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释义

《上尉的曼陀铃》,改编自英国著名作家路易斯·德·伯尔涅斯的畅销小说《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这个电影是个爱情片,这个电影是美国好莱坞的大片,这个电影是由赫赫有名的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电影。

中文名: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外文名:战地情人

出品时间:2001年4月19日

导演:约翰·麦登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外文片名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

更多中文片名

战地情人

更多外文片名

Capitaine Corelli .....(France)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 战争

片长

131 min

国家/地区

英国 法国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德语 希腊语 意大利语

色彩

彩色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评级

Rated R for some violence, sexuality and language.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Chile:TE Norway:15 Sweden:15 UK:15 Peru:14 Spain:13 USA:R Italy:T Australia:MA Germany:12 Netherlands:16 Singapore:R Iceland:12 Brazil:12 Canada:14A Hungary:14 Switzerland:12 Finland:K-15 New Zealand:R13

制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2001) Miramax Film Corp.(2001) StudioCanal

(2001) Universal Studios

演职员表

导演

John Madden

编剧

Louis de Bernières .....book

Shawn Slovo .....screenplay

演员

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Captain Antonio Corelli

佩内洛普·克鲁兹 Penélope Cruz .....Pelagia约翰·赫特 John Hurt .....Dr. Iannis

克里斯蒂安·贝尔 Christian Bale .....Mandras

Irene Papas .....Drosoula

Gerasimos Skiadaressis .....Mr. Stamatis

Aspasia Kralli .....Mrs. Stamatis

Michael Yannatos .....Kokolios (as Mihalis Giannatos)

Dimitris Kaberidis .....Father Aresenios (as Dimitris Kamperidis)

Pietro Sarubbi .....Velisarios, The Strongman (as Pedro Sarubbi)

Viki Maragaki .....Eleni, Pelagia's Friend

Joanna-Daria Adraktas .....Young Lemoni

Ira Tavlaridis .....Older Lemoni

Katerina Didaskalu .....Lemoni's Mother (as Katerina Didaskalou)

Emilios Chilakis .....DimitrisNikos Karathanos .....Spiros

Antonis Antoniou .....Recruiting Officer

Yorgos Kotanidis .....Mayor (as George Kotanidis)

Tassos Palatzidis .....Town Clerk (as Tasos Palantzidis)

Kostas Philippoglou .....Trembling Man

Froso Korrou .....Nun

Maria-Louisa Papadopoulou .....Mad Person

Dina Kafterani .....Mad Person

Vlassis Zotis .....Mad Person

Panagiotis Thanassoulis .....Mad Person

Alexia Bouloukou .....Mad Person

Babis Artelaris .....Partisan

Gerasimos Iakovatos .....Partisan

Nikos Kalogiratos .....Partisan

Dionysis Karlis .....Partisan

Pavlos Lalis .....Partisan

Angelos Liberatos .....PartisanPanagis Polichronatos .....Partisan

Christos Rangas .....Partisan

Dimitris Vandoros .....Partisan

Gerasimos Xidias .....Partisan

Dimitris Dimoulas .....Musician

Pantelis Filipatos .....Musician

Ilias Theofilatos .....Musician

Makis Filipatos .....Musician

Piero Maggiò .....Carlo

Vincent Riotta .....Quartermaster (as Vincenzo Ricotta)

Roberto Citran .....General Gandin

Federico Fioresi .....Soldier of La Scala

Sandro Stefanini .....Soldier of La Scala

Francesco Guzzo .....Soldier of La ScalaGermano Di Mattia .....Soldier of La Scala

