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释义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基本结构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基本构成为:

一、电源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电源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可靠的电源系统是无法正常工作的,因此,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制造商对电源的设计和制造也十分重视。一般交流电压波动在+10%(+15%)范围内,可以不采取其它措施而将PLC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上去

二、中央处理单元(CPU)

中央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中枢。它按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键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检查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时,首先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装置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命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执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执行完毕之后,最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装置,如此循环运行,直到停止运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还采用双CPU构成冗余系统,或采用三CPU的表决式系统。这样,即使某个CPU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能正常运行。

三、存储器

存放系统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系统程序存储器。

存放应用软件的存储器称为用户程序存储器。

四、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1.现场输入接口电路由光耦合电路和微机的输入接口电路,作用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现场控制的接口界面的输入通道。

2.现场输出接口电路由输出数据寄存器、选通电路和中断请求电路集成,作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现场输出接口电路向现场的执行部件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五、功能模块

如计数、定位等功能模块。

六、通信模块

工作原理

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投入运行后,其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输入采样、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三个阶段。完成上述三个阶段称作一个扫描周期。在整个运行期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以一定的扫描速度重复执行上述三个阶段。

一、输入采样阶段

在输入采样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扫描方式依次地读入所有输入状态和数据,并将它们存入I/O映象区中的相应的单元内。输入采样结束后,转入用户程序执行和输出刷新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即使输入状态和数据发生变化,I/O映象区中的相应单元的状态和数据也不会改变。因此,如果输入是脉冲信号,则该脉冲信号的宽度必须大于一个扫描周期,才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该输入均能被读入。

二、用户程序执行阶段

在用户程序执行阶段,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总是按由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地扫描用户程序(梯形图)。在扫描每一条梯形图时,又总是先扫描梯形图左边的由各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并按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由触点构成的控制线路进行逻辑运算,然后根据逻辑运算的结果,刷新该逻辑线圈在系统RAM存储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刷新该输出线圈在I/O映象区中对应位的状态;或者确定是否要执行该梯形图所规定的特殊功能指令。

即,在用户程序执行过程中,只有输入点在I/O映象区内的状态和数据不会发生变化,而其他输出点和软设备在I/O映象区或系统RAM存储区内的状态和数据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而且排在上面的梯形图,其程序执行结果会对排在下面的凡是用到这些线圈或数据的梯形图起作用;相反,排在下面的梯形图,其被刷新的逻辑线圈的状态或数据只能到下一个扫描周期才能对排在其上面的程序起作用。

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立即I/O指令则可以直接存取I/O点。即使用I/O指令的话,输入过程影像寄存器的值不会被更新,程序直接从I/O模块取值,输出过程影像寄存器会被立即更新,这跟立即输入有些区别。

三、输出刷新阶段

当扫描用户程序结束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就进入输出刷新阶段。在此期间,CPU按照I/O映象区内对应的状态和数据刷新所有的输出锁存电路,再经输出电路驱动相应的外设。这时,才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真正输出。

功能特点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系统构成灵活,扩展容易,以开关量控制为其特长;也能进行连续过程的PID回路控制;并能与上位机构成复杂的控制系统,如DDC和DCS等,实现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

二、使用方便,编程简单,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计算机知识,因此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不拆动硬件。

三、能适应各种恶劣的运行环境,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强,远高于其他各种机型。

发展历史

起源

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器控制装置的要求;

1969 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DP—14 ,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试用成功,首次采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是第一代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称Programmable,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

1969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PDP-14;

1971年,日本研制出第一台DCS-8;

1973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1974年,中国研制出第一台PLC。

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使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此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和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20世纪末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

选型规则

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设计时,首先应确定控制方案,下一步工作就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程设计选型。工艺流程的特点和应用要求是设计选型的主要依据。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及有关设备应是集成的、标准的,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选型所选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是在相关工业领域有投运业绩、成熟可靠的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系统硬件、软件配置及功能应与装置规模和控制要求相适应。熟悉可编程序控制器、功能表图及有关的编程语言有利于缩短编程时间,因此,工程设计选型和估算时,应详细分析工艺过程的特点、控制要求,明确控制任务和范围确定所需的操作和动作,然后根据控制要求,估算输入输出点数、所需存储器容量、确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功能、外部设备特性等,最后选择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设计相应的控制系统。

一、输入输出(I/O)点数的估算

I/O点数估算时应考虑适当的余量,通常根据统计的输入输出点数,再增加10%~20%的可扩展余量后,作为输入输出点数估算数据。实际订货时,还需根据制造厂商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产品特点,对输入输出点数进行圆整。

