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峻毅
释义

峻毅,实名朱菁,女,浙江舟山人,大学本科学历。1975插队,期间被母校嵊山中心校借调代课,任初中语文教师和小学包班。1979年起先后服务于嵊泗邮电局,宁波北仑邮电局,慈溪市邮电局,慈溪巿邮政局。做过长途电话接续员,载波机务员,支局账务员,邮政营业班长。现系浙江省作协会员,宁波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理事、高级创作员,《岁月》杂志论坛散文选稿版首席版主,《杜湖》杂志副主编,《散文选刊·中旬版》驻宁波编辑部编辑。

峻毅简介

1985年参加为期一年的《人民文学》首期文学创作(函授)培训;任团刊《青年之音》副主编;担任团工作十几年直至因超龄退团,年年是县(市)级优秀团干部;本企业多年的先进工作者、业绩精英。

1985年起涉笔文学创作,在电台、报纸、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散文、随笔、诗歌、社会时评、文艺评论),年发表量在20篇以上,累计500余篇,并多次在全国级文学大奖赛中获奖。

二十世纪末涉足网络写作,于网络发表纯文学作品、散文鉴赏评析、散文杂谈、散文访谈共500余篇,200余万字,先后在武汉热线,西陆家园,红袖文学,烟雨红尘原创频道等著名文学网站建有个人文集;曾被多家文学网站邀聘为驻站作家、文学编辑、散文网站主管版主,被《散文选刊》杂志聘为文字校对,被《世界文艺》杂志社聘为驻地记者。2008年国庆应邀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第三届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国庆59周年座谈会》;个人辞条被《中国散文家大辞典》和“世界文艺网”精英人才库、中国人才认证网收录。历年来在报纸期刊的年发表量达20篇以上。

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文学港》、《中国戏剧》、《散文百家》、《散文选刊》、《岁月》、《美文》、《辽河》、《南方周末》、《浙江日报》、《钱江晚报》、《舟山日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陇东报》、《邯郸日报》、《盘锦日报》、《长白山报》、《今日普陀报》、《慈溪日报》等地方党报副刊和《中国烟草报》、《沈阳铁道报》等行业报副刊,以及《浙江作家》等省内外各联文作协内刊。

近年奖事

2006年以后:

2006年随笔被《成长》杂志读者评选“受欢迎文章奖”;

2006年杂文获世界新作家征文大赛杂文二等奖;

2006年被评为全国新星作家评选银星奖;

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学大奖华文实力派作家;

2007年论文全国第二届中国教育创新研究与探索论文评选“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7年散文获慈溪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月季花奖2银、1铜;

2007年散文获江西省作协承办的“欧阳修杯”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

2008年散文获第三届中国西柏坡散文节“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

2008年散文获慈溪巿人民政府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月季花奖1银奖、1提名奖;

2008年烟雨红尘原创文学网站第一届“烟雨之星”PK大赛中荣获烟雨之星称号;

2008年红袖添香文学——围城夜话论坛《记忆·影子》征文获最有实力写手恒星第一名

2008年获《岁月》杂志论坛“2008咏雪咏梅征文活动”金奖

2009年散文获慈溪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月季花奖2铜、1入围

2009年散文获第六届河北省散文名作奖;

2009年散文获《中国散文家》杂志主办的全国散文奖优秀奖;

2010年散文获慈溪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年度优秀作品月季花奖1银、1铜

2010年报告文学《华芝春秋》获中国首届“星光杯”感动中华·全国征文一等奖,在钓鱼台颁奖;

2010年随笔《红尘思说》获《散文选刊·下半月》中国散文笔会征文赛二等奖;

2010年散文《枝叶摇曳》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中国代当散文奖”,并收录《中国散文家代表作》

正规出版社出版版本收录

2007年以后作品

2007年评论《回荡在燕赵大地上……》被收录于《像柳树一样活着》(散文集附录);

2007年散文《淅沥秋雨梅韵浓》被收录于《宁波当代作家散文选》;

2008年散文《生日》被收录于《散文中国·2007》;

2008年散文《秋之心语》被收入于《心灵之灯》(女子精品博文);

2009年散文、评论被收入《浙江文坛·2008》

2009年散文《乡村里的另一种月晕》评论被收录于《痛,就喊出来》(散文集序2);

