇宙空间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遥远的世界,而是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空间环境以多种方式对在其中飞行的飞行器产生影响,例如,高速飞行的微流星体可以击穿飞行器的外壁;高能带电粒子以巨大的辐射剂量损伤各种材料,特别是暴露于飞行器表面的太阳能电池,威胁在空间活动的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等离子体可以使飞行器充电到几千伏以上,干扰以至彻底破坏飞行器的工作;地球高层大气密度的改变能改变卫星的轨道,缩短卫星的寿命,影响导弹的命中精度;磁场则能改变飞行器的姿态。而空间物理的探测研究正是通过弄清所有这些因素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对飞行体的影响,成为人类能够置身于宇宙空间之中,并且开发和利用这一领域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宇宙航行的规模越来越大,宇航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长,更好地掌握空间环境的变化规律的要求也会更迫切。

太阳活动通过电磁辐射和微粒辐射来影响地球及其周围的空间,更通过对地面系统的扰动直接地影响人类的生活,电离层暴导致无线电通信中断;地磁活动可以在输油管、通信电缆和输电线路中引起相当大的感应电流,加速油管的腐蚀,干扰监测系统,并可能在输电系统中造成严重的事故。空间物理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为预报这些事件提供重要的依据。

空间物理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实践意义的,然而又是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太阳活动同天气和气候的关系。主张太阳活动对天气和气候有影响的学者已经找到一些相关统计结果来证明这一点,它们是以直接或间接描述太阳能输出的参量(如太阳黑子数、行星际磁场指向、地磁扰动指数等)与地球天气及气候的测量数据(如温度、气压、降水、雷暴频率等)之间的相关形式出现的。反对者则怀疑这些结果,认为这些数据是局部的,而不是全球性的;资料涉及的时间太短,以及没有经过必要的统计显著性检验。此外,目前也还没有建立起将两者联系起来的物理机制。但由于这一问题自身的重要性及其与空间物理的密切联系,它已成为空间物理研究中的极有生命力的课题。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2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