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索沃战役 |
释义 | 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拉扎尔大公率领军队在科索沃平原与入侵的土耳其人展开战斗,结果失败。此后,塞尔维亚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长达500年之久。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在纪念活动上宣布现在科索沃正在进行“新的战斗”,并且是一场“实力与权利的战斗”,他说最终“只有权利才能获胜”。 名称:科索沃战役 地点:科索沃平原 时间:1389年6月15日 参战方:塞尔维亚,土耳其 结果:塞尔维亚失败 参战方兵力:塞尔维亚5000-10000 伤亡情况:塞尔维亚死亡200多人 主要指挥官:拉扎尔大公 战争简介科索沃战役是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省发生的两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简介第一次(1389年6月15日)是发生在 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雷贝杨诺维奇( Lazar Hrebeljanović)领导的巴尔干联军和由苏丹穆拉德一世统领的土耳其人之间的决定性战役。最终塞尔维亚人战败,在五个世纪内都被奥斯曼帝国奴役。塞尔维亚人民至今仍在纪念这个战役。 战争经过从14世纪后半期起,奥斯曼土耳其人开始向巴尔干半岛扩张。东南欧各族人民纷纷起来抗击侵略者。1385年土耳其攻陷索非亚。由于强敌压境,存亡危殆,分裂割据的塞尔维亚开始联合。后来,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和波兰,纷纷加入反土耳其联盟。 土耳其人在战败保加利亚之后,又调头进攻塞尔维亚。两军在科索沃平原(黑鸟平原)相遇。苏丹有24000-40000人,联军有12000-30000人。6月16日,传奇勇士克比利奇(Milos Kobilic)在11名骑士的掩护下冲到苏丹面前,用一把涂了毒药的短剑成功地将他刺成致命伤。也有传说他是冒充逃兵的身份接近的苏丹。苏丹遇刺后,联军乘机进攻,打退了土耳其人的一翼,取得初胜。此时苏丹次子拜亚奇(Bayezid)回到中军指挥。他先诱杀了其兄雅克布,确保了王位,然后重整旗鼓,展开反攻。关键时候,塞尔维亚大公的女婿,统领5000-10000之众的科索沃公爵布朗科维奇(Vuk Branković)率部撤离战场。传统认为,此人觊觎塞尔维亚大公之位已久,此举旨在保存实力,坐收渔翁之利。现代史学家大多认为,布朗科维奇发现本方露出败像后,想尽量减少损失才率部撤退。无论如何,联军阵势随之大乱,大公阵前被俘,塞尔维亚人大败,贵族菁英被屠戮殆尽。 关键人物的下落拜亚奇:经此一役成名,获得“雷霆”的称号。1402年,他在安卡拉与“跛子”帖木儿的决战中战败被俘,被关在笼子里,最终撞栏杆自尽而死。 拉扎尔:被处决于穆拉德临终的床前,享年60岁。他的儿子斯蒂芬(Stefan Lazarević)向拜亚奇称臣纳贡,被任命为新的塞尔维亚大公。女儿则成为拜亚奇的妃子。 克比利奇:史诗中吟唱到,事成之后英雄三度翻身上马,但最终还是被砍翻在地。也有人说他跨上战马成功逃脱。 布朗科维奇:逃回老家后,也于1392年不得不臣服于拜亚奇。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时,拜亚奇要求布朗科维奇从军抵抗,遭到拒绝。1396年尼克波利斯一役,十字军全军覆灭。拜亚奇乘胜攻灭布朗科维奇,将他的土地分给非常听话的斯蒂芬。布朗科维奇最终病死在土耳其人的监狱里。 第二次战役(1448年10月17~20日) 是在土耳其人和匈牙利-瓦拉几亚联军之间进行的,该战役终止了基督教十字军想把巴尔干人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最后一次重要努力。 战争意义科索沃战争是土耳其向欧洲扩张的重要战役之一。他决定了未来几个世纪的塞尔维亚的历史是被土耳其人统治之下。 事件进展联合国主导的科索沃未来地位的谈判从2005年年底启动,历经大约15个多月的时间,由于塞尔维亚与科索沃阿族双方立场相左,最终以失败告终。今年3月,联合国科索沃问题特使、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向联合国安理会递交了其主持起草的科索沃地位问题解决草案。这份方案虽没有使用任何“独立”字样,但事实上赋予科索沃“在监督下独立” 的地位。它规定科索沃可以拥有自己的旗帜、国歌,可加入国际组织,在国际组织方面,欧盟将接替联合国承担科索沃的监督管理等等。这个方案受到欧美与科索沃阿族的普遍欢迎,遭到了俄罗斯与塞尔维亚的反对。4月初至7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展开了科索沃地位决议案的讨论,美国与欧盟国家先后起草了5份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案草案,均因俄的反对而草草了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