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客家女孩 |
释义 | 客家女孩指的就是客家这个汉族民系的女孩,又称客家女,或客家女人、客家女性等。客家女性的生活背景一直以来就有所不同,她们从来都肩负着两重重担(既要负责耕作又要打理家务)。旧时,客家男性主要以读书经商为正业,这样就导致了男性劳动力的大量缺乏,于是,料理家中内外、哺育孩子、孝敬老人等任务都落到了女人身上。 解读客家客家,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聚居在广东的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韶关等县市,福建、江西、台湾、四川、广西、湖南部分地区,分布约120余县。先世居黄河流域,西晋末年(4世纪初)、唐代后期(9世纪末)因战乱大批南下。1270年代南宋灭亡后又迁至赣、闽、粤等地。自称“客家”或“来人”,以区别于当地人。客家话是汉语方言之一,保留较多古汉语音韵。山歌别具风格。客家人在聚居地区保持自己习俗传统,妇女均天足,参加劳动生产,不受封建陋习约束,勇於进取。近代,太平天国之乱失败后,不少客家人被迫分散在更广阔的地区,有的转徙台湾、香港,或侨居南洋一带。 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说和客家混血说。客家中原说认为客家主体构成为来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说则认为“客家共同体,是南迁汉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后产生的共同体,其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的、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客家四州”为嘉应州(现梅州)、赣州、汀州(现闽西八县)、惠州。 客家女孩顾名思义,“客家女孩”就是“客家”这个汉族民系的女孩。客家女性的生活背景一直以来就有所不同,男耕女织,男人负责重体力劳动,女人负责家中手工类较轻的劳作。这自古就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客家的女性却从来都肩负着这两重重担,这个异常情况的主要导致原因是因为,客家男性主要以读书经商为正业,在清朝的某段时期更是倾巢而出,这样就导致了男性劳动力的大量缺乏,很自然的料理家中内外、哺育孩子、孝敬老人这些事情都落到了女人身上。这种一肩承担的局面也磨练出了,客家女性勤劳、坚强、果敢、能干等等的让人敬佩的品质。“客家女孩”这一名词也就从客家女性的这些优良品质和人们对客家女性的敬意与钦佩中渐渐在舆论中登场了。 生活背景客家女性从古时候就有别于一般族群的女性,在那个大多数女人都裹小脚的时代,她们就崇尚天足(放弃裹小脚,让脚自由生长)不受封建陋习的约束,勇於进取。辛勤劳作。那时客家人的经济是相当贫瘠的。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 客家老人们一直都把生女孩认为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他们觉得女孩是赔钱货迟早是人家的人,迟早是要送出去的。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对女孩不公平的待遇。比如童养媳,客家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许给人家,当童养媳,这在客家严重缺乏劳动力的当时,对男方来说就意味着增添了一个劳动力。童养媳也就变相的成为了另类的长工。更有甚者客家人因为经济贫瘠孩子取媳妇比较困难在孩子还没有诞生的时候就预备了一个女孩当媳妇。这也就是俗话说的“待郎妹”代郎妹的命运是很悲惨的,如果说童养媳是命运的俘虏,那么“待郎妹”就是命运把玩的一个玩笑,他们的未来都是渺茫的,因为他们的“未来”都没有诞生。只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劳动者罢了。在这样一个艰苦,不公,恶劣的情况下,客家女性慢慢的被磨练成了一群“铁一般的女人”。 当然时代在变迁,生活在改善,现在的客家女性的命运已经不在像以前那样那么悲惨了,但是希望客家女的优良品质能够永垂不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