2010年诗歌《童话房子》被收入于《慈溪作家文丛》(诗歌卷);

2010年散文《枝叶摇曳》被收入于《慈溪作家文丛》(散文卷);

2010年评论《心灵的舞者》被收入于《慈溪作家文丛》(评论卷);

2010年诗歌《四明山自述》被收入于《四明山诗歌选》;

2010年散文《枝叶摇曳》被收入于《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二)》;

2010年散文《枝叶摇曳》被收入于《宁波当代作家散文选》;

2010年散文、报告文学被收入《浙江文坛·2009》

个人著作

1、2007年出版随笔·散文集《今夜忆江南》 CIP数据核字(2007)第052947号

2、2009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华芝春秋》 CIP数据核字(2009)第180923号

3、报告文学《痕履》尚在出版中(内容待补)

枝叶清爽秀江南——《今夜忆江南》代序(王克楠)读一本好书等于会见一个好友,读一本好书稿等于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婴孩接生一次。

笔者真正认识朱菁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多以前我们相遇在西陆家园文学网,了解不多,我只是从西陆封面人物介绍和文友们那里获知,朱菁笔名峻毅,是“幽梦帆影”文学论坛的一位很尽职,很有凝聚力,善于管理,为人真诚爽直的实力斑主,是制图配音的平面设计高手,文风长于心情扩展,成文深于思考,出笔锐利,被誉称为针砭时事的西陆巾帼,人品文品深得大家敬重。

几个月前随团前去长三角招商时,见到了现实中质朴坦诚的朱菁,读过她很有思想力度的社会时评杂谈文章《应该救救谁》、《我想自杀》、《明明白白做女人》等,算是初步认识了朱菁。我很想为她那些富有文思哲理,文笔张力厚重的文章写个评论,换之别人是求之不得的事,她却淡然地对我说:“谢谢王老师!我这只是写了我想说的心里大实话,写了我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提醒人们注意,这不算什么佳作。这个评等后日你了解我之后吧!”

前不久,我们同获“世界新作家奖”而再次相聚于北京,于是对于朱菁的人品和文品有了进一步实质性的了解。会议结束之时,她递给我她的书稿《今夜忆江南》,不好意思地说:“王老师,想麻烦您为给我书写序。”我调侃道:“王老师不是名人,有何资格写序?”不料她说:“正因为您不是名人,才请您作序的。”话既到此,我就把活儿接了下来。

回邯郸以后,因致力于长篇报告文学《开放正当时》写作,总是抽不出时间为她写序。因为写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对作者的每篇作品进行精读。读好作品如同饮美酒,品茗香,读不好的作品就往往如住牢受罪,所以阅读是有“风险”的。不料,读朱菁的作品却令我柳暗花明,很是怡然,她的散文无论是状物、写景、传神、达意,都有她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文字特点,这给我枯燥的报告文学写作带来了很好的休息区间。于是,我一边读,一边写下三言两语的感言,读毕书稿,序言的架子也就搭建了起来。

我认为朱菁散文最重要的特点是人文统一,她忠实地把自己的世界观解剖给读者。她坚持原则、豁达大度、仗义执言、执著刚毅,这些性格特点在文章中一一显现,闪烁着动人的光亮。如果说她的散文具有什么哲学特点,这个哲学就是快乐哲学,或称作百姓哲学。她自己就是普通的人,抒发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因此,文章就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人总是热爱生命的,为了使有限的生命区间精彩一点,那就要使自己快乐起来;可是,快乐并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快乐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德国哲学家卡尔·穆斯贝尔斯说:“所有人的生命、活动、功业和勋绩最终都注定要遭受毁灭。死亡、痛苦、疾病和失败也许会掩人耳目,但最后它们将吞噬一切。”因此可以看出,挫折和悲苦是人生的主线和绕不过去的沟坎,而快乐幸福则是人生行走匆匆的过客。包括伟大的佛祖,他是充分地体会到人间的悲苦和不快乐后,才发誓创造一门宗教,帮助芸芸众生解脱痛苦,由此岸到彼岸,由不快乐到快乐,最终达到一种大欢乐。无论是宗教的大境界,还是人生的高境界,都是教给人如何摆脱苦难的,但是苦难又是那么不轻易离我们而去,在大家的人生道路上,总是陈列着那么多的苦难,等待着奋进的人们前去碰的头破血流,而那种“一日风顺走三江”的顺畅,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境。