二、存储器容量的估算

存储器容量是可编程序控制器本身能提供的硬件存储单元大小,程序容量是存储器中用户应用项目使用的存储单元的大小,因此程序容量小于存储器容量。设计阶段,由于用户应用程序还未编制,因此,程序容量在设计阶段是未知的,需在程序调试之后才知道。为了设计选型时能对程序容量有一定估算,通常采用存储器容量的估算来替代。

存储器内存容量的估算没有固定的公式,许多文献资料中给出了不同公式,大体上都是按数字量I/O点数的10~15倍,加上模拟I/O点数的100倍,以此数为内存的总字数(16位为一个字),另外再按此数的25%考虑余量。

三、控制功能的选择

该选择包括运算功能、控制功能、通信功能、编程功能、诊断功能和处理速度等特性的选择。

1、运算功能

简单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运算功能包括逻辑运算、计时和计数功能;普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运算功能还包括数据移位、比较等运算功能;较复杂运算功能有代数运算、数据传送等;大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还有模拟量的PID运算和其他高级运算功能。随着开放系统的出现,目前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都已具有通信功能,有些产品具有与下位机的通信,有些产品具有与同位机或上位机的通信,有些产品还具有与工厂或企业网进行数据通信的功能。设计选型时应从实际应用的要求出发,合理选用所需的运算功能。大多数应用场合,只需要逻辑运算和计时计数功能,有些应用需要数据传送和比较,当用于模拟量检测和控制时,才使用代数运算,数值转换和PID运算等。要显示数据时需要译码和编码等运算。

2、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包括PID控制运算、前馈补偿控制运算、比值控制运算等,应根据控制要求确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主要用于顺序逻辑控制,因此,大多数场合常采用单回路或多回路控制器解决模拟量的控制,有时也采用专用的智能输入输出单元完成所需的控制功能,提高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处理速度和节省存储器容量。例如采用PID控制单元、高速计数器、带速度补偿的模拟单元、ASC码转换单元等。

3、通信功能

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应支持多种现场总线和标准通信协议(如TCP/IP),需要时应能与工厂管理网(TCP/IP)相连接。通信协议应符合ISO/IEEE通信标准,应是开放的通信网络。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接口应包括串行和并行通信接口、RIO通信口、常用DCS接口等;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总线(含接口设备和电缆)应1:1冗余配置,通信总线应符合国际标准,通信距离应满足装置实际要求。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网络中,上级的网络通信速率应大于1Mbps,通信负荷不大于60%。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通信网络主要形式有下列几种形式:

1)、PC为主站,多台同型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从站,组成简易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

2)、1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主站,其他同型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从站,构成主从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

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通过特定网络接口连接到大型DCS中作为DCS的子网;

4)、专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网络(各厂商的专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网络)。

为减轻CPU通信任务,根据网络组成的实际需要,应选择具有不同通信功能的(如点对点、现场总线、)通信处理器。

4、编程功能

离线编程方式: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编程器公用一个CPU,编程器在编程模式时,CPU只为编程器提供服务,不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完成编程后,编程器切换到运行模式,CPU对现场设备进行控制,不能进行编程。离线编程方式可降低系统成本,但使用和调试不方便。在线编程方式:CPU和编程器有各自的CPU,主机CPU负责现场控制,并在一个扫描周期内与编程器进行数据交换,编程器把在线编制的程序或数据发送到主机,下一扫描周期,主机就根据新收到的程序运行。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系统调试和操作方便,在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常采用。

五种标准化编程语言:顺序功能图(SFC)、梯形图(LD)、功能模块图(FBD)三种图形化语言和语句表(IL)、结构文本(ST)两种文本语言。选用的编程语言应遵守其标准(IEC6113123),同时,还应支持多种语言编程形式,如C,Basic等,以满足特殊控制场合的控制要求。

5、诊断功能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诊断功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诊断。硬件诊断通过硬件的逻辑判断确定硬件的故障位置,软件诊断分内诊断和外诊断。通过软件对PLC内部的性能和功能进行诊断是内诊断,通过软件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CPU与外部输入输出等部件信息交换功能进行诊断是外诊断。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诊断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对操作和维护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影响平均维修时间。

6、处理速度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采用扫描方式工作。从实时性要求来看,处理速度应越快越好,如果信号持续时间小于扫描时间,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将扫描不到该信号,造成信号数据的丢失。

处理速度与用户程序的长度、CPU处理速度、软件质量等有关。目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接点的响应快、速度高,每条二进制指令执行时间约0.2~0.4Ls,因此能适应控制要求高、相应要求快的应用需要。扫描周期(处理器扫描周期)应满足: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扫描时间不大于0.5ms/K;大中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扫描时间不大于0.2ms/K。

