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罗齐-柯林伍德表现说 |
释义 | 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中将美学定义为研究直觉或表现的科学。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最初阶段。直觉起于“感受”。当主体见到一个事物时,感官便受到刺激,由此而产生“感受”。感受所得为“印象”。“感受”与“印象”只是心灵被动领受到的无形式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心灵的作用或心灵的创造,因而还处于直觉线之下;只有当这些“感受”或“印象”经过心灵的综合与联想作用,获得了一定形式时,才构成了直觉。 标题相关英文(原文):expressionist esthetics of B.Croce and R.G. Colling wood 拼音:Kē luó qí-Kē lín wǔ dé biǎoxiànshuō 定义概述20世纪初,由意大利美学家B.克罗齐提出,被英国美学家R.G.柯林伍德继承、发展的一种把艺术和美视为主观情感外化的美学学说。 “直觉即表现”说在克罗齐看来,直觉与表现意思相同。“内在感受”、“印象”等,统统可称为“情感”,它们只有经过心灵的综合,才获得形式,化为具体的“意象”;而当“内在情感”外化为具体意象时,也就是说情感得到了表现。因此直觉与表现“非二物而是一体”,是“此出现彼亦出现的东西”,是同一种性质的心灵活动。 “直觉即表现”说,是克罗齐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石。按照这种解释,人见到的世间万物的形象,都不是客观世界固有的,而是心灵创造的,或者说,是内在情感的表现。 克罗齐氏美学克罗齐依照这一基本观点,给美下了一个定义,并对美、丑分别作出了界定。 他说,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而丑则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他解释说,“美现为整一,丑现为杂多”,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用形式把杂多的印象统辖为统一的整体,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没有把杂多的印象统摄起来,仍是杂多。克罗齐还用正价值和反价值来界定美丑,他把“成功的表现”称为正价值,把“不成功的表现”称为反价值。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能达到“自由发展”,伴随产生一种快感,是一种正价值,称为美;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活动受到阻碍,现出矛盾,伴随产生一种痛感,是一种反价值,称为丑。 依照“直觉即表现”的原理,克罗齐认为艺术同样是一种直觉,因而也是内在情感的表现。 他认为,艺术作为表现与直觉作为表现,区别只是在量上,而不是在性质上。“有些人本领较大,用力较勤,能把心灵中复杂状态尽量表现出来,这些人通常叫做艺术家。有些很复杂而艰巨的表现品不是寻常人所能成就的,这些就叫做艺术品”。 影响力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它与西方现代艺术总思潮相一致,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并始终在西方具有势力。英国哲学家、美学史家B.鲍桑葵,著名美学家E.F.开瑞特等人,都信奉和宣扬表现说。也由于这一学说的影响,西方现代美学注意的中心不再是“美”、“崇高”、“秀雅”等传统美学范畴,而是“表现”、“表现力”以及“审美价值”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