如何能让生活快乐起来呢?朱菁在《今夜忆江南》中,以她的丰富的思想和实践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在《感受快乐》中说:“快乐是物我的完美统一,快乐是得与失的恰好的融合,快乐是成与败的合理沟通,快乐是幸福,是满足,是瞬间的永恒;快乐是朴素的生活,是淡泊的情怀,是积极的人生,说透了,快乐的实质就是人的心态。”江南女子,快人快语,连珠豆一般道出她对于快乐的理解,虽然这个快乐宣言还不怎样有理论深度,但读者读之有用,读后受益。因此,大家知道了快乐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关键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虽然调整心态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可是为了得到快乐,就必须穿过这道人生的窄门。

朱菁散文是人和文统一的,她理解了快乐,并且一直勇敢地实践着快乐。可是,她自己的生活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从小岛到大城市发展,在激烈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把自己的工作业绩做到了一流,婚后相夫教子,还要自学大学课程,做不完的家务……每一件事情都要必须做好,都要做到一流,这就要付出超过常人的辛苦,个人身心极度疲劳。但是,她是一个化劳作为快乐的人,具有一种天然的“工作浪漫主义精神。”朱菁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她还要承受多种疾病的折磨,甲亢、心肌炎、肾结石、颈椎病引发脑供血供氧不足、四肢麻痹等,常因晕眩摔得身上东一块紫色,西一片乌青,这些病笃足以把意志不坚定的人击垮。但是,朱菁并没有被击垮,因为她在追求着快乐,她不相信劳累可以击垮快乐,更不相信疾病可以击垮快乐。可以说,快乐人生是朱菁《今夜忆江南》的基调,书中即使有些文字略微伤感,也是一种透明的伤感,是积极有为的伤感,而绝非无奈的叹息,更不是颓废绝望。这对于市面上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是一种很好的匡正。

构成朱菁散文快乐资源的另一个源头就是梦境,她的性格刚毅果敢,但依然具有江南女子爱做梦的柔性。她是因为热爱才闪光,因为追求完美才做梦,收集在此书的,有不少是描写梦境的作品,梦境中有老故事,也有新景象;有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也有大气磅礴的北国风光(如大雪)。朱菁梦境散文与其他人的区别在于并不沉湎于梦境,而是让梦境闪出了光亮——梦醒,无论是在梦里还是在梦外,她一如既往地热爱着她所热爱的,厌恶她所厌恶的,清清爽爽,泾渭分明。

收到这本文集中的朱菁散文,从文体上说,有记述描写性的写景散文,有心灵独语的心语散文,有讨论式的沙龙散文,也有独树一帜的感悟散文……她的写景散文,以物喻人,以景明志,动静结合,怡然天成;她的心语散文,人在一隅,丝丝牵挂,心域广阔;她的沙龙散文,不愠不火,事理清晰,令人沉思。在笔者看来,她的散文中最有力度的还是感悟散文。一个人的生命仅仅是人海中的一滴水,对于人生进行感悟,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生感悟文字浩如烟海,已经很难有突破性的阐释,可是朱菁的个性鲜明决定了她具有对于平凡事物再次挖掘的角度和眼光,她在《换个角度看幸福》一文中这样说:“其实,幸福也和痛楚一样,是个多元化的组合体,幸福是有很多种的,只是看你如何感受而已。”在对于生命的感悟中,她这样写道:“我看生命对于一个人来说,犹如手中捏了一张记账签发却无法报销的单程旅行票,有长途的,也有短途的,有充满希望和神奇的,也有充满艰辛和险阻的,有平坦广阔的,更有沟沟坎坎的,这行程的长短只有等旅行结束才能结账。”说的何等精粹!