四、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类型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按结构分为整体型和模块型两类,按应用环境分为现场安装和控制室安装两类;按CPU字长分为1位、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从应用角度出发,通常可按控制功能或输入输出点数选型。

整体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I/O点数固定,因此用户选择的余地较小,用于小型控制系统;模块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提供多种I/O卡件或插卡,因此用户可较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控制系统的I/O点数,功能扩展方便灵活,一般用于大中型控制系统。

同名图书

基本信息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作 者:(美)里格(Rehg,J.A),(美)萨托瑞(Sartori,G.J) 著 薛文轩,李磊 译

丛 书 名:国外电子与通信教材系列·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丛书 冷配在线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071645

出版时间:2008-01-01

版 次:1

页 数:532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针对PLC这一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控制器,介绍了自动化系统和控制中PLC的应用、操作、编程和故障诊断等内容。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到第9章)介绍了PLC的基础概念以及PLC应用中常用的大部分指令和操作;第二部分(第10章到第17章)通过讲解IEC 61131国际标准中涵盖的4种编程语言(梯形图、功能块图、顺序功能图和结构化文本)介绍了一些高级指令,并阐述了实用工业网络和分布式控制的实现。

本书的内容全面覆盖了工业领域PLC的各项应用,对指令以及常用的编程语言介绍详细全面,配备了大量工业应用实例,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技术人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也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相关课程的教材。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基本概念

