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克氏假裸头绦虫病
释义

克氏假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Bayl)是猪体的寄生虫,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的野猪体内,以后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猪体内也有发现。1980年首次在中国陕西户县发现10例人体感染的病例,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此后,在陕西、辽宁等地陆续报道人体感染13例。河南省1例人体感染的病例。

疾病名称

克氏假裸头绦虫病

疾病概述

克氏假裸头绦虫是猪体的寄生虫,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的野猪体内,以后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猪体内也有发现。

克氏假裸头绦虫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在中国的上海、陕西、甘肃、福建、广东、山东、河南、贵州、辽宁、江苏等地猪与野猪间传播流行。人体感染我国已报道23例。该虫的正常终宿主是猪和野猪,中间宿主是赤拟谷盗等储粮害虫,这些害虫进入厨房,污染餐具,藏匿于粮食和面粉之中,被人误食而引起感染。患者感染本寄生虫病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多者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灭绦灵、槟榔、南瓜籽、狼牙草根牙制剂、甲苯咪唑等药物治疗效果差,巴龙霉素效果较好。

积极杀灭粮仓害虫,注意猪饲料的堆放和处理,做好猪粪的无害化处理等在预防本病方面有重要意义。

疾病分类

消化内科

疾病描述

克氏假裸头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 Baylis,1927)属膜壳科、假裸头属,曾有多种不同的命名(如盛氏许壳绦虫,陕西许壳绦虫,日本假裸头绦虫和盛氏假裸头绦虫等),现已工人它们都是克氏假裸头绦虫的同物异名。最早发现于斯里兰卡的野猪体内,以后在印度,中国和日本的猪体也有发现,人因误食含有该绦虫幼虫的赤拟谷盗等昆虫而感染。

形态与生活史:成虫外形与缩小膜壳绦虫很相似,但更为长大。大小为97-167cm×0.31-1.01cm,约有2000多个节片,头节近圆形,具有3个吸盘和不发达的顶突,无小钩,全部节片均为宽大于长,生殖孔开口在虫体的同一侧,偶尔开口于对侧。卵巢呈菜花性性格,位于成节中央,卵黄腺不规则,位于卵巢后方,睾丸24-43个,不均匀地分布在卵巢和卵黄的两侧,靠近生殖孔的一侧数目较少,孕节中呈袋形的子宫内充满虫卵,约2000-5000个,占据整个节片,虫卵椭圆形,棕黄色,与缩小膜壳绦虫卵相相似,直径为84-108m,卵壳较厚而脆弱,易破裂,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内层为胚膜,胚膜与卵壳内,充满胶质体,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六钩蚴与胚膜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克氏假裸头绦虫寄生在猪、野猪和褐家鼠的小肠内,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后,被中间宿主赤拟谷盗等昆虫吞食,经27-31天发育为拟囊尾蚴。

症状体征

一般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时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销售,腹痛、腹泻、失眠和情绪不安等。腹痛多为振发性隐痛,以脐周围较明显,腹泻一般每日3-4次,大便中可见粘液。

形态与生活史:成虫外形与缩小膜壳绦虫很相似,但更为长大。大小为97-167cm×0.31-1.01cm,约有2000多个节片,头节近圆形,具有3个吸盘和不发达的顶突,无小钩,全部节片均为宽大于长,生殖孔开口在虫体的同一侧,偶尔开口于对侧。卵巢呈菜花性性格,位于成节中央,卵黄腺不规则,位于卵巢后方,睾丸24-43个,不均匀地分布在卵巢和卵黄的两侧,靠近生殖孔的一侧数目较少,孕节中呈袋形的子宫内充满虫卵,约2000-5000个,占据整个节片,虫卵椭圆形,棕黄色,与缩小膜壳绦虫卵相相似,直径为84-108m,卵壳较厚而脆弱,易破裂,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内层为胚膜,胚膜与卵壳内,充满胶质体,胚膜内含一个六钩蚴,六钩蚴与胚膜之间有明显的空隙。克氏假裸头绦虫寄生在猪、野猪和褐家鼠的小肠内,虫卵或孕节随粪便排出后,被中间宿主赤拟谷盗等昆虫吞食,经27-31天发育为拟囊尾蚴。

症状体征一般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时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销售,腹痛、腹泻、失眠和情绪不安等。腹痛多为振发性隐痛,以脐周围较明显,腹泻一般每日3-4次,大便中可见粘液。

症状体征

一般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时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销售,腹痛、腹泻、失眠和情绪不安等。腹痛多为振发性隐痛,以脐周围较明显,腹泻一般每日3-4次,大便中可见粘液。

疾病病因

有实验证明,需经50天发育才具感染性,当猪食入带有似了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经10天即可发育为成虫,30天后,虫卵开始成熟,人体感染是因为偶然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赤拟谷盗等昆虫所致。

疾病病因有实验证明,需经50天发育才具感染性,当猪食入带有似了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后,经10天即可发育为成虫,30天后,虫卵开始成熟,人体感染是因为偶然误食含有似囊尾蚴的赤拟谷盗等昆虫所致。

病理生理一般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时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销售,腹痛、腹泻、失眠和情绪不安等。腹痛多为振发性隐痛,以脐周围较明显,腹泻一般每日3-4次,大便中可见粘液。

诊断检查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孕节,节片与虫卵都与缩小膜壳绦虫相近,惟其虫体和虫卵体积都较大,成节中睾丸数较多可资鉴别。