朱菁散文在艺术表达上,具有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因为是作序,笔者就不一一细叙,还是留给读者自己品味为好。对于朱菁来讲,虽然她喜欢写东西,但是她并不想刻意成为一名作家,她把自己定位在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女子,只是按着自己的生活理想快乐地生活着,默默地写作着,写作对于她来说,仅仅是一件快乐的事体,而不是谋生、谋取名利的媒介。笔者在阅读《今夜忆江南》期间,多次接到朱菁的电话,说需要我多讲一些她的“文章的缺点”,因为她“讨厌没有原则的奉承”,文章本是万人读,各自感受皆不同。说到文章瑕疵,文学大师也在所难免,何况第一次出书的小女子朱菁呢。用辨证的眼光看,优点和缺点正是相互依存的,朱菁的文字潇洒自如,自然天成,并无精心构思之痕,此为优点,也正是缺点;写文章总是应该多几套表达的套路,构思时间总是长一点为好,而朱菁散文就显得表达套路少了一点;选择几篇读之,如雷贯耳,几十篇连贯读之,令人觉得风格接近,颜色单调,是为一。

其次,她的写景散文似乎用典和引用多了一点,恰当地引用是必要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是用典、引用过繁,就会冲淡作者心灵与自然风景的对话而降低了感染力度。在朱菁的散文里,行文之间,直抒胸臆还是多了一点,曲径通幽少了一点,这与作者从来不隐瞒自己观点的个性有关。为人诚然可以,为文的曲折之笔照样可以表达生活的真谛,应该有多种尝试。试想朱自清先生写《背影》,始终没有正面描写他父亲的肖像,不是依然成为传世之作吗。

朱菁散文里呈现的种种缺点和不足,正是在进步路途无法避免的;恰如一块好玉,虽然外表显得粗糙,但是内在质地良好,经过打磨而光彩照人,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因为她人和文的统一,因为她从不人云亦云、言之有物,因为她积极生活、长于“发现”。仅仅就为文来说,在朱菁的从文途中也一定会有遇到新的困难,但是在她的身后却印着坚实的脚踪,读者有理由期待她新的力作问世——那将是对于快乐人生的更深刻的挖掘,读者一定可以读于斯,幸福于斯。

长篇报告文学《华芝春秋》序(慈溪市文联主席方向明)

一个地方的发展,是有根的。这个根,就是文化。一家企业亦然。 《华芝春秋》是一部讲述民营企业生命历程的报告文学。作者不只是向读者呈现华芝集团今日的辉煌,其可贵之处在于,将徐建华和华芝集团放在慈溪乃至中国的历史长河里,努力地往深里开掘,揭示深层的文化背景,寻绎文化的源头。因此,这部书便有了厚重感和普遍价值。

大古塘是慈溪人大规模修筑海塘的开始。杭州湾潮强流急,海塘建了毁,毁了再建,大古塘从始建到全线完成,经历了340年。在以后的700年中,随着海岸线北移,这样的海塘,一条一条往北修,一修就是十余条。千百年来,人们筑塘围涂,掘浦挖渠,寸土斗汗,终于筑起巍巍480公里新旧海塘,使数百平方公里沧海渐成沃野。

地球另一端的荷兰国,四分之一的土地由围海造田而成。荷兰人用硕大的风车将海水驱走,在一片滩涂上建起自己的家园,然后让这个国度弥漫起郁金香的芬芳。他们的国徽上,镌刻着出自威廉大公的格言:“坚持不懈。”

历史往往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他们刻在国徽上的这种精神,早已烙印在慈溪人的内心。那条条海塘,就是慈溪的脊梁。杭州湾的海潮塑造了慈溪人没有封闭、没有阻拦、没有守旧的性格和从不屈服、敢于挑战、勇于超越的精神特质。

这部书的主人公叫徐建华。但这远不止是一部写徐建华的书。这是在写慈溪企业家,是在写新浙商,在探寻慈溪企业家和新浙商的文化基因。

50年前,徐建华的第一声啼哭穿透咸涩海风的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还在延续着先人的事业,用手和肩膀修海塘、筑丁坝,并且在海涂地上创造了亩产皮棉全国纪录。当开放的风吹来,这片昔日的海涂地上雨后春笋般长出成千上万家工厂。这是适合生长企业的土地。这是一批天生的创业者,他们身上流动着创业的血。这些海里人,身上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峻毅把它叫做血性!对,血性!这是看准了机会绝不放过的果敢,是困难面前不轻言放弃的坚韧,是脚踏实地不唱高调的务实,是永不满足自加压力的超越。支撑慈溪经济的,是这块土地的文化,和这种文化浸润出的慈溪人精神特质。

