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开罗死人城 |
释义 | 埃及首都开罗有一著名的“卡拉发”公墓群,俗称“死人城”(CITY OF THE DEAD),占地面积约为6平方公里。“死人城”是埃及首都开罗最有名的墓地,其墓宅是按照民居风格来建造的,有院落、围墙、大门、房屋和墓室。“死人城”地下埋着死人,而地上住着活人(大约有100万)。也因为这些特殊的“活人”居民,“死人城”而变成了开罗最有名的贫民区。在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地皮昂贵的条件下,它逐渐成为开罗最穷者的集中地,也是犯罪活动最多的地区。 简介站在开罗地标建筑萨拉丁城堡前的高地上向东北俯瞰,在著名的艾资哈尔公园和穆盖塔姆山之间,延绵着一片低矮破败的灰色建筑群,这就是开罗最著名的“卡拉发”公墓群,俗称“死人城”。 这里居住的不仅仅是那些死去的人,还有很多无家可归的埃及贫民。“死人城”也因为这些特殊的“活人”居民,而变成了开罗最有名的贫民区。“死人城”向人们展示的不仅仅是死者的历史,同时更有鲜活的生者的故事。因“死人城”这块独特的地方笼罩着神秘色彩,一直吸引着外国游客。 名称由来“死人城”里的墓宅恍若民居,有院落、围墙、大门、房屋和墓室,大门边的围墙上刻着墓主名字和墓宅排号。墓室的下面埋葬棺椁尸骨。加之墓宅依次而建,又有街区分隔,所以“死人城”的真正概念是开罗的古墓区。由于格局和分布似城区,故冠以“死人城”。 街区特点“死人城”里通公共汽车,有出租车,有清真寺,有咖啡馆、水烟馆、商店、地摊,在临近城外大街的路口,有一些卖鲜花绿枝的小摊。还有拉起的一根根细绳,上面挂着类似中国人办丧事用的纸钱,但不是圆的,而是二十来厘米大小的长方形白色剪纸。 街道也和别的穷人区一样,垃圾遍地,猫狗游荡。但这里的街巷更狭窄杂乱,既无街名指示牌,也无交通警和治安警,迷津般的街巷空空荡荡。不过,由于这里人少、车少、店铺少,明显地多了一份宁静。 与开罗其他区有两个重要的区别: 一是人迹稀少,店铺寥寥; 二是临街门牌并不是住宅的户主名和门牌号,而是墓主的名字和墓宅的排号。 墓宅风格开罗死人城--墓室里的墓碑 “死人城”里的墓宅按照民居风格来建造,有院落、围墙、大门、房屋和墓室,房屋多数只有一层或两层,显得低矮。大门边的围墙上刻着墓主名字和墓宅排号。墓室的下面埋葬棺椁尸骨。 早在14世纪,开罗的富有人家开始在这里建造墓地。为了保护墓地不被破坏,他们会雇用守墓人,并在墓地里搭建简易住所,让守墓人居住。有的墓宅甚至有上百年的历史,从地上的墓屋顺着台阶下到墓室,共有八九个墓葬,每个墓葬都立着石碑和死者的名号。 “死人城”多是达官贵人的归宿,诸如埃及近现代时期的“巴夏”(埃及人对官人的统称),以及埃及改为共和国前后的官人和富人。这些人的墓室都用石料修砌,有刻字的墓碑,很气派。墓主的家属要依据墓宅占地面积每年向政府缴税,有些墓地产权如果原来就是墓主家的,便不用缴纳地皮税。 “死人城”里住活人现状居住在“死人城”的埃及人大约有100万。 “死人城”里的居民大多是守墓人及其家属,作为一种职业守墓人,几乎是世代相传的。对于守墓人而言,墓宅就是他们的家。 守墓人主要分两类,绝大多数是为别人守墓,也有少数为自家看坟,且与墓室同居一个院落。为自家看坟的,一般都是家境破落者,既无力在城里置办房产,又得硬撑着门面看护祖坟。 困扰生活在这里的人,经常会受到“死人”居民的惊扰。 居民艾买提说:我害怕,非常害怕,每次有棺材搬到这里的时候,我都会做噩梦 惊醒。 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的艾莎说,她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可以找到好工作,离开这里。 居民艾莎:我希望看到我的孩子们过得好,取得成就,比如我的儿子可以成为一个医生,我的女儿可以成为一个工程师。 “死人城”的居住和治安状况一直是埃及政府的一块心病。为了保障这里居民的生活,近些年,埃及政府开始为这里提供水、电、煤气,还建立了一些邮局和商店。“死人城”的生活也因此得到了一些改善。 专家释疑对“死人城”里住活人这一现象,埃及人类学专家迈莱克·亚坎解释说,埃及人自古认为,墓地是生者社区的鲜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属于死者,墓地是生命的开始,因此,埃及人自古有个习俗,活人、死人“不分家”。 迈莱克·亚坎说,除了埃及人这种传统观念在起作用外,很多人居住在“死人城”更有现实的原因:开罗人口多,住房紧张,有些人买不起房子,只好住在“死人城”。 现状分析“死人城”是开罗下层社会的缩影。因为这里的墓室要比看坟人的破屋堂皇得多,不少看坟人除了睡觉,吃饭、聊天、待客几乎都在墓室。人到了这步光景,也就顾不得体面不体面、晦气不晦气了。如果是更穷的看坟人,看护的是不太显赫的墓宅,往往就在一个本来就不大的墓宅院里,好歹盖个小棚睡觉,吃的是最便宜的大饼和豆酱。“死人城”里的环境无卫生可言,蚊蝇乱飞,老鼠横行。但相对而言,这里要比外面喧闹的市井宁静得多。 “死人城”是开罗一个活生生的社会窗口,几乎没有人能把它的外貌和内容、历史与现状说得合情合理。但通过实地踏访,可略窥它的形成和发展,它是开罗社会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在人口激增、住房紧张、地皮昂贵的条件下,它逐渐成为开罗最穷者的集中地,也是犯罪活动最多的地区。近些年,埃及政府出资出力,逐步改善这里的供电和饮水等公共设施,整肃治安,这表明政府已经接受了“死人城”民居与墓宅交错混杂的既成事实。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