第1章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简介

1.1 目的及目标

1.2 当今的PLC行业

1.2.1 PLC定义

1.2.2 PC与PLC

1.3 继电器梯形图

1.3.1 电磁继电器

1.3.2 继电器控制系统

1.4 PLC系统和组件

1.4.1 背板

1.4.2 处理器和电源

1.4.3 编程设备

1.4.4 输入及输出接口

1.4.5 特殊通信模块及网络连接

1.4.6 PLC专用模块

1.5 PLC类型

1.5.1 基于机架或者编址

1.5.2 基于标签的PLC

1.5.3 软PLC或者基于PC的控制

1.6 PLC梯形逻辑图编程

1.6.1 PLC解决方案

1.6.2 梯形逻辑图操作

1.6.3 备选解决方案

1.6.4 PLC的优势

1.7 电气和PLC安全性

1.7.1 电击——身体如何反应

1.7.2 电击的特征

1.7.3 安全电气实践

1.7.4 电击受害者的反应

1.8 PLC制造商的网站

问题

网页和数据表问题

习题

第2章 输入设备及输出执行器

2.1 目的及目标

2.2 手动操作的工业开关

2.2.1 拨动开关

2.2.2 按钮开关

2.2.3 选择开关

2.3 机械操作的工业开关

2.3.1 微动开关

2.3.2 流量开关

2.3.3 液位开关

2.3.4 压力开关

2.3.5 温度开关

2.3.6 控制图

2.4 工业传感器

2.4.1 接近传感器

2.4.2 光电传感器

2.5 连接输入现场设备

2.5.1 输入现场设备的供电

2.5.2 输入配线

2.5.3 电流吸收和电流源设备

2.6 电磁输出执行器

2.6.1 线圈控制设备

2.6.2 控制继电器

2.6.3 闭锁继电器

2.6.4 接触器

2.6.5 电机启动器

2.7 视频及音频输出设备

2.7.1 指示灯

2.7.2 喇叭和报警器

2.8 连接输出现场设备

2.8.1 为输出现场设备供电

2.8.2 输出配线

2.8.3 电流吸收和电流源设备

2.9 输入及输出设备的故障处理

2.9.1 开关的故障排除

2.9.2 继电器的故障排除

2.9.3 接近式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2.9.4 光电传感器的故障排除

问题

网页和数据表问题

习题

第3章 PLC编程简介

3.1 目的和目标

3.2 计数系统

3.2.1 计数系统的基数

3.2.2 二进制系统

3.2.3 八进制计数系统

3.3 位、字节、字和存储器

3.4 PLC存储器和寄存器结构

3.4.1 Allen-Bradley存储器组织

3.4.2 Allen-Bradley的PLC 5存储器组织

3.4.3 Allen-Bradley的SLC 500存储器组织

3.4.4 Allen-Bradley的Logix系统存储器组织

3.5 输入与输出地址

3.5.1 基于PLC 5的机架/组寻址

3.5.2 SLC 500基于机架/槽的寻址

3.5.3 其他经销商的基于机架/槽的PLC寻址方式

3.5.4 基于标签的寻址

3.6 内部控制继电器位寻址

3.6.1 PLC 5和SLC 500二进制位寻址

3.6.2 ControlLogix二进制位寻址

3.6.3 保持和非保持存储器

3.7 状态数据寻址

3.7.1 PLC 5和SLC 500状态数据寻址

3.7.2 Logix系统状态

3.8 Allen-Bradley输入指令及输出线圈

3.8.1 检查是否闭合及检查是否打开指令

3.8.2 输出能量、输出密封和输出非密封指令

3.9 输入、输出和扫描时间

3.9.1 扫描时间

3.9.2 链接输入和输出

3.9.3 处理蓄液罐应用

3.10 PLC程序设计和继电器梯形逻辑转换

3.10.1 检查是否闭合及检查是否打开选项

3.10.2 多输入

3.10.3 多输出

3.10.4 经验程序设计

3.10.5 将继电器逻辑转换到PLC解决方案

3.11 梯形逻辑控制系统的故障排除

3.11.1 系统故障排除工具

3.11.2 故障排除顺序

3.11.3 输入和输出模块的故障排除

问题

网页和数据表问题

常见习题

PLC 5习题

SLC 500习题

ControlLogix习题

挑战习题

第4章 程序定时器

4.1 目的和目标

4.2 机械定时继电器

4.2.1 定时触点

4.2.2 瞬间触点

4.2.3 定时继电器操作

4.2.4 选择定时继电器

4.3 电子定时继电器

4.4 PLC定时器指令

4.5 Allen-Bradley定时器指令

4.5.1 Allen-Bradley定时器符号及参数

4.5.2 Allen-Bradley定时器位

4.5.3 Allen-Bradley的TON, TOF和RTO指令

4.6 Allen-Bradley定时器参数和位地址

4.6.1 PLC 5和SLC 500定时器内存映射

4.6.2 ControlLogix定时器编址

4.6.3 定时器触点和PLC指令

4.7 Allen-Bradley的TON和TOF定时器梯形逻辑的编程

4.7.1 Allen-Bradley的TON定时器的标准梯形逻辑

4.7.2 Allen-Bradley的TOF定时器的标准梯形逻辑

4.7.3 Allen-Bradley的TON和TOF定时器应用

4.8 Allen-Bradley保持定时器

4.8.1 RTO定时器的复位指令和其他Allen-Bradley指令

4.9 级联定时器

4.10 使用PLC定时器的经验设计过程

4.10.1 在处理过程中加入定时器

4.11 继电器逻辑定时器梯形图到PLC逻辑图的转换

4.12 带定时器的梯形梯级的故障排除

4.12.1 定时器梯形逻辑的故障排除

4.12.2 暂时结束指令

4.13 指令的位置

问题

网页和数据表问题

常见习题

PLC 5习题

SLC 500习题

ControlLogix习题

挑战习题

第5章 程序计数器

5.1 目的与目标

5.2 机械与电子计数器

5.3 Allen-Bradley公司计数器介绍

5.3.1 计数器输出位

5.4 Allen-Bradley计数器及其复位指令

5.4.1 PLC 5和SLC 500计数器与复位编址

5.4.2 Logix计数器指令

5.4.3 计数器的标准梯形逻辑

5.4.4 Allen-Bradley加法计数器

5.4.5 Allen-Bradley减法计数器

5.4.6 Allen-Bradley加/减计数器

5.4.7 Allen-Bradley单步指令

5.5 级联计数器

5.6 PLC计数器的经验设计过程

5.6.1 将计数器加入处理过程

5.7 继电器逻辑计数梯形图到PLC逻辑图的转换

5.8 计数器梯形逻辑的故障排除

5.8.1 挂起指令

5.8.2 处理速度和扫描时间

5.9 指令的位置

问题

网页和数据表问题

常见习题

PLC 5习题

SLC 500习题

ControlLogix习题

挑战习题

第6章 算术及移动指令

第7章 转换和比较指令

第8章 程序控制指令

第9章 间接和变址寻址

第二部分 高级PLC指令和应用

第10章 数据处理指令与移位寄存器

第11章 PLC顺序控制功能

第12章 模拟传感器和控制系统

第13章 PLC标准IEC 61131-3功能块图

第14章 间歇控制与连续过程控制

第15章 可编程控制器标准IEC 61131-3——结构化的文本语言

第16章 基于IEC 61131-3的PLC标准――顺序功能图

第17章 工业网络和分布式控制

附录A 术语表

附录B PLC模块接口电路

附录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历史

前言

20世纪70年代,诞生了两种改变整个世界及商业管理模式的计算机。产生于1976年的苹果II型,是世界上最早得到广泛使用的微型计算机。当今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个人计算机产业就是从这个当初由两名年轻人在车库里成立的小公司衍生而来的。

另外一类计算机,是由Richard Morley在1972年发明的,如今称之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它最初并没有像个人计算机那样得到名称上的广泛认同,但是却给制造业带来了同样意义重大的冲击。PLC通常被称为工厂级别的个人计算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