这部报告文学是注定要被记住的。写慈溪企业的书不少,但像《华芝春秋》这样全景全息叙述一家企业发展历程的,我所见到的还不多。而且,《华芝春秋》是一部有着打动人心力量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部有激情、有高度、有概括力的大气之作。作者是一位并不年轻的女作家,却有着青春的热忱和执着。打开书,扑面而来的是激情,以及在激情洋溢的字里行间透出的理性之光。那些经过提炼的思辨语言和观点,会唤起读者的遐想和思索。视野广阔,开阖自如,在叙述眼前的人物时,不时插入诸如“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等哲理故事,增加的不仅是可读性,更重要的是纵深感。

这部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一直倡导作家要深入生活,峻毅做到了这一点。整整一个夏天,她就泡在华芝。华芝为她敞开心扉。她对华芝一往情深。于是,这部报告文学有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人物,有了生动活泼的故事和细节,还原了主人公所生活的时代环境。作品笔法细腻而不落窠臼,语言大气而不失隽永。这本书也就有了人情味和可读性。

这部作品也昭示我们,作家要更多地投身火热实践。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热度。我们生逢一个日新月异的不平凡时代。文学艺术要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相适应,创作出更多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无愧于人民和我们这个火热的时代。

以理性和艺术的笔触,叙述一家民营企业的生命历程,为了认清一个时代和认识一种精神。《华芝春秋》是慈溪人民乃至浙江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的缩影,读者一定会被作品展现的人文精神所吸引所感动。

是为序。

我潜意识里的《履痕》辞说(峻毅的《履痕》创作感言)

凝眸桌案上那厚厚一摞准备进入第一轮剪辑精炼的文稿,那是我全心投入,已经花了足足八个月的时间蹲点、调研、采访、披星戴月熬夜撰写的,关于发生在具有悠远移民历史文化的慈溪,这一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年间猛然崛起的新型城市,和被其包容接纳的为加快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做出巨大贡献的近94万新市民之间的纪实篇章。越是接近截稿,越有一种如十月怀胎即临分娩的感觉,既紧张又兴奋,尤其在为书稿取名的关节上。虽然,早就拟定了以简洁好记,听着响亮,善写耐看,并且需要具有孕育其形成的历史背景蕴涵的取名原则,但还是令人无从下手,颇费心思。后受爱人送我的那幅版画所启发,更确切地说,是受那版画的印痕工艺的启发,我把书名所需要具备的历史背景的蕴涵,便落定在印痕之痕。那幅版画,图案相当简洁,只是一个女人的背影,但起初令我十分惊讶,过目难忘。那个伫立在夕阳下,是一个孤独得很丰满很有层次的背景,简直太熟悉了,无论是姿势形象,无论是着装和发型,还有隐隐约约感觉到的那股倔强得有点执着的气息,真的太像自己了,简直可以说就是自己。

画中的她是在眺望吗?是!从画面传递的信息看,她是在眺望。可谁能陈述她在眺望什么吗?不能!从传达到我视线和触觉的,那一抹由金黄色渗和血红色趋向深处的余辉来看,我感觉她并不是在眺望,而是在静默跳舞。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在静默跳舞!

我很清楚,静默是静态,跳舞是动态,一个人是不可能同时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人既在静默中自然不可能跳舞。是的!静默跳舞之说,以汉语言逻辑的角度来说,逻辑思维严重有误,两极矛盾明显,但任何矛盾总有其特殊性。对于她来说,静默跳舞就有其突破矛盾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她静的只是躯壳,舞的却是思想——或许在梳理往昔的记忆;或许在整理岁月的归档;或许正反反复复地盘点昨天,总结今天,思索明天。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看自己背影的习惯,是不是喜欢观察自己的背影,坦白地说,我时常窥视自己的背影,习惯从静窥自己的背影获取自己最简洁最明朗的信息来解剖自己,认识自己。我一向认为背影信息比正面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因为来自背影的信息没有任何附件(情绪、脸色、表情等)遮蔽虚伪,可以使得自己赤裸裸地晾晒于阳光下,无可逃逸地呈现岁月留下的痕——生活的印记,生命的纹理,思想的轨迹;无可遮蔽地呈现人生经历过的风景。

