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康乾
释义

词语概述

清朝初期和时期中期的两位皇帝年号简称。

康指清朝第二位皇帝玄烨,年号为康熙,在位61年,

乾指清朝第四位皇帝弘历,年号为乾隆,在位60年,

康熙是乾隆之祖父,康乾两代中间还有一位皇帝胤禛,年号雍正。

故康乾时期,也称康雍乾时期,

他们统治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

所以被称为康乾盛世。

康乾是两位皇帝的简称。

谥号 是古代人死去以后按其生前的事迹来评定他的功过是非,给予的一种称号.帝王的谥号是由大臣礼官讨论后决定的.诸侯,卿大夫,及各级官员的谥号是由朝廷赐予的. 谥号是由有些固定的,有一定内涵的字用来评价死者的功过..康熙帝的谥号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 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特立的名号称之为庙号.玄烨(康熙)称圣祖。

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名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病死后继位,为清入关后第二个皇帝,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病死(另一说为大臣隆科多害死),终年69岁,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康熙帝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五月四日。玄烨的即位与其父不尽相同,应该说是一连串巧合的结果。玄烨六岁的时候,一次与其他皇子去给父皇请安,顺治皇帝问他们长大要做什吗,老二福全说要做一个好亲王,辅佐皇帝治理天下;老三玄烨则说要做一个好皇帝,为百姓谋福,他的回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褒奖。但好景不长,顺治皇帝深深地爱上了董鄂妃,而且,不久生下了皇四子,顺治皇帝为表达对董鄂妃的一片真情,立即决定立皇四子为太子。就在这时,玄烨得了天花,在古代,天花是不治之症,眼看玄烨就要死去,为了避免传染,玄烨被移到了宫外救治。谁知,天花不知从何途径传染给了皇四子,虽经太医的轮番诊治,皇阿玛,皇额娘的精心照顾,这个还没来得及取名的小孩还是匆匆离开了人间。而不久,玄烨却奇迹般的恢复了健康,失去了竞争对手,又得过天花得他,无疑成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顺治十八年(1661年),弥留之际的顺治皇帝顺理成章地将皇位传给了玄烨,为大清王朝,也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如果说顺治皇帝的即位是孝庄文皇后的英明决断,是人力所为的话;那么康熙皇帝的即位就应该是上天的安排,是老天爷为黎民百姓选择了一位好皇帝。

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由鳌拜等四位大臣辅政。致使鳌拜结党营私,严重危害了皇帝的统治。康熙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成功的翦除了专权鳌拜及其党羽,随后康熙作为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开始了其雄才大略的进取,其文治武功都值得称道,使得康熙由守成之君变成了创业之君,缔造了“康乾盛世”的辉煌。

康熙的文治有许多可值得称述的。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废除了原先满人执行的圈地制度,减少农民的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大大加速了农业的发展。康熙还修治大运河,使其全程畅通,沟通南北经济的交流。在用人方面,康熙健全科举取士,开博学鸿词科,破格荐用人才;笼络汉族地主阶极,团结汉族部分知识分子;又开明史馆,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书籍。

唐熙还大力提倡自然科学,进行全国土地测量,完成《皇朝全览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税制改革。康熙五十一年(1712)颁布法令,规定人丁税根据户籍册上现有的人数为准,以后额外增丁,不再多征。康熙在位期间还多次蠲免赋税。粗略统计,康熙时期蠲免赋税达五百多次。这些措施对巩固和加强多民族的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繁盛、统一的封建强国。

作为一代雄主的康熙,他最大的建树,还应该说是那赫赫的武功。首先是平定三藩之乱。所谓三藩是明朝的三个降清将领,三藩手握重兵,形成割据势力。康熙为了加强统一,于康熙十二年(1673)下令撤藩。三藩联兵,声势浩大,举起反清大旗,数月之间,清朝江南半壁江山失于三藩之手。康熙帝临危不惧,运筹帷幄,作出果断的军事反击,同时采取政治攻势,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康熙的这场胜利,也彻底征服了一些明朝遗民的反清之心,从此政治趋于稳固。

其次是降服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使中国重新归于统一;康熙二十一年(1682),康熙挟平定三藩胜利之势,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军进攻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爽投降。至此,在清初割据了四十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大陆的怀抱,维护了全国领土的完整。

再次,康熙驱逐了入侵后盘据雅克萨的沙俄军队,遏制了沙俄帝国势力的侵略。沙皇俄国乘清朝内部动荡之机,入侵中国黑龙江省流域,并盘据雅克萨城。康熙派兵驱逐了盘据黑龙江省流域雅克萨的沙俄势力,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线,并设立黑龙江将军,驻守北部边疆。

