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学预见 |
释义 | 基本含义【词语】:科学预见 【注音】:kē xué yù jiàn 【释义】:对客观事物发展趋势所作的有科学根据的论断。如门捷列夫根据化学元素周期律的科学理论,预见了当时尚未发现的新元素的可能存在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它以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为基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有可能成为现实。 正文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因此,人们认识了作为事物内部联系的客观规律,就不仅能够从一事物的现状推知它的未来,即预见到它的发展进程和结局,而且能够从某些已知的事物推断出与这些事物联系着的另外一些未知的事物的存在。对现存事物之发展趋势和某些未知事物之存在的这种科学预见,无论在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发展史上,都是屡见不鲜的。 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是科学预见的客观前提。只有在认识了事物固有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们的预见才可能是真正科学的。离开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所谓预见不过是神话或者是主观随意的凭空想象。要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见,还必须全面地了解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并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这是因为,一般地说,人们所认识的各种客观规律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即使是普遍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必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事物的发展趋势尽管受支配着它的那些客观规律的规定,但其存在和发展的具体状况又不能不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当人们把普遍性规律运用于个别事物,试图对该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的时候,还要正确地估计和解决普遍和个别的矛盾,这就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把握事物固有的客观规律、具体地了解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形成科学的预见所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意义对实践结果的预见规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预见的正确与否关系着实践的成败。在这个意义上,科学预见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科学理论之所以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就在于它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人们可以利用它来科学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从而自觉地选择正确的实践方向,树立符合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衡量一种理论是否具有价值和具有多大的价值,不仅要看它能否解释人们已知的客观事实,更要看它是否具有和具有多大的预见力量。 一切预见在转变为现实之前还是观念的东西,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一般说来,由于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相对性,由于参与事物发展过程的因素的复杂性,科学预见只能大致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要求科学的预见毫无误差地转变为现实是不合理的,真正科学的预见,总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正和发展。 论科学预见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科学预见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超前认识论,是认识主体在实践中,对事物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作出的符合客观规律的一种具有前瞻性的认识。科学预见具有超前性,是未来的现实和现实的未来的超前反映。科学预见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指导原则、可靠的理论原理、科学的预见方法之上,并遵循一定的过程和程序。科学预见这种超前认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功能,是实践活动的前导,能够指导未来实践的结构格局,调节、控制未来实践的运动过程,对实践主体有巨大的动员、感召、鼓舞和向导作用,是实践主体制订趋利避害性的对策依据。因此,正确的、科学的预见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人们正确实践的先导,对主体实践活动具有支配作用,能够指导实践有效地、有目的地进行。预见只有进入新的实践领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得以检验,才能现实地达到主观和客观的实际统一,从而真正体现预见的科学性。 书名:科学与预见简介:本书是一部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的实用理论专著,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发挥邓小平理论的预见功能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适合邓小平理论研究人员参考学习。 目录: 序言 深远的科学预见 开创社会主义事业艰难曲折,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 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引,既面对现实,又开辟未来 以列宁和毛泽东为典范,既继承传统,又突破创新 十六年光辉实践是对邓小平理论预见性的有力验证 继往开来,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第一编 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及其哲学基础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体条件 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趋势不断增强 二、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四、邓小平所具有的崇高理念和卓越的预见能力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鲜明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一、突出的实践性 二、强烈的针对性 三、鲜明的创新性 四、科学的预见性 五、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预见性的哲学基础 一、一脉相承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 二、拨乱反正的生产力观 三、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群众观 四、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按唯物辩证法办事 第二编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突破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科学预测和构想 二、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新贡献 一、邓小平理论开辟了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二、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科学规划和预见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 一、列宁的探索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三步走”战略 第三编 坚持理论创新发挥邓小平理论的预见功能 第七章 理论的创新性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结合中国特色走独创性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创新理论开创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三、以改革开放的革命创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三、新世纪的呼唤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使命 第九章 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未来开辟道路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邓小平党建理论,为党树立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形象 二、科学发展观继承邓小平的发展思想,为新世纪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根本指针 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继续发挥指导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