Simone Spinazze .....Soldier of La Scala

Sergio Albelli .....Soldier of La Scala

Davide Quatraro .....Soldier of La Scala

Paco Reconti .....Soldier of La Scala

Nuccio Siano .....Soldier of La Scala

Salvatore Lazzaro .....Soldier of La Scala

Alessandro Repossi .....Soldier of La Scala

Massimiliano Pazzaglia .....Captain

Tim Hardy .....Colonel

Francesco Cabras .....Soldier with Cigarette

Nunzio Lombardo .....Soldier at Dance

Irini Eleftheriou .....Prostitute

Sofia Yannioti .....ProstituteMarina Corelli .....Prostitute

Evi Tzortzi .....Prostitute

Leticia Moustaki .....Prostitute

Angelica Lambri .....Prostitute

Maria Philipakopoulou .....Prostitute

Irene Christidi .....Prostitute

Giovanni Parricelli .....Waterfront Band

Martin Robertson .....Waterfront Band

Ben Gant .....Waterfront Band

Paul Spong .....Waterfront Band

Eddie Hession .....Waterfront Band

Mike Pickering .....Waterfront Band

Oren Marshall .....Waterfront Band

大卫·莫瑞瑟 David Morrissey .....Captain Gunther Weber

帕特里克·麦拉海德 Patrick Malahide .....Colonel Barge

Martin Glyn Murray .....Officer

Till Bahlmann .....Officer

Renny Krupinkski .....OfficerPeter Stark .....Soldier

Alex Zorbas .....Mad Person (uncredited)

制作人 Produced by

蒂姆·贝万 Tim Bevan ....producer

艾里克·费尔纳 Eric Fellner ....producer

凯文·娄德 Kevin Loader ....producer

Liza Chasin ....co-producer

Jane Frazer ....co-producer

Debra Hayward ....co-producer

马克·哈夫曼 Mark Huffam ....producer

Susie Tasios ....associate producer (as Susie Tasios)

原创音乐 Original Music

斯蒂芬·沃贝克 Stephen Warbeck

摄影 Cinematography

约翰·托尔 John Toll

剪辑 Film Editing

Mick Audsley

选角导演 Casting

Mary Selway

艺术指导 Production Designer

Jim Clay

美术设计 Art Direction by

Gary Freeman

Chris Seagers ....(supervising art director)

布景师 Set Decoration by

John Bush

服装设计 Costume Design by

Alexandra Byrne

视觉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Peter Chiang

Paul Riddle

助理导演 Assistant Director

Pierros Andrakakos ....assistant director

维克·阿姆斯特朗 Vic Armstrong ....second unit director

Dimitris Birbilis ....assistant director

Toby Hefferman ....assistant director

Ben Howard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Simos Korexenidis ....assistant director

Panayiotis Kravas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Olivia Lloyd ....key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Terry Madde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Fiona Richards ....assistant director

Karen Richards ....assistant director

Deborah Saba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Paul Taylor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Takis Yannopoulos ....assistant director

技术参数

摄制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608 m (Spain)

剧情介绍

希腊的塞佛罗尼亚岛毗邻地中海,风景如画,宛如田园小诗一般的纯美恬静,以捕鱼为业的居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与世无争,淳朴善良。但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岛却终究无法隔绝战争的影响,二战开始后不久,驻扎进这里的意大利士兵就打破了岛上的宁静祥和。

安东尼奥·柯莱利(尼古拉斯·凯奇)是这支部队里的一名上尉军官,虽然身为军人,但他仍保有着浪漫的天性和非凡的品味,尤其对音乐情有独衷,为了排遣军营生活的孤寂,柯莱利随身带着一把曼陀林琴,仿佛只有在琴声的怀抱里,他才能忘记身在异乡的孤单和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叫佩拉吉娅(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当地姑娘闯入了柯莱利的世界,佩拉吉娅是渔村的医生之女,宽广迷人的地中海赋予她美丽优雅的仪表和坚韧执著的性格。在最初的相处中,两人都感觉和对方格格不入,但是很快,柯莱利天籁般的琴声便令佩拉吉娅神往不已。

