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柯棣华 |
释义 | 柯棣华,印度人,著名医生,国际主义战士。1910年出生于印度孟买,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年仅三十二岁。 中文名:柯棣华 外文名:Kwarkanath S. Kotnis 国籍:印度 出生地: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 出生日期:1910年10月10日 逝世日期:1942年12月9日 职业:医生 毕业院校:英国皇家医学院 人物简介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Kwarkanath S. Kotnis 1910年10月10日 - 1942年12月9日), 出生于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绍拉浦尔市,家庭出身属于较高的种姓,但由于兄弟姊妹共有8人,生活并不富裕。他的母亲有残疾,父亲有民族解放思想,幼年时即随同父亲参加抵制英国货的斗争。后来考入孟买著名的G.S.医学院,因为参加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被迫辍学。又以顽强不屈的精神重新考学,终于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 二战爆发后,他没有去英国上学,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于1938年到中国,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他感觉国军并没有全力抵抗日本侵略军。于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1941年接替牺牲的白求恩大夫,成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院长。 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由于癫痫病发作,在前线逝世,年仅32岁。 1949年将他和白求恩大夫安葬在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陵园中惟有的两座雕像是他和白求恩大夫。 生平经历反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沉睡的中国觉醒了。中国军民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应中国红军总司令朱德的请求,决定派一支小型医疗队到中国去,表示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这一决定,得到了印度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热烈响应,仅报名参加援华医疗队的医务人员就有700多人。 1938年6月29日,这一天被孟买的居民命名为“中国日”。柯棣华在这一天申请并加入由他和爱德华、巴苏华等5位医生组成的赴华医疗队。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华医疗队到达中国广州,在广州码头,他们受到了中国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受到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宋庆龄的迎接。9月29日,医疗队经长沙辗转来到汉口,被中国红十字会编为第15救护队,先后在汉口、宜昌、重庆等地工作。 在重庆,医疗队员们为了表达与中国休戚相关的决心,特意请中印文化协会主席谭云山为他们每个人都起了一个中国名字。谭云山提议:在他们每个人名字后面加上“华”字。于是,五位医疗队员都有了他们的中国名字:爱德华、柯棣华、卓克华、木克华、巴苏华。柯棣华的名字就是这时从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早在来中国之前,医疗队就听说八路军与国民党不同。因此,他们渴望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去。刚到中国时,他们就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宋庆龄提出到华北前线工作的请求。到武汉后,他们又向周恩来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重庆,他们又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了去延安的请求。 1939年1月16日,就在医疗队获得批准,准备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华不幸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和其他几位医生劝他回国料理后事,他强忍悲痛说:“我的家庭确实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但这里千千万万无辜受难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没有实现我向印度国大党所做的保证——至少在中国工作满一年之前,我决不回印度。” 1939年11月4日开始,柯棣华和印度医疗队的同伴们,出入枪林弹雨之中,走遍了晋东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数次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在战争环境中,他们和抗日军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了50余次手术,诊治了2000余名伤病员。 当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进行涞水战役时,柯棣华奉军区司令部之命,出发去军区的南线,负责阵地救护工作。在13天的战斗中,他接受了800余名伤病员,其中施行手术的达558人。由于不断地战斗,伤员也就不分昼夜陆续的后送,他3天3夜未曾睡觉,始终以最大的热情,坚守岗位。 百团大战后,巴苏华大夫奉命返回延安,留在了延安,并于1943年3月取道回国。柯棣华则继续留在白求恩学校和医院工作。 参加了八路军1941年1月,他“正式参加了八路军”——被任命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任院长,仍然兼任白求恩卫生学校教员。此时,正是抗日根据地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候。也在这一年,柯棣华与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后来生有一子,聂荣臻取名柯印华。 柯棣华曾说过:“这里是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你们的学校也以白求恩的光荣的名字命名。我一定要向他一样,献身反法西斯斗争的伟大事业,决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这是他的心声,也是此后一切行动的最好的概括。 1942年7月,柯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12月9日,柯棣华的癫痫病再一次发作,医护人员虽全力抢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没有给他热爱的战友们留下一句话,没有给他爱妻娇儿留下一句话;但他全部工作,他的热情,他的献身精神,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人们前进。 重要贡献晋察冀工作在晋察冀两年多时间里,他始终以白求恩为榜样,工作上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他不仅从事医疗工作,还从事教学训练,编写讲义,担负着行政和政治工作。