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克莱伯 |
释义 | 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 中文名:莱昂内尔·克莱伯 外文名:巴斯特 国籍:英国 出生地:伦敦 出生日期:1909年 逝世日期:1957年6月 职业:海军 主要成就:王牌特工 潜水专家 一、莱昂内尔·克莱伯“007”原型“007”系列新片登陆中国,广大影迷再一次把目光聚集到了邦德身上。自从1962年登上银幕以来,詹姆斯·邦德这个间谍的原型是谁,就一直是人们猜测的话题。“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此也是讳莫如深。 英国媒体认为,邦德的身上有许多“大谍”的影子,他们有的智勇双全,有的身手不凡,有的风流倜傥。从本期开始,我们就选取几位公认度最高的邦德原型为您一一介绍。 许多“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都展示了高超的潜水本领。多少年来,媒体普遍认为,英国皇家海军最著名的“蛙人”、王牌特工莱昂内尔·克莱伯就是“007”的原型之一。 去年10月,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一批资料显示,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1956年乘军舰访英期间,军情六处曾派克莱伯秘密潜近“敌舰”侦察。不想,他入水后便神秘失踪。 半个世纪以来,克莱伯之死被称为“冷战最大悬疑”。这批资料的公布,再一次把人们的目光带回到了50年前。 王牌特工神秘失踪1956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找到已从英国皇家海军退役的克莱伯,自称代表英政府请他执行一项秘密任务——侦察来访的苏联巡洋舰“奥尔忠尼启则”号。 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正率代表团乘三艘军舰访问英国,准备在朴茨茅斯港与英国首相艾登举行会谈。“奥尔忠尼启则”号和另外两艘驱逐舰就停泊在该港。 克莱伯接受了这个任务。那是一个天气晴朗、非常适合潜水的日子。克莱伯随那名男子登上一艘小船,驶向朴茨茅斯港。下水前,克莱伯的身体状况和装备都很好,可没想到,他下水后就再也没有上来。 由于克莱伯执行的是绝密任务,皇家海军一直不敢展开搜救行动,以免计划曝光。但10天后,英国报纸捅出了这条消息,称“王牌蛙人在朴茨茅斯港海底失踪”,随后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皇家海军立即发表声明称,他是在参加一项秘密水下装置的试验时失踪的。苏联方面也声称,事发当天,“奥尔忠尼启则”号的水兵在军舰附近看到过一个蛙人,苏方还就此向英方提出正式抗议。 艾登首相十分恼火,因为当时舆论普遍认为是军情六处派克莱伯侦察苏联军舰的,而按照英国法律,未经首相批准,军情六处不能在国内进行间谍活动。不久,军情六处处长辞职,媒体认为正是克莱伯事件所致。 1957年6月,也就是克莱伯失踪14个月后,一具身穿潜水服的尸体被冲上了英格兰南部的一片海岸。由于长时间在海中浸泡,加上鱼虾咬食,尸体的脑袋和双手已不复存在,尸身很难辨认。 验尸官请来克莱伯的前妻和生前女友,但她们都不能确认这是不是克莱伯,因为尸体上没有克莱伯特征明显的“大脚趾头”。最后,验尸官凭借尸体左膝上的一块伤疤认定,这就是克莱伯。 克莱伯的昔日战友西德尼·诺利斯也作证说,这块伤疤是二战期间留下的。于是,英国政府将无头尸当作克莱伯匆匆掩埋。此后,很多人都要求政府调查真相,但英国政府不仅千方百计掩饰,甚至拒绝向克莱伯的前妻提供抚恤金,让这起离奇案件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 曾是著名的水下英雄克莱伯神秘失踪后,他的间谍生涯和传奇经历逐步被媒体一一揭开。克莱伯于1909年出生在伦敦一个穷苦家庭,年轻时,他靠给别人打短工糊口。二战爆发后,他加入英国陆军,1941年“跳槽”到皇家海军。 第二年,他作为排弹小分队的一员被派往直布罗陀海峡,排除意大利潜水员安放在盟军船底的水下炸弹。最初,他只负责将潜水员摘下的炸弹拆除引信,后来,他决定学习潜水。 事实证明,他是个天生的潜水专家,很快就被提升为皇家海军驻意大利北部的总潜水官,排除了利沃诺和威尼斯两个港口的大量水雷。