在经历过的人生风景里,无论是令人赞美的印痕,无论是令人心碎的辗痕,无论是展示勤劳的掘痕,无论是向往改善现状的碾痕,都有其双重性,既有其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的流动风景,也有坚守铁树开花历程的纪实美景。其中有独自咀嚼沉湎的心迹,更有须让自己仰视才得以看清的心鉴——发生过的故事不会因为太阳的下班而画上句号;梦境里的喜怒哀乐不会因为晨曦接替了黎明前的黑,而将产生在记忆里的冗余彻底格式化;想象着当黑暗吞没最后一缕阳光后,再美丽的色彩也将凄惨地被夜染黑,再完美的红颜也没有本事让岁月停住前行的步履,再有能耐的人也无力把历史车轮碾压留下的各种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辙痕磨平抹尽。凡能留下存在的痕,就是其生命与艺术的伟大,更具有精神与爱的揉合,深深浅浅大大小小都能呼唤起历史的记忆。

在我的视觉里,搁在案头的这幅版画,涵蕴了浓浓的解勾和颠覆,其丰富灵动的思想蕴藏于稳重的意象里,只是以各种丰硕富实的痕在延伸传情达意。此时的痕,毫无疑问是以版画语言的载体来呈现传递的魅力,实质就是通过凸凹、镶嵌、平孔等多姿多样且又具有各种意义的痕的肌理,在再创造的过程中将画面上那个女子的背影得以深化。换句话说,就是借助有意义的痕的语言再次艺术创作,只是需要进入痕的意识的自觉状态,才能充分发挥痕的语言的独特造型审美功能,开拓独具魅力的风格,探索贯穿痕之美的创作。痕的意识的自觉,其实相等于文字创作中语言意识的自觉,这种自觉意识的强与弱,必将带来艺术效果的别有洞天。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姿,不断变化发展的痕的世界中,有自然界的痕,有现实生活的痕,有历史车轮碾过的痕……等等,痕可谓无处不在。当然,来自现实生活的种种奖惩,痕的特征形成的过程并不重要。痕是指某一特定的时期(环境)里发生,并且不被重叠,也不会磨灭地快速习得。痕的发生,比如对某一特定的环境有其特定的反应,即使有些行为还未能付诸实践,痕照样形成。在某一时代形成的痕,不管深浅仅是那个时代里的辙,不存在回头,若有重现,痕也不是痕了,一经重叠自然就糊了,也乱了规律迹象了,那只能叫复辟了。

比如,我们从农耕文明往工业社会的过度,是带着几千年封建基因的,其过程自然充满矛盾、荒诞与迷惘。慈溪就是在充满矛盾、荒诞与迷惘这样一个过度环境中崛起的,她仅是新时代里的一个缩影而已,而农民工则是这一时代缩影里的某一具体的角色之一,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不管是广义的农民工,还是狭义的农民工,都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尤其是狭义的农民工,也就是指那些离土又离乡进城打工的农民,很像粘合土性的山野石磨,本安心在山野,现代的文明本该成为一个观赏的展品;但他们却随着社会发展的推进,从山野转到了城市,沿路碾出深深浅浅的道道辙痕。磨看似有点笨重,但转动起来依然特有其转动着的太极,在转动中日子发生了质的变化,豆成了浆,浆滋润的日子;稻成粉,粉末甜滋营养老少的温馨。这磨若是闲下,也就是成了笨重的石头,只要有转动,就会有美好的日子。农民工转出农田转进城,就是向往改善生活的现状。故而他们打工的第一心理,就是为了挣钱。他们类似游击队员,具有相对主动和自由的因素而不存在被动的因素,看哪里适应自己就出现在哪里,看哪里利于挣钱就安营在哪里。除此才是第二心理——人格自尊的需求。在目前全社会提倡人性和文明的社会里,他们像雪花一样,带着寒彻,自由地飘落到城市,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关注他们,不存在被社会层层压制之说,但毕竟生活在城市社会的底层,迫于生活的种种碾压,社会矛盾自然更为明显——智慧不足以明辨是非,力量不足以承载自己的一生,在为改善生存状态拼命挣钱的同时,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也只能用岁月车轮下的辗痕,呈现来自跋涉打拼致富凄风苦雨行程中,对心碎的楚痛,对辛酸的无奈,对危险的迷茫,对社会的敏感,对需求的期盼,对诉求的奢望,对生存的理解;以及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或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矛盾中沉浮和挣扎。正因为如此,他们中最优秀的那一部分人,反而有了脱颖而出的时机。在没有回头的历史洪流里,他们如同在茫茫宇宙世界里的蜉蝣,承载了“蜉蝣玩三朝,采采修羽翼”的自然规律,短暂的历程依然能展现出最美丽的羽翼。但是,蜉蝣终究将成为蜉蝣化石,农民工终究将成为中国的历史名词,他们留下的非凡的痕,也将统归合并到中国历史发展的履痕里。