随后康熙进兵新疆和西藏,平定了回疆、准噶尔等反动贵族的叛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疆域,这是康熙皇帝对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春,康熙帝年近七十,他为了表示敬老,曾将65岁以上的满汉在职官员,以及告老还乡,得罪被遗送回原籍的旧官员,统统召入乾清宫,饮酒吟诗,直到黄昏才散席。参与盛会的有一千多人,故称为“千叟会”。

和康熙的政治生活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康熙共有三十五个儿子,诸子为了抢夺储位,各自拉帮结派,明争暗斗。他为挑选继承人问题而费尽心血。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允釢为皇太子,三年后感到不适当他废掉。两个月后,又重新立允釢为皇太子,二十四年后他感到太子权力过重,直接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同时生前过早地公开立储君的弊端过多,所以他再次废掉其长子,准备在临终前留下传位遗诏,暗立继位人。他晚年最中意的是十四子允题,他特地任命允题为抚边大将军,派往边陲去扭转关系重大的西北战局,以让他建立功绩,提高威望,为继承皇位创造条件。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八日,康熙得了感冒,浑身发烧,经太医医治后好转,就在畅春园静养。据说,此时康熙亲手写了立允题为继承人的遗诏。当时唯一能接近康熙的大臣,是负责京师警卫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此人是皇四子胤祯的舅舅和亲信,一心想让胤祯继位。然而康熙却不中意于胤祯。隆科多趁机将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传成“传位于四子”。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突然死去,很可能为隆科多所害。

有些学者认为,康熙在病危之际曾将诸子至面前,公开宣读遗诏,除远在西北的允题和被拘禁的允釢外,众皇子大多在场,遗诏不可能被改纂改。并且遗诏用满文写就,纂改之事是子虚乌有。还有学者认为,康熙是突然死去,不可能留下遗诏。

另有一说认为,皇四子胤祯素为康熙钟爱,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亲王,曾奉命掌管朝廷军政、钱粮大权。当诸皇子露骨地为抢夺储君而争斗时,胤祯虽暗中培植势力,表面上却置于事外,博得了康熙的欢心,使康熙决意在皇十四子和皇四子之中选择一个继承人,最后选中了皇四子胤祯。

康熙死后的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史称康熙皇帝。

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清世宗,名爱新觉罗· 胤祯(公元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传说为侠女吕四娘报家仇所暗杀,终年58岁;一说为正常死亡,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8岁时随康熙出关北巡,10岁时出猎封为贝子,32岁时又晋封为雍亲王。康熙死后,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

说到雍正的即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谜,民间最流行的说法是雍正皇帝串通隆科多,篡改诏书,将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得即大统。但这种说法显然是谣传。其原因如下:一,清代的传位诏书是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一边是满文,另一边是汉文,即使汉文可以修改,但满文是由字母拼成,无从修改。二,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一般都要加上皇字,如皇四子,皇十四子,因此在传位诏书上如果是传位给十四子那么就应写成,传位皇十四子,如果这样写,那么就不存在将十字改成于字的可能了。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雍正皇帝呢?一些学者认为康熙选择雍正主要有两点。首先,雍正在康熙晚年时政绩卓著,掌管户部任劳任怨。其次,康熙皇帝是一代圣主,但在晚年有些过于仁慈,使得官场中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康熙皇帝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为了大清江山,他要挑一位能彻底整顿吏制的皇子来即位,这样以铁面无私而著称的皇四子就走入了老皇帝的视线。另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皇帝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调教,康熙选择了雍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大清能有两代好皇帝,也可以说雍正的即位还沾了孩子的光。因此,雍正篡位的谣言,应该是他的政敌刻意制造的,并没有历史依据。

雍正继位后,严厉镇压了曾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将允题长期幽禁,将兄弟允祀.允唐害死,贬斥了康熙的亲信,并且借故禁锢杀害了隆科多和年大大,为了对付政敌和仇人,他实行特务统治,还与绿林侠客创造出一种暗杀利器,称为血滴子。暗杀时,把血滴子往被害者头上一罩,拨动机关,头颅就被割落于囊中,再用化骨药水化成血水。

雍正在位期间,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等措施,平定了青海和硕特部贵族的叛乱,反击了准葛尔部贵族的骚扰,与沙俄订立了《中俄布连斯奇界约》《中俄恰克图界约》,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同时雍正大兴文字狱,严厉镇压知识分子中的反清思想,竭力强化君主专制。

雍正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他的历史地位,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尽管他为人冷峻,猜忌多疑,统治严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次要的。

