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卡迪西亚战役 |
释义 | 卡迪西亚战役(Mawqi'ah al—Qadisiyyah),是7世纪伊斯兰教四大哈里发时期,阿拉伯穆斯林军与波斯萨 珊王朝军队之间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战役结果以波斯军队的溃败而告终。637年5月末发生于伊拉克南部纳贾夫以西的卡迪西亚(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故名。为伊斯兰教发展初期继叶尔穆克战役之后的又一著名重大战役。 战役背景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还处于氏族社会,主要信仰多神教,所居住的阿拉伯半岛土地贫瘠,气候严酷,居民多数是游牧民,逐水草而居。公元6世纪起,阿拉伯西部成为拜占庭和波斯争夺的对象,两个帝国相互厮杀元气大伤。相传,610年穆罕默德40岁时的一天,当他在麦加城郊希拉山的山洞潜修冥想时,安拉派天使伽百利向他传达“启示”使之“受命为圣”。此后,他宣称接受了安拉给予的“使命”,便开始了历时23年的传播伊斯兰教的活动。经过阿拉伯半岛统一战争,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建立了阿拉伯帝国,随后,阿拉伯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征服运动。 阿拉伯人展开对外征服之时,波斯帝国却和拜占庭帝国之间一直处于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战争使得两大帝国国力空虚,疲惫不堪。 战役过程战役开始633年秋,伊斯兰教首任哈里发欧麦尔·本·赫塔布在派遣穆斯林军向拜占庭帝国属地叙利亚进军、西线派遣阿慕尔攻克埃及的同时,曾派“安拉之剑”哈立德·本·瓦利德率领一支分遣队出征波斯萨珊王朝统治下的伊拉克。634年哈立德奉派率军增援叙利亚后,留在伊拉克境内的穆斯林军多次遭到波斯军队的反攻,处于不利地位。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遣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6000人马增援伊拉克。 战役之前,赛尔德带兵驻扎好后,静观敌军动态,穆斯林长途跋涉疲军不宜作战,波斯军则想以逸待劳。开始双方皆按兵不动,相持一个月后,赛尔德致函向欧麦尔汇报军情,欧麦尔在回信中向赛尔德分析了敌我局势,告诫赛阿德他所面对的是兵力强大、装备精良、勇猛善战并称霸中东上千年的波斯军队,敌军还处于有利地势,再加之卡迪西亚是波斯的大门,对此重地,敌军绝不会轻易让手,攻克它非常不易。他嘱咐赛阿德要以智取胜。欧麦尔还命令他先派一个使团前往波斯劝降。当时使团由多名圣门弟子组成,他们向波斯国王叶兹德吉尔德三世说明来意,劝他放弃迷误,接受伊斯兰真理。但遭到他的骄横拒绝。 阿拉伯胜利637年5月在卡迪西亚与,阿拉伯军队与波斯帝国首相罗斯图姆亲自统率的3万(另说12万)大军遭遇。战役伊始,赛尔德因见兵力众寡悬殊,遂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不进行正面交锋。本来穆斯林军队人数就远远少于波斯军方面,波斯军又动用了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最不易攻破的象军参战,他们在大象身上装有坚木箱子,穆斯林如果射击,敌军就会躲入箱子,而大象的皮又无法射透。所以一开始穆斯林方面伤亡损失相当惨重,战斗打得非常艰难。但后来赛阿德及时改变战术,他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避开正面交锋。 是日,沙漠刮起了狂风,遮天蔽日,波斯军不习惯这种恶劣的天气,穆斯林趁机从正面发起猛攻,首相罗斯图姆战死。穆斯林乘胜追击,选择一个便利的浅滩,安全地渡过底格里斯河,胜利地进入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波斯皇帝叶斯提泽德三世被逼无奈,只得弃城而逃,王后自杀。阿拉伯军队占领了整个伊拉克。 战役影响以少胜多卡迪西亚战役已载入中世纪军事史册,为善于用兵、以少胜多的突出战例之一,被伊斯兰史书誉为奇迹。它的胜利为阿拉伯穆斯林军全面占领伊拉克并最后灭亡波斯萨珊王朝奠定了基础,为其后伊斯兰教在伊拉克和波斯地区的广泛传播,开创了有利的局面。这场战役导致了波斯萨珊王朝的覆灭,使阿拉伯民族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变革卡迪西亚战役后,波斯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变革——伊斯兰化时代,随后的波斯历朝历代无一不是以伊斯兰教奉为国教。伊斯兰教的进入使得波斯得以与外界快速交流,使得波斯的经济与文化得以较快发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