这时,佩拉吉娅的未婚夫,本地渔民曼德拉斯(克利斯汀·贝尔)加入了希腊游击队阵营,奔赴前线抗击意军,曼德拉斯走后,佩拉吉娅和柯莱利之间的情谊有增无减,姑娘典雅的气质和不凡的智慧慢慢俘获了这位意大利上尉的心,尽管战争日益临近,但是两人的感情仍迅速地增长着,被战争封闭的柯莱利开始融入小村子淳朴简单但是快乐平和的生活中,而这一切又令他开始怀疑起这场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而战争会湮灭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柯莱利和佩拉吉娅不得不作出最后的抉择,是选择对各自祖国的忠诚还是选择对方的爱情?如果选择了后者,他们注定将要面对全然不可预知的未来和无止境的奉献牺牲……。

演职员简介

出生于1964年1月7日,他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科波拉的侄子。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养成了喜欢观察的习惯。同时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也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1982年,尼古拉斯在影片《开放的美国学府》中获得了一个角色,这是他从影的首部作品。次年他又参加与了影片《山谷女郎》和《斗鱼》的演出。《斗鱼》是由凯奇的叔叔科波拉执导的影片。为了与叔叔相区别,凯奇决定他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个人的身份,最后定下了凯奇这个名字。

1984年,在名片《鸟人》中,凯奇出任了主角。他饰演“鸟人”的好友,一个试图帮助“鸟人”恢复正常的越战退伍军人。为了演好这个颜面受伤的角色,凯奇拔掉了两颗牙齿,脸上整整缠绕了五个星期的绷带,而且减轻了15磅体重。在《鸟人》一片中,他充分展现了他那过人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但凯奇却并未因此片而走红,而是处于一种受注意却并未成名的状态。同年凯奇还拍摄了《棉花俱乐部》和《爱的召集令》等影片,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1986年,凯奇又主演了《忧郁男孩》和《佩吉·休出嫁》两部影片,但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1987年对凯奇来说则是颇为成功的一年。他先是在影片《抚养亚历桑纳》中饰演一个因无法生育而想偷窃别人婴儿的男子,又在《月色撩人》中饰演一个失去一只手掌的面包师。这两部影片在影评界人士中有着不错的评价,但却并不是十分卖座的影片。在1988年,他有了一部颇为引人注目的影片《吸血鬼之吻》 。在片中凯奇饰演了一位纽约雅皮士,后来变成了一个吸血鬼。该片堪称是凯奇从影以来最为“过分”的演出。在拍片时,他甚至真的活吞了一只蟑螂。不过那只倒霉的蟑螂却似乎给他带来了好运。此后他那带点疲备,有些低调的形象开始为人们所接受。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鸟出击》一片,同样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同年,尼古拉斯·凯奇在美国前卫导演大卫·林奇执导的影片《我心狂野》中饰演了主角。凯奇在片中的角色是以摇滚乐传奇人物猫王为蓝图的。该片有着诡异强烈的影像风格。同时更有着超现实的气氛。片尾凯奇身着蛇皮夹克站在滚滚车流之上演唱猫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场面。不过在《我心狂野》之后,凯奇并没有重复这种叛逆青年的路子,因为他的外形并不适合这类的角色。他继续在小制作影片中尝试着各种角色。1992年他在影片《今夜你寂寞吗》中饰演了一位将未婚妻输给赌场大享之后想尽办法赢回美人芳心的侦探。在1993年凯奇又主演了《西部红石镇》 、《黑白追击令》和《超级赌徒》等影片,也都是小制作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凯奇在1994年拍摄的几部影片却引起了不俗的反响,在《第一夫人的保镖》中他饰演一位保护前总统夫人的特工。在《倾城佳话》中,他饰演了一位信守诺言的诚实警察,将中彩票得来的奖金分了一半送给一个女招待作小费。 在《天堂有难》中,他又饰演了一位被小镇居民感化而弃恶从善的劫匪。凯奇在片中的表现也都相当地出色。不过他却似乎厌倦了演这种善良的小人物,于是在1995年,他的形象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影片《死亡之吻》中,凯奇扮演了一位冷血杀手。为了演好这个凶狠强壮的杀手角色,他还特别加强了身体锻炼以获得外形上的效果。之后他又接下了影片《离开拉斯维加斯》。《离开拉斯维加斯》是一部小制作的影片,影片的成本仅有三百五十万美元。事实上,在演过影片《今夜你寂寞吗》之后,凯奇曾经说过“我要一个好的角色,我可以将我的灵魂投资下去!”而在《离开拉斯维加斯》一片中,凯奇投入的不只是他的灵魂。除了全心投入之外,他更只是收取了微薄的片酬。在这部片中凯奇获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过他那深入灵魂的表演却使他赢得了一尊闪闪发光的奥斯卡金像,这是金钱所难以估量的。在功成名就之后,凯奇改变了他的戏路。