雍正以前,满族统治者没有确定的传位定例,所以在努尔哈赤和康熙死后,两次引起皇位之争,雍正吸取这一教训,认为立皇子是国家大计,与一般的政治不同,不能由大臣议定,应由皇帝独断,但如公开立一皇子,又将引起兄弟的明争暗斗,惹出祸来,所以,他决定将自己选定皇太子的诏书,在生前写好,密封藏在锦匣里,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皇帝死后,由总管太监取出,当众宣读。

雍正十三年(1735年)8月23日,太监见雍正到黄昏还没有起床,也不见帐内有什么响动,便起疑惑,忙去禀告皇后。据说,皇后赶来揭开龙帐一看,雍正已经暴死于床上。其中真相,宫内一直讳莫如深,不敢声张,后来才渐渐透露出来。原来,雍正在位时,浙江有一个隐居不肯做官的文人叫吕留良,著有许多著作。他死后,有人告发他的著作有反清思想,雍正下令将其剖棺戮尸;著作焚毁,子孙和族人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到黑龙江;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学有一身武艺,她事先得知朝廷灭她家族,便奉着老母逃离家乡,隐姓埋名,浪迹江湖。立志要报此家仇。七年后的一天晚上,她翻进圆明园宫内,潜入皇帝卧室,将雍正刺杀于龙床之上。

有人依据《起居手册》雍正、乾隆两朝《实录》和《清史稿》,认为雍正遇刺纯属传说,实际上雍正是积劳成疾而病死,属于正常死亡。

雍正死后庙号为世宗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名爱新觉罗· 弘历(公元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雍正病死后继位,为清代入关第四帝。在位60年,病死,终年89岁。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雍正在位时被封被宝亲王。雍正死后,群臣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锦匣,开读密诏,上面写着“皇四子弘历为皇太子,继联即皇帝位。”弘历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乾隆”。

相传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而是海宁陈阁老之子。在雍亲王(雍正)妃分娩的那一天,恰好陈阁老的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孩子,只是前者是女孩,后者则是个男孩。此时的雍正听说后,密令家人将陈阁老请来,并强调一定要带着小孩。然后借口福晋要看孩子,将小孩带入内室,将自己的女孩换给陈家。陈家后来发现不对,但不敢声张。没想到,男孩天资聪明,深得康熙,雍正二帝的喜爱,最后竟成为一代君王。传说乾隆在六下江南时,曾暗去海宁省亲。

不过有学者认为,乾隆并不是雍正的长子,也就是说,雍正并不担心无人继承他的王位。而且,当时的皇位之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雍正怎么敢与他人交换孩子,而给政敌留下话柄。因此,乾隆身世之谜是子虚乌有。

乾隆在位期间,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使社会上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间达到了顶峰。同时乾隆平定了准噶尔部,消灭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巩固和开展了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今天中国固有版图;严厉拒绝了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性要求。

在平定天山南路时,清军俘虏了小和卓木的一个妃子,她是一位绝色佳人,身上又散发出一种天然的奇香,人称香妃。乾隆便将她收为妃子送入宫中,还特地招来回教徒服侍她的吃穿。又在宫中西苑造了回族的住房、礼拜堂,以博取她的欢心。香妃却毫不动心,坚决不从。一天,宫女奉乾隆之命来劝说,香妃猛地取出一把匕首,吓得宫女四散躲避。太后怕乾隆遭到不测,趁乾隆去郊祭时,把香妃召来,令其自杀。乾隆知道后还生了一场病,事后下令将香妃遗体用软轿抬回新疆喀什入葬,建香妃墓。近年来,专家经过大量考证。认为香妃实为乾隆的容妃,在宫中生活了28年,55岁时病殁,葬于东陵,棺上书有阿拉伯文的《可兰经》。

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曾先后六次下江南,遍游名城,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乾隆还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但乾隆所兴起的文学狱,在清朝历代中为数最多。如有个文人胡中藻写了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的诗句,乾隆认为这是诽谤清朝,将胡中藻灭族。不过这并不有损于乾隆的功绩。

但乾隆好大喜功,为人重奢靡,铺张浪费,并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在位后期任用和珅二十年。和珅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致使这二十年间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各地农民起义频繁。清王朝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败。

乾隆六十年(1795年)底,乾隆决定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他下诏说:“我25岁时继位,当时曾经对天起誓,如果能够在位60年,就一定自行传位给皇太子,不敢与皇祖(指康熙)的在位年数一样。现在我在位已经满60年,不敢食言,决定禅位与皇十五子颙琰。他如一时难以处理朝政,由我训政。”和珅等大臣极力劝阻,乾隆不听,于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禅位大典,自称太上皇,但仍掌握着朝廷实权。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虽经过不少名医医治,都不见起色,初三死于养心殿。

乾隆死后的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帝。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