在敌人向根据地残酷“扫荡”的情况下,他和同志们经常沿着山谷峻岭,一边作战,一边转移,一边护理伤病员。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克服了一切艰险。他同群众血肉相连,把为群众服务看作自己的幸福。在敌人一次扫荡中,他路过一个被日寇摧残的村庄,听到断续的呻吟声,就顺声查找,在一间残破的房子里,见到一个由于难产而生命垂危的妇女。他连忙找来游击队和担架,把产妇送到一个临时救护所,连夜为她做手术,挽救了母子的生命。正因为这样,伤病员和群众都敬爱他,亲热地称他为“老柯”、“贴心大夫”和“黑妈妈”。 自我要求柯棣华以八路军一个普通战士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革命,从不要求半点特殊。组织上分配给他的马,行军途中,他不是让身体不好的同志骑,就是驮东西;分配给他稍大一点的房子,他总是腾出来收伤病员,自己往小屋里搬。他经常穿带补钉的衣服,而把发下的新衣新鞋省下来,给同志们穿。他把克服困难当作锻炼自己、改造思想的好机会。他常说:“我来是为了革命,不是为了享受。”在艰苦中,他总是乐观、愉快地说:“我在此间虽然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活,但我觉得我充满了活力和愉快。我热爱着中国,热爱着正以无穷的威力摧毁法西斯暴行的英勇抗战的军民!” 在极其艰苦、紧张的战争条件下,柯棣华大夫不放过可以利用的每一刻钟,勤奋学习,追求革命真理。他经常请老同志给他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红军的光荣传统。一九四二年七月,由于他的积极要求,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物评价毛主席评价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烽火中,柯棣华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年代乃至生命都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1942年的冬天,12月9日,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逝世了。 他象一颗明亮的星,殒落在中国大地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时对柯棣华的逝世寄托无限哀思,给柯棣华以高度评价。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送了亲笔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朱德评价根据地的广大军民为柯棣华的逝世无限悲恸。朱德同志为柯棣华的陵墓题词:“生长在恒河之滨,斗争在晋察冀,国际主义医士之光,辉耀着中印两大民族。”各根据地的广大医务工作者,掀起了一个“学习柯棣华作风”的运动…… 柯棣华——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国际友人。 他的陵墓塑像,也同白求恩陵墓塑像一同并立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供后人永世瞻仰。 纪念柯棣华纪念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3月15日,柯棣华的墓被迁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1976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建立了柯棣华纪念馆。 石家庄柯棣华医学院为了永远纪念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弘扬柯棣华大夫国际主义精神,1992年6月在柯棣华大夫逝世50周年之际,原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政委胡邦忠本着“以柯棣华精神育人,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创立了由中印友协理事郭庆兰女士(柯棣华大夫遗孀)任名誉院长的“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专修学院”。2004年12月,经河北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河北省重点职业学校。 2010年河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护理技能额考核”获得全省第一名,2011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护理技能大赛”获得全国三等奖。石家庄柯棣华医学院是一所以培养护士为骨干专业的特色院校。学院成立于1992年5月,当时正值柯棣华大夫逝世50周年,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国际友人,学校取名为石家庄柯棣华医学院,由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出任名誉院长。原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政委胡邦忠先生出任院长,2007年院长薛钦女士出任新一届院长。 学院发展十五年来,在柯棣华国际主义精神的鼓舞和郭庆兰女士的谆谆教导下,全院教职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教书育人,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连续跨越了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1995年升格为石家庄柯棣华高等医校;第二个台阶,1999年升格为石家庄柯棣华医学专修学院;第三个台阶,制定了以护理为骨干专业的特色发展战略。毕业生连续三年供不应求,学院连年被省市教育厅局评为先进单位。是我国首家申请 ICE8000 国际信用监督体系诚信评级的民办院校,被中国教育联合会授予“中国最具特色的职业学校”,院长胡邦忠在1998年曾被评为“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先进创业者”。学院逐步同国际上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签订了各种联合办学协议,不断加深了国际影响,尤其是柯棣华大夫的亲属和其他印度友好人士每年均到学院访问,已经成为中印友好的纽带。 学院逐步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创出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4年12月,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估、教育厅认定,被评为河北省重点职业中专学校。学院目前开设两个专业:护理和社区医学。每个专业有大专和中专两个层次。其中护理专业又分为英语护理、中医护理三个学科。学院教职工146人,其中教授级46人,讲师级38人,学校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7132人。十五年来的探索使我们明确了办学方向,即不走“规模化”发展途径,而走“精品华、专业化、特色化”的办学方向,着重培育核心竞争力。学院坚持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使我院培养的人才19700多人。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院逐渐形成了一支有凝聚力的管理团队,从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疹上,博士占10%,硕士占20%,大专以上占70%。我们的办学宗旨是:“树天使形象、蕴过硬技能、倾满腔热情、为军民服务”。在新的管理团队领导下,继往开来、再铸辉煌。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