……

自拟定为拙作以“痕”为基底取名,就由“痕”引申,并以此拓展——印痕、辗痕、掘痕、碾痕……反复推敲,广征意见,但还是在拟定与否定之间,难以定夺,令人大有孟郊“眼在枝上春,落地成埃尘”的感慨。当我沉浮在大脑记忆库里搜索到“履痕”一词时,当即被我的潜意识锁定:从古到今,履,步履,为动词时即会意走,表示与行走有关,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为名词即鞋,是在唐以后,本义即践踏;现代汉语的引申履历,即记载个人的经历;历史履程,即历史的经过……履痕,自然是包涵了历史前行中留下的痕之和,其实也就是呈现过去式的一种表示。

回想我在文字创作意识中的自觉,其实一直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痕的意识,故而奠立了我对描摹本真履痕的坦诚和执着,激励我积极主动地对蜉蝣这一生灵的履历纪实——历程短暂但不乏旺盛灵异的元气,以自己灵智的审美之掘,掘啊,掘啊,掘啊,掘开了一页页承接过去丰实历史的记事,掘出了一幅幅呈现现代实景的画卷,崛起一个个腾飞的新颖城市,点缀了一个时代的灿烂……随着用文字托出并层层递进的社会发展史为基本底色,把生命之痕和思想之痕映射在社会之痕,本真地展示具有特殊时势背景下历史履痕具有其特别的魅力,让其栩栩如生,美好永驻,自然地赋予人类对真善美的审美情愫和审美价值。这就是我撰写《履痕》的目的和愿望,更是我在创作《履痕》时所设的目标。

孔子曾在河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啊!时光就是这样不停地向前流淌,岁月就这样不停地随着时光平行。只要我与时光存在同行,当然还会有许许多多我们行履的辙痕烙印在我的心上,我会十分坦诚地对其进行筛选和过虑,把那些清晰痕的驻留在我的心头,并将其升华为文字。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喜好纪实文学者的本分吧!这种本份,无疑既是个人人格和个性构成的支点,也是一个社会人的人文架构。《履痕》即将付梓,断断续续写这些感言,既作为在撰稿中的感触记录,也作为能再度超越自我的一种激励吧。

师友评论

乔忠延:挥洒才气写豪气

王 飞:轻盈的跳跃

沈伟恒:吐纳古今气贯长虹

扶 风:三味春秋露华浓

赵富山:收书随笔

方印华:让真正的作家受到尊重

涂国文:浙商心灵史的文化镜像

李建树:峻毅和她的华芝春秋

刘世芬:峻毅之毅

梁剑章:人文峻毅

王业斌:站在海边的高山上

陈 静:能与不能的企业艺术

金幻萼:海的女儿

梁星钧:间婉之侧笔,荡气之回肠

康乔华:顿悟,来自生命的律动

林逸平:不是随便说说

代安荣:翰墨疾书溢香飘

代安荣: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周 奎:也读峻毅

王克楠:做人做事为文——峻毅印象

媒体信息

慈溪新闻网:我市实力女作家朱菁创作丰收 应邀出席中国散文学术研讨会

慈溪新闻网:朱菁、张巧慧、陆建立入选《中国散文家大辞典》

宁波日报:峻毅和她的《华芝春秋》

浙江省文化厅:慈溪女作家的报告文学《华芝春秋》在京获奖

世界文艺:精英人才

中国新闻网:感动中华·2009年度十大风云人物等揭晓

中国当代作家协会:浙江女作家朱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5: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