由于身手出众,战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巴斯特”,这是一位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的名字,意为“破坏者”。 战争期间,他还荣获过“乔治勋章”和“帝国勋章”等多项至高荣誉。1947年退役后,克莱伯继续在民间从事潜水活动。1950年,英国连续出现了两起潜艇失事事件,他再次被皇家海军召回攻克难题。 除了一身过硬的水下功夫,陆地上的克莱伯同样光彩照人:一副十足的绅士派头,一身名牌西服、一副眼镜和一根文明棍,就是他的典型装束,与银幕上的“007”颇为神似。1958年,克莱伯反法西斯的英雄事迹被搬上银幕,影片《无声的敌人》就是根据他的故事改编的。 半世纪难解案情真相半世纪以来,有关克莱伯之死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 有人认为,克莱伯是被苏联蛙人干掉的。 有人称,他在执行任务时被苏军用麻醉枪击昏,在被带到苏联洗脑后,成了苏联蛙人的教官。甚至还有人有板有眼地说,克莱伯其实早就被苏联克格勃“招降”,成了苏联间谍,这次只是找到了一个机会叛逃,在苏联,他已当上了黑海舰队水下特种行动司令部的指挥官。 还有人认为,是军情六处借机安排他作为卧底打入了苏联海军。还有一种说法是“自己人”杀人灭口,说克莱伯行动时遇上故障,军情六处为避免曝光而将其杀死。1990年,一位前苏联海军情报官员曾公开证实,克莱伯是在执行任务时被苏联人发现后击毙的。 2006年3月,英国《星期日邮报》推出了克莱伯失踪之谜的新版本:他是被英国情报部门暗杀的。消息源自克莱伯的昔日搭档西德尼·诺利斯。据他透露,退役后的克莱伯因身体和经济原因情绪低落,产生了叛逃苏联的念头。情报部门获悉后决定对他采取行动。他们设下圈套,在克莱伯下水后派一个身手更利落的蛙人将他杀死。西德尼“奉命”认尸,但那显然不是他的尸体。后来,西德尼曾打算向一名传记作者透露此事,结果有人威胁要他的命。 去年10月,英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批文件,透露了克莱伯失踪前的一些片断。据和他一起上船的那名男子回忆,“克莱伯当时携带的氧气足够使用两个小时。下水后他曾浮出水面,因为呼吸器出了点小问题。稍做调整后他再次入水,此后就再没上来”。 这名男子本打算报警,但上司命令他立即返回。但这些文件还是没有解开克莱伯失踪谜团。 国家档案馆的霍华德·戴维斯表示,官方的掩饰行为表明,克莱伯一案还有更多细节没有浮出水面。这个“冷战最大悬疑”的谜底,恐怕要等到50年后文件正式解密时才能揭晓了。 二、奥地利指挥家【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2004)奥地利指挥家。提起卡洛斯·克莱伯的名字,很多人都会极其自然地联想到20世纪初期的老一辈指挥大师埃里克·克莱伯,那位与托斯卡尼尼同时代的老指挥家,便是今天誉满世界的新一代指挥大师卡·克莱伯的父亲,虽然两人活跃在世界指挥舞台上的时间相差半个世纪之多,然而他们却同为20世纪的世界指挥艺术增添了艳丽的光彩,回忆近代指挥艺术的历史,父子二人同为超一流大师的例子是极其稀少的,但克莱伯父子却恰恰是这种极其稀少的例子,这就不得不使人们对他们产生出特殊的看法和敬佩之情了。埃·克莱伯是一位正统而又有魅力的大师,在当时的国际指挥界中是一位有着深厚修养的佼佼者。而卡·克莱伯则在许多方面继承了他父亲所留下的传统,除此之外,他的创造力和开拓性又都在很多方面超过了他的父亲,如今,他已是世界上最全面的指挥大师之一,无论是在艺术修养上还是在专业技艺上,都达到了一种扩张性的崭新境界。他那对艺术一丝不苟的严肃精神及为古典音乐注入新鲜活力的开拓能力,都已被人们所深深地感觉和领悟到了,为此,人们便将他誉为"追求尽善尽美主义的大师"。 卡洛斯·克莱伯于1930年出生在德国的柏林,他小时很有音乐天赋,听觉异常的敏锐,似乎大有继承他父亲事业的天才,然而他父亲埃·克莱伯却并不希望他以后成为音乐家,他的理想是想将儿子培养成为科学家,埃·克莱伯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来说,他的眼光是极其敏锐的,儿子身上的特殊音乐才华早已被他明显地察觉到了,但他仍不愿意儿子将来以音乐为职业,在卡·克莱伯年近九岁时,他的父亲曾对他的母亲说过这样的话:"这孩子的音乐感很强,实在是太遗憾了。"可见他对于儿子走音乐道路是多么不情愿了。 