治疗方案驱虫可应用巴龙霉素,灭滴灵或加甲苯哒唑等。

疾病预防防治原则包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大力灭鼠和消灭粮仓及厨房害虫。

安全提示克氏假裸头绦虫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中国在上海陕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十多省,市的猪和野猪中有该虫流行,人体感染见于陕西户县,1980年首次于该县发现10例,其中7例在同一自然村,感染者年龄4-48岁,感染虫数克氏假裸头绦虫为1-12条:辽宁营口也发现4例病人,到20世纪末中国已报道25例感染者。

病理生理

一般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感染虫数较多时可有胃肠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销售,腹痛、腹泻、失眠和情绪不安等。腹痛多为振发性隐痛,以脐周围较明显,腹泻一般每日3-4次,大便中可见粘液。

诊断检查

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孕节,节片与虫卵都与缩小膜壳绦虫相近,惟其虫体和虫卵体积都较大,成节中睾丸数较多可资鉴别。

治疗方案

驱虫可应用巴龙霉素,灭滴灵或加甲苯哒唑等。

疾病预防

防治原则包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大力灭鼠和消灭粮仓及厨房害虫。

1、克氏假裸头绦虫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及我国。上海、陕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十多省、市的猪和野猪中曾有发现,人体感染见于在陕西户县,感染者年龄4~48岁,感染虫数为1~12条;辽宁营口也曾发现4例病人。

2、防治上除了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外,应注意灭鼠和消灭粮仓及厨房害虫。治疗病人可使用巴龙霉素,也可用甲苯咪唑或灭绦灵加别丁。

3、感染者一般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偶见腹痛、腹泻、肛门瘙痒以及夜间磨牙、流涎、食欲不振或消瘦等,有的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现象。多数患者大便中常有白色、能伸缩活动的米粒大小的孕节排出。

安全提示

克氏假裸头绦虫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和我国,我国在上海陕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十多省,市的猪和野猪中有该虫流行,人体感染见于陕西户县,1980年首次于该县发现10例,其中7例在同一自然村,感染者年龄4-48岁,感染虫数 克氏假裸头绦虫为1-12条:辽宁营口也发现4例病人,到20世纪末我国已报道25例感染者。

1、克氏假裸头绦虫分布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及我国。上海、陕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十多省、市的猪和野猪中曾有发现,人体感染见于在陕西户县,感染者年龄4~48岁,感染虫数为1~12条;辽宁营口也曾发现4例病人。

2、防治上除了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外,应注意灭鼠和消灭粮仓及厨房害虫。治疗病人可使用巴龙霉素,也可用甲苯咪唑或灭绦灵加别丁。

3、感染者一般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仅偶见腹痛、腹泻、肛门瘙痒以及夜间磨牙、流涎、食欲不振或消瘦等,有的患者出现贫血、白细胞增多等现象。多数患者大便中常有白色、能伸缩活动的米粒大小的孕节排出。

治疗方案

驱虫可应用巴龙霉素,灭滴灵或加甲苯哒唑等。

一、槟榔南瓜子合用,槟椰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麻痹作用,能使全虫麻痹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使头节和未成熟节片麻痹,故疗效欠佳,南瓜子能麻痹牛肉绦虫的孕卵节片单独应用疗效亦不佳,与槟榔合用治疗牛肉绦虫治愈率较高治疗绦虫病时都采用两药合用,早晨空腹南瓜子仁粉60~120克,2小时后服槟榔煎剂(槟榔60-90克水煎1小时)再过半小时服泻药,一般在3小时内即有完整活动的虫体排出,少数患者可能于下午或次日排出虫体。

克氏假裸头绦虫病

二、灭绦灵,(氯硝柳胺)氯硝柳胺原为杀灭钉螺的药物,但对猪肉及牛肉绦虫均有良好疗效,临床上也用以治疗绦虫病,抗虫效果较槟榔南瓜子为优,本药可抑制绦虫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反应而杀死其头节和颈节死亡的虫体随粪便排出剂量为空腹先服1克隔1小时再服1克服药时将药片充分嚼碎吞下而饮水量应少,使药物在十二指肠上部即达较高浓度,二小时后服泻药,小儿剂量减半本品副作用少,但因对虫卵无作用,当虫体在肠内被消化而释出虫卵时,虫卵可逆流入胃及十二指肠,猪肉绦虫则可因此引起囊虫病故主张治疗猪肉绦虫病时,应先服止吐药以防呕吐,并服泻药使死亡节片在未被消化前即迅速排出此药应连服2天。 三、吡喹酮为新型广谱抗蠕虫药除有抗血吸虫作用,也是一个高效抗绦虫药吡喹酮杀绦虫的原理尚未阐明可能有促进Ca2+进入虫体,从而引起虫体肌挛缩,产生痉挛性麻痹成人剂量0.5克,儿童0.2-0.3g顿服,1小时后服泻药,效果良好。

四、仙鹤草用根芽全粉30-50克,服后不需给泻剂,亦可用草芽浸膏,鹤草酚单体或鹤草酚粗晶片但应服硫酸镁导泻。

五、甲苯咪唑成人200mg一天二次,连服三天,驱绦虫率约为80%。

六、丙硫咪唑对绦虫也有较好疗效剂量是每天400mg连服6天。

不论应用何种驱虫剂,应注意下列几点:①驱虫后均应留取24小时全部粪便淘洗检查头节以确定疗效查得头节表现治疗成功,未查得头节,并不表示驱虫失败,因头节不一定在治疗的当天排出,也可能驱虫药物使虫节破坏或变形而难于辨认②治疗猪肉绦虫病时应先服止吐药以免虫卵反流入胃进入小肠孵化成为六钩蚴,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液分布全身,发育为囊虫,形成皮下和肌肉囊虫病,脑囊虫病,眼囊虫病等。③治疗后观察3个月对又排节片或虫卵者则应复治。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