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壳丘头遗址 |
释义 | 简介位于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东北。遗址为贝壳堆积,出土有打制石器、磨光石斧、石骨镞、骨匕和掏纺轮、陶支脚和大量兽骨。陶片以夹砂灰黄陶为主,器皿有釜、罐、豆、盘、碗等。测定为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介绍壳丘头遗址,位于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是福建省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590~7450年。它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遗址地处山麓坡地,东距大海约3公里,北距大海不及1公里,是背风向阳的好地方,很适宜远古人类居住。遗址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1985年福建省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出21个贝壳堆积坑和1座墓葬。出土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遗物200多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片标本。其中石器打磨兼有。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成型工艺以手制为主,兼有局部的轮制技术。陶器表面的装饰,具有加固陶和增添美观的效果,多出现在夹砂陶器上,泥质陶则多为素面。装饰方法,分为拍印、压印、刻划、戳点几种。烧成的陶器,依用途划分,有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两类。生活用具数量较多,品种有釜、支脚、罐、瓮、壶、豆、盆、盘、碗;生产工具数量较少,品种为纺轮。壳丘头遗址为山麓坡地,系福建省目前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物散布范围约3000平方米。 发掘1985年9月进行发掘,发掘面积800平方米,共清理新石器时代贝壳堆积坑21个和残墓葬1座,出土一批石器、骨器、玉器、贝器、陶器等文化遗物,石器中打制和磨制兼而有之,打制的为砍砸和刮削之器。磨制石器以小型梯形锛为主,还有福建地区过去未曾发现的穿孔石斧,穿孔的石刀和石杵、石臼等。骨器多利用动物肢骨制作而成,有凿、匕、镞、锥等,贝制工具仅发现贝耜一种。装饰器有玉块和骨笄。陶器较为完整的主要是纺轮和形态各异的支脚,为福建境内其他贝丘遗址所未见。生活用的陶器种类较简单,主要有釜、罐、盘、碗、壶、豆等。陶片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较少。陶器装饰物中,除少量施红衣外,主要有拍印、压印、戳点和刻划纹饰。拍印纹饰中以麻点纹最为常见,其次为绳纹,条纹最少。压印纹多为贝齿压印,有连续,亦有分段。戳点纹一般是连续的,其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等。刻划纹多由双线或多线平行转折、交叉组成纹样。这些纹饰各具特色,形成壳丘头文化遗存的独特风格。 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