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坑口村 |
释义 | 1 广东省佛冈县黄花乡坑口村坑口村(Kēngkǒu)在佛冈县城东南9.7公里。黄花乡人民政府驻地。 因地处黄花河上游一支流出口处,故名。 2 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金井镇坑口村【地名含义】 坑口村因三面环山,西面有一出口,所以称坑口,古时亦称山海,原为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故称之。 【历史沿革】 明、清属泉州南门外十四都;民国33年(公元1944年)属金井镇海边保;建国后,1956年属金井镇山海乡;1961年更名为金井公社坑口大队;1984年改金井镇坑口村委会。 【行政隶属与交通位置】 坑口村系晋江市金井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金井镇政府驻地往南约3公里处,围头半岛西侧,省道308线从村中贯通,交通十分便利。 【人口、土地面积】 坑口村委会辖区面积4.3平方公里,有坑口、南埕、埕边、刘宅四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现有户数803户,常住人口2751人,外来人口600多人,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的乡亲有4000多人,村口有蔡、林、陈、王、洪、郭等姓氏。 【气候与物产经济】 年平均气温20至23摄氏度,亚热带气候,村中除发展甘蔗、花生、蔬菜以外,还有对虾养殖;矿产有花岗岩出口欧洲及东南亚;企业有服装、玩具、拉链厂等。 【域内设施文化生活、企事业单位】 域内设有老人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设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3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崇仁镇坑口村坑口村位于嵊州市崇仁镇西部,由坑口、里王、外王3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现有258户,人口773人,有耕地面积350亩,茶园307亩,雷竹面积2300多亩,全村90%的农户经营雷竹,生猪出栏数1.5万多头,是闻名市内外的竹笋、养猪专业村。2009年度全村经济总收入1940.23万元,其中竹笋70%,生猪25%,其他5%,集体经济5万元,人均收入2.51万元。2003年评为嵊州市效益农业特色村,2006年评为绍兴市科普示范基地,2006年浙江省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2007年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2008年被评为绍兴市十佳兴林富民示范村。2009年被嵊州市委评为五好基层党支部,被崇仁镇评为现代农业先进单位。 4 福建省武夷山市坑口村◎ 村情概况山高林密的坑口村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的闽赣交界处,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里至今还保存着1931年红十军人闽时刷写的“中国红军万岁”的标语。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成立,这里曾被誉为“闽北红色首府”。 坑口村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境内群山环抱,峰谷连绵,地势险要,雄伟的温岭关和寮竹关横贯其间,北出寮竹关与江西上饶县交界,西北过温岭关与江西铅山县毗邻,南经洋庄乡东村距县城32公里,进出此地仅有一条道,故名坑口。这里是天然形成的兵家必争要塞,是近代史上农民举旗聚义、揭竿闹革命、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地方。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在这里成立,也是闽浙赣特委的诞生地,被誉为“红色都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遗址在村头村的绿村洋山上,距村头村5公里。193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在此地搭盖10座毛竹房,供机关办公和住宿,还有一座能容纳几十人的竹房,取名“列宁室”,是开会的场所。当年,福建省委下达闽北、闽东两个特委和福州、厦门、莆田、泉州、建松政等中心县委的信函均从这里发出,省委的重要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首届党代会在此召开,产生新一届省委班子,选举出席党的“七大”代表。 ◎ 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旧址坐落在陈列馆右侧村头的村庄内,为一栋老式民房,约300平方米。1938年2月,闽北红军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抗日后,为领导闽北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保持与新四军军部的联系,以及处理新四军后方人员和家属的善后工作,2月20日,新四军叶挺军长发布命令,在坑口的村头村成立新四军第三支队崇安留守处,为省一级机关机构,主任曾镜冰,副主任汪林兴。留守处的工作人员,大多为闽赣省委、福建省委和闽北特委主要领导的夫人。方志敏夫人缪敏、黄道夫人陈清凤等曾在留守处工作过。1941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转移到江西上饶的金竹排村隐蔽,留守处机构停止活动。 ◎ 坑口革命斗争历史陈列馆在中共福建省委纪念亭右侧,为单层学校式建筑,占地200多平方米。陈列馆建于1992年6月,后二次改版,2001年再次进行扩版。共分前言、坑口人民的巨大贡献、闽北分区委在坑口的史迹、福建省委等省级机关在坑口的历史业绩、坑口老区的变化、结束语等6个部分。 5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坑口村◎ 基本概况坑口村位于寮步镇西部,莞樟路、石大路交汇处,毗邻塘边、泉塘两个村。由坑口和亭子边两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2003年底常住户为327户,人口共1078人,其中男,565人,女,513人。外来暂住人口6000多人。 ◎ 历史沿革坑口村,传说在南宋绍兴年间(1132—1162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村庄,那时居住着翟、梁(不同支派)、邝等三姓族人。到明代之后,翟、邝两姓的子孙已没有一人留居此地。 坑口人,乃为“桃溪”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从一般的公共建筑物上看,尚留有“桃溪”字样。如“桃溪小学”“桃溪风月楼”“桃溪古庙”等。1998年重修前的梁氏宗祠后进神廊的前侧刻有“世系晋江,义播南雄恩翠苑;家源板石,萦传东莞荫桃溪”的对联还清晰可见。凭此,坑口村的先人属“桃溪”人。 1950年初,坑口划归东莞县五区泉塘乡管辖。1953年改称东莞县三区泉塘乡,坑口仍属泉塘管辖。