在影片《石破天惊》中,凯奇饰演了一位化学武器专家,他以自己那精湛的演技弥补了导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不足。影片推出后所引起的轰动也正如片名一般是“石破天惊”。尼古拉斯·凯奇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好莱坞又一位炙手可热的动作片明星。在《石破天惊》完成之后,他又接连接下了两部动作片《变脸》和《空中监狱》的合约。尼古拉斯·凯奇正成为好莱坞的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在这之后他出演了不少卖座影片,当然也没有放弃他钟爱的独立电影。

佩内洛普·克鲁兹

1974年4月28日,佩内洛普·克鲁兹出生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她最初进入娱乐圈,是通过与音乐人纳乔卡诺合作拍摄录像片《命运的力量》 ,1991年,她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由拉菲尔阿尔卡萨尔执导的《希腊迷宫》 ,1992年又出演毕卡斯卢纳的《火腿、火腿》 ,为自己在西班牙影坛确立了一席之地,随后她片约不断,同年又拍摄了《美丽的季节》 、 《反叛者》及《因为有爱》 。

1994年,克鲁兹到美国发展,1995年与尼克汉姆合作了《天使之恋》 ,1997年她第一次与著名导演阿莫多瓦合作,在其执导的《抖动的肉体》中饰演一个小角色。而1998年她主演的《你眼中的女孩》赢得了影迷的一致赞誉并一跃成为国际明星。而1999年她再次与阿莫多瓦合作的《我的母亲》为她带来莫大荣誉,她的身影出现在戛纳、柏林、威尼斯和奥斯卡等众多奖项的领奖台上,佩内洛普·克鲁兹也成为继同胞安东尼班德拉斯之后,又一位成功进军好莱坞的西班牙人。在好莱坞奋斗的几年中,2006年,她和阿莫多瓦又一次合作影片《回归》 。

克鲁兹的美貌也为人们带来了不少谈资,先是和马特·达蒙传出绯闻,然后是尼古拉斯·凯奇,而后又是大情圣汤姆·克鲁斯,两人已经要谈婚论嫁,后又忽然宣告分手,新欢被曝是《撒哈拉》的男主角马修麦康纳。

约翰·赫特

生于1940年,在他19岁时,赢得了到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学习的机会。绘画的学习磨练了赫特的观察技巧。1962年进军戏剧和电影界,数年后以金像奖影片《良相佐国》的演出受到瞩目。1978年以《午夜快车》首次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提名,两年后主演的《象人》更广受好评,获男主角奖提名,近二十年多以配角出现,戏路广阔,著名作品有《异形》 、 《肥龙皇帝》 、 《赤胆豪情》等。

幕后花絮

简略评论

影片后半段为成年影迷打造出了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阿波罗导报》

尽管尼古拉斯·凯奇有着意大利血统,但他仍是彻头彻尾的美国人。 ——《奥斯汀纪事》

幕后制作

本片改编自路易斯·德·伯尼尔斯于1994年首次出版的同名小说,作为轰动一时的畅销小说,该书曾稳居英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三年之久,先后被译成18种语言出版发行,平均每20个英国家庭就拥有一本《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

