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扛鼎
释义

“扛鼎”,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

词语解释

gāng dǐng

扛鼎

(1).举鼎。《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 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2).比喻攘夺国家政权。《晋书·明帝纪论》:“ 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3).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明 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4).《史记·项羽本纪》:“ 籍 长八尺馀,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词义引申

现举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1)意识流文学的“扛鼎”之作,现代人灵魂的全景图-论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2)修史自有扛鼎人-张林雨

(3)数字城市,城市发展的扛鼎之举

(4)北京独占鳌头,大社齐力扛鼎

(5)群英扛鼎,鸿鹄再举

(6)徐静雷扛鼎《我和爸爸》

(7)掀起收视狂潮,扛鼎黄金时段,中央电视台大剧场,紧锁你我视线

以上例句,前6句出自近些年来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标题,后一例是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栏目广告。如果说前面的还是“只见其字,不闻其声”,那么后一则则是以有声语言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好好审视一下这个“扛鼎”。

引申理据

“扛鼎”,由动词词素“扛”和名词词素“鼎”合成,是个动宾型,即“鼎”是“扛”支配的对象,《说文》:“扛,横关对举也,从手工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简单说,“扛鼎”就是用手举鼎,最早起源于战国时盛行的一种举重活动,古人崇武尚力,从战国到汉代都以“扛鼎”作为举重练习之法,史中曾有“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的记载,也有 “力拔山兮气盖世”、 “长八尺余”的项羽“力能扛鼎”的美谈。后来,“扛鼎”还演变成一种杂技项目,东汉大文学家张衡的《西京赋》就记载了“扛鼎”“缘年”“钻圈”等许多精彩的杂技节目。不过,在后代的发展中,“扛鼎”一词已不仅仅是一种举重活动或杂技项目,而是呈现出多样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如《晋书·明帝纪论》:“晋氏不虞,自中流外,五湖扛鼎,七庙隳尊。”,这里的“扛鼎”有“攘夺国家政权”之意;又如明张煌言《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蕴扛鼎之怀,愈报号弓之痛。”,这里用“扛鼎”一词比喻有大才,能担负重任,此种意义已经固定并承袭到现代,如上文所举,例(2)、例(5)、例(6)中的“扛鼎”都有这层含义。

意义与形成

“扛鼎”的这些意义和用法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就要从“鼎”的文化蕴义及其引申义谈起。鼎在古代不仅是一种炊器,也是一种“宝器”,《说文》:“鼎,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魑魅魍魉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易卦巽木于下者为鼎,象析木以炊也。”鼎是古代献祭的重要礼器,以九州之铜铸成,取万物之象,集天地之精华,被认为可以安邦定国,教化人伦,又能“协承天休”,通天应神,历经夏商和西周,成为传国重器和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通常认为有德之君方有鼎,《左传·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总之,鼎作为祭器,在早期国家中具有重要地位,位居礼器之首,是国家政权和帝位的象征,由此产生的引申义也多和“重要性”联系在一起,从而“扛鼎”也就有了“分量重、地位高”之比喻义,多用于指物,如“扛鼎之作”、“扛鼎之举”;另外,鼎和人的德行相联系,大概用手举鼎和承担重任都给人负重感,“扛鼎”也就常比喻(人)有才能,能担当大任”。由鼎的“重物”义联想到“重任”,由鼎的“重大”义联想至“分量”,“鼎”的概念虚化了,“扛鼎”的意义也就泛化和抽象了,不仅使用范围大大扩展,而且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经古至今应用不衰,可以说,这都是“鼎”的文化蕴义积淀的结果。

示例

通过前文七个例句,我们发现时下“扛鼎”一词在标题语、广告语中出现频率较高,这和该词抽象化的概念和蕴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其意义之抽象,从而可以涵盖较多的概念和信息,如例(6),一个“扛鼎”就诠释了“自编、自导、自演”多个含义,并暗含盛赞和推崇义,这对于短小精悍的标题语和广告语来说尤为适用,故颇受青睐。

参考文献

[1] 陈晓宁主编。十字街头的语言文字[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 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90。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Z]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

历史典故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史记·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虞延字子大,陈留东昏人也。延初生,其上有物若一匹练,遂上升上,占者以为吉。及长,长八尺六寸,要带十围,力能扛鼎

——《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

上党刚肃王涣,字敬寿,神武第七子也。天姿雄杰,俶傥不群,虽在童幼,恒以将略自许。神武壮而爱之,曰:“此儿似我。”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北齐书·卷十·列传第二》

毛笔产品

扛鼎笔

“扛鼎”是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庄严先生,与胜大庄文化企业集团总裁李志仁先生共同研制,为蒋经国先生与谢东敏先生的总统就职大典的贺礼,“扛鼎”之名为庄严先生所取,意即主持天下国政。后为多国政要所爱用,素有“总统笔”之雅号。蒋经国总统时期经常成为总统府送予国际贵宾的国礼。

“扛鼎”行笔灵动,能刚中带柔,柔中带刚,指挥如意,事半功倍,它不只是书画工具,本身就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摘自 《“扛鼎”产品保证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