卡·克莱伯首先是一位出色的歌剧指挥家,他早期在欧洲的一系列歌剧院中担任常任指挥时,曾经指挥上演过大量的歌剧作品,其中有些演出是被历史所记载的重要演出,如1966年他在著名的爱丁堡音乐节上成功地指挥上演过贝尔格的现代歌剧《沃切克》,1974年在英国皇家科文特花园歌剧院指挥上演过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1977年又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上演了威尔弟的歌剧《奥塞罗》,此外,他还在1974年至1976年担任拜罗伊特音乐节的音乐指导期间,指挥上演了大量瓦格纳的歌剧作品。 许多人都认为,卡·克莱伯在指挥方面的出色才华大概是从他父亲埃·克莱伯的身上受到全面的熏陶和影响的,而实际上卡·克莱伯成为指挥大师主要还是靠他自己的刻苦努力得来的,因为他的父亲始终是不赞成他从事这项事业的。然而埃·克莱伯对于儿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仍然是不容置疑的,其中最主要的影响还要数他给儿子遗传下来的巨大音乐天赋和灵感,这种巨大的音乐天赋和灵感,则成了卡·克莱伯登上著名指挥家殿堂的基本保障。埃·克莱伯早年也曾是一位知名的歌剧指挥大师,贝尔格的《沃切克》在英国的首演就是由他来指挥的,而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也是埃·克莱伯最为拿手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数年之后他的儿子卡·克莱伯也成了著名的歌剧指挥家,而以上提到的这两部歌剧,也十分巧合地成为卡·克莱伯指挥的拿手好戏了。 卡·克莱伯在指挥歌剧方面确实具有非凡的功力,但如果人们就此认为他仅仅是一位专门指挥歌剧的指挥家那就错了。实际上,卡·克莱伯在指挥交响乐和室内乐等其它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时,也同样具备着非凡的能力,对此,有的评论家认为卡·克莱伯是“让古老的交响乐焕发出新的生命的人物”。这种评论看起来是非常有根据的,卡·克莱伯在对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这些古典作曲家的交响曲的演释有着许多新颖、独特而又富有成效的见解。有的评论家认为他在其中运用了几何学的原理,使这些古老的作品显现出清晰、整洁和明朗的效果。这种独具匠心的鲜明风格,在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所录制的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唱片中表显得极为充分,这张唱片曾是第一张给他带来巨大赞誉和使他从此名扬天下的唱片。 卡·克莱伯的个人性格和艺术风格都是相当与众不同的,首先,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他很少考虑个人威望的高低,而只管考虑艺术上是否满足、是否合乎他的想象,无论是指挥歌剧还是交响乐的演出,他都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否则宁肯取消演出也决不凑合,例如他又一次在慕尼黑指挥排演贝尔格的歌剧《沃切克》时,为了达到他内心所要求的目的,竟然连演员带乐队一齐整整排练了34次,这种追求完善境界的举动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除此之外,卡·克莱伯还是一位对艺术极其认真和精力高度集中的艺术家,有几个小例子非常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有一次卡·克莱伯在意大利的斯卡拉歌剧院指挥理查·斯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由于精力高度集中,完全投入到了音乐的意境中,竟连当时发生了地震都丝毫没有感觉到。还有一次他在斯图加特指挥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时,由于精神过度集中和紧张而对着总谱呕吐了起来。他那种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的精神,实在是常人所很难具备的。 卡·克莱伯的指挥风格和特点确实是值得大书一番的,总的来说,他是一位非常富有修养的指挥家,他在指挥时,思路清晰敏捷,动作潇洒自如,不但有着极高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而且还带有一些轻松幽默的气质和自然的意境。