小说刚刚面世不久,制作人凯文·娄德就买下了改编拍摄权,他找来好友罗杰·米歇尔担任导演,并将小说推荐给就职于Working Title Films的制作人蒂姆·贝万。贝文说:“尽管小说的叙事结构非常复杂,可其中的丰富情感和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拍成电影。”一拍即合的三人开始了漫长的筹拍过程,可当距2000年5月的开拍日期不到半年时,罗杰·米歇尔突然患病,只能遗憾的退出拍摄。虽然当时选角工作尚未展开,但尼古拉斯·凯奇已经签约主演,开拍日期无法更改,制片方急于找到一位能够把握此类题材的欧洲导演。贝文回忆说:“曾执导过《莎翁情史》的约翰·麦登是我们的首选,而他在看到剧本的当晚便欣然应允。”麦登解释说:“影片中的爱情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因为那是占领军在被占领国邂逅的爱情,这种独特的背景非比寻常,年轻的女主人公必须在忠诚与爱情之间苦苦挣扎,她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当得知小说原著其实源于真实的历史现象后,麦登对影片的兴趣越发浓烈起来,他发现意大利人与德国人之间的盟友关系并非与生俱来,而看似充满敌意的意大利人与希腊人却是同一类人。

为找到展现影片故事的理想地点,主创人员几乎走遍了爱奥尼亚海的所有岛屿,甚至连地中海和爱琴海的小岛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不过既然要呈现塞佛罗尼亚岛的灵气和壮美,实地拍摄自然必不可少。在岛上考察时,主创人员还有幸拜会了曾在当年收留过意大利兵和难民的当地人。在麦登着手选角的同时,制作人马克·哈夫曼频繁往返于伦敦、雅典、罗马和塞佛罗尼亚之间,以将拍摄所需的一切运抵距希腊西海岸500海里的岛屿。在助理制片的一再游说下,希腊政府同意为剧组提供人员、武器和战舰,希腊旅游局也决定在塞佛罗尼亚岛的旅游旺季协助影片拍摄,而装载影片拍摄器材的64辆卡车经过长达一周多的艰苦跋涉才从伦敦抵达塞佛罗尼亚岛。

作为影片的领衔主演,尼古拉斯·凯奇不但要忍受在50多度的高温酷暑中穿着毛料军装的痛苦煎熬,还要硬着头皮学习弹奏曼陀林。他回忆说:“其实我毫无音乐天赋可言,只能不知疲倦的反复练习,我模仿和默记下3、4首歌曲,这种方法确实立竿见影。”另外,在扮演意大利角色的众多演员中,只有凯奇不是意大利人,所以凯奇在影片开拍的7个月前就开始学习意大利语,而任其方言教练的正是曾参与拍摄《辛德勒的名单》和《泰坦尼克号》的琼·华盛顿(Joan Washington)。“尼克的口语听起来棒极了,他能和剧组的意大利演员流利交谈,”华盛顿说,“尼克的父亲是意大利人,所以尼克不但貌似意大利人,而且会用意大利人的肢体语言,他的血统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经典对白

Pelagia: Why did you save him? Why didn't you leave him to die?

Mandras: I wanted you to love me again.

[Pulls out 100 letters]

Mandras: In Albania, I made them read every one of these to me... 'Mandras, I love you,' 'Mandras, I want you,' 'Mandras, when are you coming back?' And then one day, a different letter. 'I don't know how to describe my feelings. It's as if I have been waiting a hundred years to hear from you, waiting a hundred years for you to return. Once, my heart was overflowing with love for you, but now all I feel is emptiness. And I think it was all just a pretense, that I never loved you at all.'

佩拉吉娅:“你为什么救了他?为什么不让他去死?”

曼德拉斯:“我想让你再爱我。”

(掏出100封信)

曼德拉斯:“在阿尔巴尼亚,我让他们为我读出了这其中的每一封信……‘曼德拉斯,我爱你,’‘曼德拉斯,我想你,’‘曼德拉斯,你何时归来?’后来有一天,我收到了一封截然不同的信,‘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感觉,就好像我苦苦等待了100年,期盼你回信,期盼你归来。我的心曾充满对你的爱,而现在,我却感到空空如也。我想一切都只是借口,我根本从没爱过你。’”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海报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10月18日

英国

UK

2001年4月19日......(premiere)

