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科普特人 |
释义 | 科普特人(ou.Remenkīmi en.Ekhristianos,意为“埃及的基督教徒”)指埃及的基督教徒,是埃及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在一世纪时皈依基督教的埃及人的后裔属尼格罗―欧罗巴混血人种。目前,在埃及的科普特人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基督教族群,其人口约占埃及超过8千万总人口的10–20%。 “科普特”一词源于阿拉伯语qubṭiقبطي (复数qubṭ قبط 及aqbāṭ أقباط)。该词在古典阿拉伯语中曾是所有埃及人的代称,但随着埃及人主体皈依伊斯兰教,该词也发生语意变化,现在是专指埃及的基督教徒 多数科普特人操阿拉伯语,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但在宗教仪式中仍使用科普特语,属闪含语系古埃及语-科普特语族。他们保持着古埃及人固有的文化特色。 科普特人部分穆斯林曾与历史上不断移入的阿拉伯人、突厥人和库尔德人通婚,当无疑问,但大部分穆斯林确实是改宗的科普特人。同样,也不能排除部分科普特人曾与先后统治埃及的波斯人、亚述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拜占庭人相融。 公元7世纪到公元18世纪间,大部分埃及人已经皈依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他们既掌握国家大权,又支配社会财富,维持基督教信仰的科普特人在政治上处于从属地位。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将法国侵略者赶出埃及,确立了其家族在埃及近150年的统治,这期间科普特人的地位得到改善。一战后,大量科普特人积极投身民族独立运动,试图融入埃及社会,谋求与穆斯林的同等地位。1952年7月,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法鲁克王朝的统治。因为革命发起者和参与者都是穆斯林,革命成功后,埃及的最高政治权力被穆斯林把持,科普特人的地位滑向边缘。1970年纳赛尔去世后,萨达特继任总统,他利用伊斯兰组织对抗纳赛尔主义者,导致科普特人和穆斯林矛盾激化。1981年穆巴拉克就任总统后,曾支持大幅增加科普特人每年获得修建教堂许可的数量,但宗教冲突的根源远未消除。 总体而言,科普特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高于穆斯林,还出过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这样的名人。但在埃及这个伊斯兰文化占绝对优势的国家里,科普特人的“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依然狭小。他们不仅遭到民间普通穆斯林的歧视,还遭到极端伊斯兰组织发动的暴力袭击。自2011年1月埃及局势恶化后,基督徒和穆斯林关系加剧紧张。最近的冲突就是因为科普特人的教堂遭袭所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