1955年改称东莞县寮步区泉塘乡,坑口成立互助组,仍属泉塘乡管属。1956年,坑口互助组改为初级社。1957年12月寮步改称大乡,泉塘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寮步撤大乡改称人民公社。泉塘改为生产管理区,坑口属龙泉营。1959年6月成立泉塘生产大队,坑口仍属泉塘生产大队管属。1963年初坑口从泉塘分出另立生产大队。1964年又合为泉塘大队。1980年12月坑口又从泉塘分出再立生产大队,管辖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及亭子边五个生产队。1983年寮步改称为寮步区,坑口撤消生产大队,改称为坑口乡。1987年寮步区改称为寮步镇,坑口撤乡称管理区。1998年坑口撤销管理区,改称为坑口村。 ◎ 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村民生活极为贫困,青黄不接时候以粥充饥,食瓜花糊,一套衣服穿着多年,打满补丁,村民大部分住泥巴筑起的平房,人均住房不足10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村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村民基本上得到温饱。但经济上仍很贫乏。 改革开放前,坑口村仅有糖寮、碾米两家加工企业,当时主要为方便群众生活,年收入不足1000元。 1985年开始,村民开始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橙柑。这时村民的经济收入已逐渐好起来。有相当部分村民筑起混凝土楼房,人均住房面积基本达到20平方米。集体经济收入直至1987年,仍靠土地和鱼塘承包款,年收入达不到2万元。 1987年,坑口村贷款30万元,建造一间楼高三层只有一千平方米小厂房,引进一港商办起坑口溢利制衣厂,年厂房租金为10万元。1990年建造了一间厂房,引进一台商进来投资,厂房年租金收入达140多万元。之后,坑口厂房逐年增加,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到1994年年纯收入达200万元,于是全村装上卫生饮用自来水。 1995年集体年收入达400万元。在经济收入稳定的基础上,坑口村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按照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和提高群众福利作为重点来抓。区内建了学校、幼儿园、电管站、治安队、信用社、商店,还大力整治区内环境卫生。另外村民能享受每人每月80元的生活补贴(60岁以上老人另加30元),学生一律免费入学。同时每位学生每学年补贴400元学杂费。对学生考取本科的奖励3000元,考取大专的奖励2000元。1996年坑口村被市评为安全文明小区及市卫生村。 到1997年底,坑口村已兴建厂房达8万多平方米,年收入达500万元。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的文化娱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998年,投资100万兴建的老人活动中心投入使用。1994年—2003年,坑口村共投资1500多万元给全村主干道、行人道铺设水泥路。并兴建了公园、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供村民休闲娱乐。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部分村民新建了楼房,把原有的旧房出租给外来民工。1999年坑口村被东莞市政府评为“文明村”。 2002年坑口村继续注重抓好村民福利,全村20岁以上的村民,由集体负担购买农民养老保险。2003年又给全村村民购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村民因病就医从此得到保障。 2003年坑口村加大力度优化本地区投资环境,坚持大力发展以工业为主体的原则,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的工业厂房,并与台湾南良集团签定租赁合同,使村经济又一次飞跃发展。 2003年坑口村有企业14家,其中台商企业3家,港商企业5家,其它6家。全村总收入1440万元,集体分配324万元,人均3005元。村民平均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 6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枫岭头镇坑口村坑口村位于上饶市上饶县枫岭头镇中西部,由鄢家、王家、李家、卖果亭、坑口5个小组组成,全村现有889户,人口1600人,有耕地面积620亩,茶子树560亩,全村50%的人在外打工、做生意。主要农产品有茶子油、水稻。320国道是由鄢家边。还有一个坑口铁路站,交通便利,去往横峰、弋阳、婺源、鄱阳、广东的车都会路过这,村里还有农村公交,731矿,上饶到瓦业塘的,从老火站[河边加油站边]到瓦业 7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镇坑口村◎ 村情简介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联城镇坑口村位于联城镇东北2公里处,距市区7公里,辖坑口、陈山头2个自然村。坑口村村后是坑口山,丽曳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7.5平方公里,共有332户,有8个村民小组,723人,耕地面积371.2亩,山林面积1833亩,农副总产值352万元,2009年人均收入5589元。村里的支柱产业是柑橘,有柑橘700多亩。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甘甜的山水,充足的阳光,使盛产的水果格外甜,很多人的都驱车而来,来享受亲自到田中采摘水果的乐趣。随着近几年水果的旺销,农民的收入多了,个个都盖起了新房子,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幸福生活,随着主城区的扩大,环城北路的建设,毗邻市区的坑口村,地理环境非常优越,村经济将会更快的发展,欢迎各位朋友来坑口村投资。 ?? ◎ 支柱产业坑口村的支柱产业——柑橘。坑口村的柑橘品种有特早、早熟、中熟温州蜜桔,椪柑,瓯柑,橙类,柚类等。果皮着色深,宽松易剥、糖度高、果肉脆嫩,口味良好,受广大群众青睐。林宅口村的柑橘以“无公害、无污染”的技术进行生产管理,也重视品牌的宣传。现在村里每户都种柑橘,亩产值在3000-5000元之间,经济效益显著。欢迎各界朋友来坑口村采购柑橘、葡萄! ?? ◎ 农村新貌新农村,新面貌。2008年村双委狠抓环境整治,以开展“四改一化”为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完成对村主干道路面硬化、污塘治理、自来水安装、绿化建设等工程,通过全体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如今整治后的白前村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设施齐全、民心顺畅,各项工作都开展的井然有序。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更加美化,村民生活更加美好。 ??坑口村双委欢迎各届朋友的前来观光、旅游、投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