英国

UK

2001年5月4日

法国

France

2001年6月20日

比利时

Belgium

2001年7月18日

波兰

Poland

2001年8月3日

以色列

Israel

2001年8月9日

美国

USA

2001年8月13日......(premiere)

美国

USA

2001年8月17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1年8月23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1年9月10日......(premiere)

瑞典

Sweden

2001年9月14日

挪威

Norway

2001年9月14日

日本

Japan

2001年9月22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1年9月27日

巴西

Brazil

2001年9月28日......(Festival do Rio BR)

希腊

Greece

2001年9月28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1年10月11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0月11日

埃及

Egypt

2001年10月17日

南非

South Africa

2001年10月19日

挪威

Norway

2001年10月19日......(Berge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墨西哥

Mexico

2001年10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2001年10月19日

韩国

South Korea

2001年10月20日

冰岛

Iceland

2001年10月26日

瑞士

Switzerland

2001年11月1日......(German speaking region)

德国

Germany

2001年11月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剧照

2001年11月1日

芬兰

Finland

2001年11月2日

奥地利

Austria

2001年11月2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11月8日

意大利

Italy

2001年11月9日

巴西

Brazil

2001年11月9日

丹麦

Denmark

2001年11月9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2001年11月15日

俄罗斯

Russia

2001年12月13日

秘鲁

Peru

2001年12月13日

哥伦比亚

Colombia

2001年12月25日

土耳其

Turkey

2002年1月25日

科威特

Kuwait

2002年9月24日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法国第4电视台 [法国]

Free Range Films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美国]

Studio Canal [法国]

环球影业 [美国]

Working Title Films [英国]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Argentina) (DVD)/(Argentina) (VHS)

Bac Films [法国] (2001) (France) (theatrical)

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 [英国] (2001) (UK) (DVD)

Buena Vista International UK [英国] (2001) (UK) (theatrical)

哥伦比亚三星 [巴西] (Brazil) (DVD)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阿根廷] (2001) (Argentin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瑞士] (2001) (Switzerland)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意大利] (2001) (Ital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荷兰] (200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西班牙] (2001) (Spain) (theatrical)

Universal Home Video [巴西] (Brazil) (VHS)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荷兰] (2001) (Netherlands) (video)

环球影业 [美国] (2001) (USA)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Double Negative [英国]

其他公司

2020 Casting Ltd. [英国] extras casting

De Lane Lea Sound [英国] re-recording

Decca [英国] soundtrack published by

Gearbox (Sound and Vision) Ltd. [英国] Akai DD8 dubbers supplied by

Lee Lighting Ltd. [英国] lighting

London Editing Machines Ltd. [英国] editing equipment

Panavision (UK) Ltd. [英国] camera equipment provided by

Sylvia Wheeler Film Services [英国] negative cutting

相关影评

曼陀玲弹奏轻快灵动的乐声,抵御战场硝烟的刺鼻气息。《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实践了这一奢望。金戈铁马的萧瑟在爱情萌发的瞬间被消融得了无痕迹。尽管现实生活中,个人命运是难以跳脱历史时空的,但是二战烽烟中希腊小岛塞伐罗尼亚面临意大利和德国入侵的历史,被英国作家路易·德·伯尔尼埃涂上了玫瑰色。爱情能否化解仇杀?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女主角的生死恋情,以纯真化解了两个家族间的世代怨恨,似乎提供了一个文学范本。与它的悲凄结局相比,《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尾声美满,只是姗姗来迟,如同一声悠长的叹息,带着韶华流逝的感慨。

炮火如死神使者的狞笑,面对它的威胁,战争中的爱往往是匆匆一现,却又璀璨无比。文学两大母题——爱情与死亡,交织纠葛,好事的文人墨客想让自己妙笔生花,有不少就在这个框架上跳跃腾挪。《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同样毫不示弱,惹得电影界按捺不住,将之搬上银幕。如果看了电影再读小说,就可以明白小说文本的深邃。与文学拷问人性的烈度相比,电影犹如一杯泛着亮丽泡沫的香槟。原因是小说的色彩载负着希腊神话和罗马古文明的余光,笔触沉重。即使在描摹勾勒意大利军官科莱利上尉与希腊美女佩勒姬亚的缠绵情意时,亦不时展示德意法西斯独裁者的凶残丑恶。可以说小说放纵恶,让它如同疯犬一般撕咬美。也许正是在二战这一历史氛围里,抒写爱情面临死神的强暴,才使作品获得了1995年英联邦作家奖“最佳图书”的荣耀。