他在指挥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住理智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使之得到恰到好处的结合。他指挥的音乐,人们能够从中感觉到如同大海一般的开阔和宏大的气势以及强烈而辉煌的色彩。他特别注意音乐的线条进行和色彩变化,对于莫扎特以来的古典主义作曲家的作品,他非常强调抒情性的体现与处理,使之被表现得极为清晰、温和、自然和流畅。而对于贝多芬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他则不放过每一细小的环节,使之得到极其精确和细腻的处理。有人曾经说过:“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着活力,使听众能够从音乐中感到一种坚实的力量。” 卡·克莱伯作为一名德奥指挥家,他对于德国古典及浪漫主义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有着十分深刻的演绎能力,纵观他的全部指挥曲目,总的来说,他对于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及贝尔格的作品,有着十分精确和突出的理解与解释,除此之外,他对于威尔第等意大利作曲家所创作的意大利歌剧及德沃夏克等斯拉夫民族作曲家的作品,也有着非常出色和令人信服的演释。 卡·克莱伯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指挥大师,然而他的这种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古典音乐升华到一个新境界的创新,关于他的指挥,美国音乐评论家迈克尔·沃尔什的话说得很好,他说:“卡·克莱伯指挥的音乐既给人以欧几里德命题一样的清晰感,又给人以雷霆万钧般的紧张感,与其说被人盛赞为一个启示录,不如说是对作曲家写在纸上的作品的不加夸张的再创造,这恰似复活的荷马来背诵《伊利亚特》一样”。卡·克莱伯正是这样一个为古典音乐注入新鲜血液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艺术、对美全身心投入的指挥巨匠。人们通过他指挥演奏的音乐,不但可以体会出一个杰出指挥家的深刻修养,同时也从他的身上感到了一种无穷无尽的音乐活力,就是卡·克莱伯所毕生追求的尽善尽美的艺术境界吧。 三、巴西前锋姓名:克莱伯 全名:Kleber Giacomance de Souza Freitas 国籍:巴西 生日:1983年8月12日 出生地:Osasco(SP)(巴西) 身高:173cm 体重:78kg 俱乐部:帕尔梅拉斯足球俱乐部 位置:前锋 球衣号码:未知 曾效力俱乐部:圣保罗、基辅迪纳摩、帕尔梅拉斯,克鲁塞罗 职业生涯统计赛季 转会(欧元) 俱乐部 联赛 出场 进球 2003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27 3 2003-2004 未知 基辅迪纳摩 乌超 5 1 2004-2005 基辅迪纳摩 乌超 22 9 2005-2006 基辅迪纳摩 乌超 23 11 2006-2007 基辅迪纳摩 乌超 15 8 2007-2008 基辅迪纳摩 乌超 9 0 2008 未知 帕尔梅拉斯 巴西甲级联赛 30 8 2009 圣保罗 巴西甲级联赛 - - 四、巴西后卫姓名:克莱伯 全名:克莱伯·德·卡瓦略·科雷亚 英文名:Kleber 生日:1980-04-01 场上位置:左后卫 身高:180厘米 体重:72公斤 惯用脚:右脚 出生地:圣保罗(巴西) 国籍:巴西 代表国家队:出场9次,进0球 欧洲三大杯:出场11次,进1球 欧洲冠军联赛:出场0次,进0球 效力球队:巴西国际足球俱乐部 履历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2007 桑托斯 24 2 巴西 1 2 2006 桑托斯 34 4 巴西 1 4 2005 桑托斯 15 0 巴西 1 10 2005/06 巴塞尔 6 0 瑞士 1 2 2004/05 巴塞尔 19 30 1 瑞士 1 1 2003/04 汉诺威96 21 23 1 德国 1 14 2003 科林蒂安 18 1 巴西 1 15 2002 科林蒂安 23 0 2001 科林蒂安 24 0 2000 科林蒂安 15 0 1999 科林蒂安 11 1 1998 科林蒂安 0 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