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
释义 | 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将士而修建的纪念碑,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德阳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四川德阳市广汉市雒城镇房湖公园内,建于1941年,目前是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四周年之际,广汉县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将士树立此碑。 碑为正方形砖石结构,通高5.5米,碑身边长0.48米,高3米,三面行书阴刻“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年七月七日”。碑座为四方形须弥座,高1.5米,四面均有反映抗战的浮雕图案。碑四周有石质围栏。维修时,补刻有阵亡将士名录及碑记于碑前。现保存完好。2006年6月被公布为德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昌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在四川凉山州西昌泸山,有一座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据了解,民国二十八年(1939),西昌县政府为纪念县籍出征抗战阵亡将士,在城南新宁公园竖“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刻有阵亡将士姓名和简介,供后人瞻仰。这是全国最早的一座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但该碑在1951年被撤除了。 直到1987年5月,西昌市政府才决定在泸山重竖了这座8米高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让人们永久铭记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的英雄。 其中最著名的是华品章将军,华品章,1902-1937,字荣衮,后改希平,西昌人,1936年秋升任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上校副旅长兼野战补充兵团团长,驻南京外围。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抗击日军,11月底撤至南京整补备战,驻守雨花台阵地。12月9日,随部先后击退日军两个联队的进攻。后日军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连日猛攻雨花台,战况激烈。12日下午华品章在拼杀中壮烈殉国。1939年8月追晋为陆军少将。华品章将军殉国之时,年仅35岁。 兰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2005年11月,浙江兰溪市发现了一块“闲置”在茶室水池内20多年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据兰溪博物馆的陈星老师介绍,“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目前全省保存完好的仅有两处,这次在兰溪发现的“纪念碑”,虽然少了一块,但仍具有珍贵的革命文物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值得保护。 据当地居民唐惺甫介绍,这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一直放在大云山公园茶室前的水池中,用于搁放花盆,谁也没有想到这是革命文物,直到最近,业主在清理水池时才发现。石碑原先有两块,但遗憾的是,在最近搬动的过程中,其中一块被碎成六块,所幸另一块完好无损。 经兰溪市博物馆和兰溪市党史办有关专家的察验,这是一块立于1939年抗战初期的纪念碑。经考证,这块石碑是由当时兰溪县政府及各界民众共同建立的。 镇海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简介由抗战时期镇海县爱国人士出资建造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2006年被浙江宁波市镇海区有关部门重新隆重竖立在招宝山脚下的苍松翠柏丛中。 据镇海区文物部门有关人士介绍,这块高4米、重达数吨的狭长型抗战纪念碑用梅园石雕凿,四面均书写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9个大字,并题有“中华民国28年7月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建”和“县长江志航书”的落款。 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1939年7月,正是全面抗战两周年纪念日,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殊死搏杀,牺牲人数达百万之众。为纪念为国捐躯的英灵,在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的倡议和中共镇海县组织的推动下,以广大爱国人士为骨干捐资建造了这块抗战将士纪念碑,将其立于当时的镇海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成为中山公园)。 1941年4月19日镇海沦陷前,当地群众主动将这块纪念碑推倒并埋入地下,使其免遭日军破坏。这一埋就是60多年,直至2001年镇海城区内的中山公园改造时,这块纪念碑才得以重见天日,并由当地文物部门妥善保管起来。 如今,这块纪念碑被安放到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附近,成为当地又一处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见证。 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基本情况修建年代:1947年保存情况: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圆通山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基座是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云南省飞虎队研究会、昆明报业传媒集团于2010年9月9日评出的“昆明十大抗战遗址”之一。 