海报据说小说出版后,书中对二战时期欧洲这段历史的叙述,激起不少非议,尤其是有关希腊的。如果只将它视作文学作品,按理不必求全责备。看来人们似乎对意军上尉和希腊姑娘的这段恋情当了真,才有如此反响,从一个侧面看出作者笔下的爱情感染力之强烈。事实上,书中对历史的述说淡化了爱情小说的传统韵味。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还原生活中爱情本应占有的比重,还是源于他对历史的特殊爱好。书中对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无忌惮的嘲弄、对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的形象描绘等,如同一个个不知趣的不速之客,频频入侵科莱利上尉与佩勒姬亚爱意交织的领域,使嗜好言情小说的读者不免添几分恼怒——这败坏了他们多年来养成的胃口。然而,小说作者却毫不理会,他固执地这么写。交战中入侵者与当地居民间原本只有国仇家恨,如何让恨转化为爱,必须有个有说服力的充足理由,这理由又必须诞生在历史的土地上,滋生在那个时空里。

战争和屠杀无情地践踏人性。对二战时期德意法西斯罪行的痛斥,粗率地责难远不如对士兵内心的具体剖析。当然这么写难度增加了,可却是对作家文学才华的检测。小说成功地写活了科莱利上尉,也写活了德军中尉冈特·韦伯这个善良的纳粹军官。从这些人物身上,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是如何强奸士兵的人性的。那才是对战争、对纳粹的深刻揭露,沉重使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时期都无法摆脱,也似乎永远无从忘却。同样,战争对佩勒姬亚的未婚夫、希腊渔夫曼德拉斯个性的摧残,也是小说中令人无法忘记的。

《科莱利上尉的曼陀铃》尽管常常用历史干扰爱情,但爱情仍成为小说的主调,特别是小说的后半部分,已成为七旬老翁的科莱利上尉与鬓发如霜的佩勒姬亚重逢,感慨万千,也使读者为他们的美满结局感叹不已。假如没有战争,青春年华绽放的男欢女爱不至于会蒙受如此的岁月沧桑。可如果没有战争,他与她又如何能相识?历史造就了这对有情人,正是历史,使这段爱情如陈酒般醇厚。或许可以这样说,历史酿造了这段爱情!曼陀铃的乐曲只是作为背景的旋律。

票房收入

北美票房:(货币单位:美元)

票房日期(上榜周数) 排名 上周排名 周末票房 累计票房 上映周数 放01-10-12 至 01-10-14 (9) 53 42 $4 $2,553 9 88 N/A 映银幕 单银幕票房

01-10-05 至 01-10-07 (8) 42 24 $8 $2,546 8 191 N/A

01-09-28 至 01-09-30 (7) 24 17 $28 $2,526 7 611 N/A

01-09-21 至 01-09-23 (6) 17 14 $82 $2,464 6 1103 N/A

01-09-14 至 01-09-16 (5) 14 13 $106 $2,341 5 1223 N/A

01-09-07 至 01-09-09 (4) 13 10 $161 $2,193 4 1392 N/A

01-08-31 至 01-09-02 (3) 10 8 $393 $1,965 3 1612 N/A

01-08-24 至 01-08-26 (2) 8 6 $401 $1,409 2 1612 N/A

01-08-17 至 01-08-19 (1) 6 6 $721 $721 1 1595 N/A

扩展阅读:

1

http://www.mtime.com/movie/11086/

开放分类:
电影战争艺术爱情剧情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9次
最近更新:2011-12-01
创建者:我是Eric
更多贡献光荣榜

辛勤贡献者:

百科疯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6: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