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释义 | 中文名称: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所属洲:欧洲 首都:彼得罗扎茨克 官方语言:俄语、芬兰语 货币:苏联卢布 政治体制:苏维埃制 国家领袖:库西宁 人口数量:651,300人 简介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成立时间1940年3月31日,撤消时间1956年7月16日。 历史1923年到1940年,卡累利阿地区隶属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首府为彼得罗扎沃茨克。居民主要为卡累利阿族和芬兰族。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后,苏联在其占领的芬兰领土上成立了以芬兰共产党领袖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政府”,准备在占领芬兰后将其作为芬兰的傀儡政府,并使芬兰像波罗的海三国一样加入苏联。但是侵占全芬兰没有成功。作为替代措施,苏联在1940年3月31日将卡累利阿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升格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将祖国“芬兰”加入其国名中,试图将其作为芬兰人的“祖国”之一。在1940年苏芬两国签定和约后,苏联将夺来的维堡和北方的一些芬兰领土并入该加盟共和国。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芬兰于1941年7月进攻苏联,试图收回被占领的领土,并在达到这个目标后停留在1939年的国境上。 1944年苏联再次发动侵略,又强占了被芬兰夺回的领土。苏俄不断往此处增加俄罗斯族人口,迫使该地人口构成,由芬兰族居多数变成了俄罗斯族居多数。1956年7月16日,苏联宣布撤消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建制,将其并入原本同一行政级别的俄罗斯联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 卡累利阿原属芬兰领土。在德国占领波兰后,苏联以保障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政府将靠近列宁格勒的边界向北推移20-30公里,并把汉科港租给苏联30年作海军基地,同时允诺以2倍多的土地作为交换。芬兰政府从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考虑,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939年11月30日,苏联出兵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1940年3月13日,芬兰被迫与苏联签订和约,将包括卡累利阿在内的十分之一领土割让出去。1947年的巴黎条约确定了苏联与芬兰的新边界,规定卡累利阿为苏联“领土”。 政治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最高权力机构为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为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最高行政为共和国部长会议。执政党为卡累利阿-芬兰加盟共和国中央委员会。20世纪40年代末期还有一个独立的卡累利阿-芬兰共产党存在。 格言: Kaikkien maiden proletaarit, liittykää yhteen!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基本信息语言 芬兰语和俄语(非法定) 首都 彼得罗扎沃茨克 共和国主席团主席 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 从苏联: 面积 人口 货币 苏联卢布 (rupla) 时区 UTC + 3 国歌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歌 相关信息卡累利阿人多数分布在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部分分布在加里宁、诺夫哥罗德、圣彼得堡、雅罗斯拉夫等地及芬兰。属欧罗巴人种白海类型。使用卡累利阿语。许多人通用俄罗斯语文。信东正教。卡累利阿人的民族起源问题尚无定论。卡累利阿人自古从事农业,种植小麦、燕麦、马铃薯等;白海和大湖沿岸地区的居民多从事渔业。过去,耕作技术落后,盛行三区轮作制,有的从事刀耕火种农业。十月革命后,工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主要工业部门有木材、造纸、食品;农业以生产饲料为主,副业有伐木和狩猎。手工业以铁器加工和用桦树皮制作各种小工艺品最负盛名。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