遗址简介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在昆明圆通山的昆明圆通动物园内,全称为“陆军第八军滇西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碑立于1947年,现仅存八角形基座及题记一方、碑石两块。碑文主要记述1944年中国远征军收复被日军侵占的松山之战役经过,及阵亡的3775名士兵和125名军官名录。该纪念碑是滇西抗战的重要实证记录。于2003年6月公布为昆明市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 在昆明圆通动物园西北角,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如今只剩下一个八边形的基座,基座上中央位置放置了一架建国后生产的歼六战斗机,供游人拍照。如果不是旁边还悬挂着“昆明市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滇西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遗址”的牌子,很多人会把它当成一个普通的景点看待。 据了解,抗战胜利后建在这里的纪念碑似一把宝剑,直指苍穹,纪念碑上刻有阵亡的3775名士兵和125名军官的名录。在残存的八角形基座边上,刻有不少花纹浮雕。其中一块汉白玉,刻有“山河同寿”四个大字,一旁还刻有“陆军第八军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十四个小字,落款已经被损坏。另外一块汉白玉上,纪念抗战阵亡将士的一段碑文还清晰可见:“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题字者的名字被刻意地抹掉了。 历史背景1944年5月,驻印度的国民党军和滇西远征军经过整训后,同时向缅北和怒江以西的日军发起攻击。第八军奉命从保山开赴龙陵,增援滇西远征军左翼军,担负攻打松山高地的任务。松山地处怒江西岸,山峦叠嶂,地势高耸,是经惠通桥到龙陵的交通要道。1942年日军侵占此地后,多次加修工事,易守难攻。7月,第八军军长何绍周指挥部队与固守松山高地的日军五十六师团二三联队反复争夺,两月余未能攻下。李弥接替指挥,他集中火炮,近距离直接瞄准日军坚固工事;由美军飞机配合,低空投弹,遂将敌人工事摧毁。10月,克复松山,全歼守敌。在这次艰苦、激烈的反攻战中,该军一师三团伤亡三千多人,整编时仅存一连人。为此,惠通桥边和昆明的圆通山曾建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广州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广州城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广州城北——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河心洲的江高公园内。 历史背景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对华北、华东发动了强大攻势,妄图一举灭亡中国。11月,日军确定了进攻广州的计划。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和军事当局却作出错误判断,认为日本不会在广东从事大规模军事行动,竟抽调驻粤部队一半精锐北上,致使广东防务空虚。1938年9月7日,日军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进攻广州的决定。10月12日,日军第二十一军和海军陆战队,组成南支派遣军。在广东守军疏于防范的情形下,日军顺利登陆大亚湾,开始对广东陆地的侵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后,一天之内就占领了从坪山至淡水、澳头的大片领土,巩固了阵地,为长驱直入攻占广州打下了基础。随后,日军连破国民党军数道防线,虽然守军部分官兵在福田、正果、增城等地曾有较为顽强的抵抗,但在整体上对日军根本不能构成威胁,增城主阵地的失守,使广州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21日,日军占领广东省会、华南重镇——广州。日军攻占广州后,设第二十一军司令部于执信中学内。第二十一军以广州为中心,迅速占领虎门,随后占领了佛山、从化、顺德、三水等地。 日军侵占广州后,即迅速加强对广州的控制,利用汉奸重建广州统治秩序,以便利其殖民统治和掠夺。广州这座昔日美丽富饶的华南大都会,从此竟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呻吟了差不多7年。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之后,日军企图渡过流溪河向北进犯。时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二区统率委员会主任的伍观淇率领抗日自卫队顽强阻击,这就是广东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之一——江高之役。 建碑经过硝烟已散,记者在伍观淇远房侄子伍炽文的带领下,从江高镇镇中心出发去当年的主战场之一——江村铁桥。在铁桥的南端,江高镇河心洲的江高公园内,耸立着纪念江高之役阵亡将士的纪念碑——城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61个亡灵凭此栖息于历史。 纪念碑是伍观淇在1946年7月主持兴建的,并由他亲笔题名,原来位于江高镇江夏岭,1995年9月迁到此处,同年还在纪念碑的前面建造了“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该亭是白云区人民政府采纳本区民革、民盟、民进三个民主党派人士的提议,为纪念抗击日寇的爱国壮举而兴建的。纪念亭于1995年4月4日奠基,同年8月15日建成,总面积为1350平方米,南北宽15.7米,东西长86米,亭高10.95米,亭上石额镌刻着叶选平的题书“禺北民众抗日纪念亭”。纪念亭与纪念碑相得益彰,共同组成了一副历史图卷,成为公园内一道特殊的风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