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君士坦丁堡之战
释义

1453年,欧洲历史的列车来了个急转弯。这个转折点,就在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大军攻占了这座当时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这场要塞攻防战,对世界历史和欧亚战略格局的影响是震撼性的。东罗马帝国至此灭亡,罗马时代结束,欧洲的中世纪也随之彻底寿终正寝。

战役背景

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曾说:“我只要一件东西,那就是君士坦丁堡。”1451年,当19岁的穆罕默德二世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时,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他心中最想得到的东西。君士坦丁堡,最早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城邦迈加拉移民修建的殖民城市,名为“拜占蒂翁”,“拜占庭”是它的拉丁名字。公元326—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将其重修为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后,迁都于此,并改名君士坦丁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延续着罗马的辉煌。此后800年间,君士坦丁堡一直是世界贸易中心和连接欧亚的桥梁,积累了叹为观止的财富。这些财富也刺激了无数掠夺者。到1449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即位时,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区已被局限在君士坦丁堡及遥远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一部。与此同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日渐强大。经过百余年的征战,至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继任苏丹时,土耳其已基本完成对君士坦丁堡的合围。

战役过程

包围

作为征服计划的第一步,穆罕默德二世决定切断君士坦丁堡赖以生存的海上补给线,他征募擅长建筑军事要塞的工匠世家,于1452年4月至8月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窄一侧的欧洲部分筑起坚固的鲁梅利城堡,它同建在安纳托利亚海岸、距君士坦丁堡南部仅11公里的安纳多卢城堡一道,封锁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此同时,穆罕默德二世还下令自己的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基本完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海上包围。

接下来,穆罕默德二世开始从帝国全境征兵,以实现对君士坦丁堡的最后一击。从1452年冬至1453年春,土军在阿德里安平原完成集结,总兵力超过10万人,其中包括6000~10000名最精锐的耶尼切里禁卫军,他们都是从被征服的波斯尼亚、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地选拔出来的青年,这些人原来信奉基督教,后被强制皈依伊斯兰教,战斗力极强。此外,穆罕默德二世还有一支强大的舰队。

1453年3月底,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大军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土军轻而易举地摧毁了由希腊人防守的前沿城堡。4月5日,穆罕默德二世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君士坦丁堡城内守军只有7000人,其中2000人还是来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雇佣兵,与土军兵力相差悬殊。君士坦丁十一世不得不向他厌恶的罗马天主教会求救,甚至期望西方再来一次十字军东征。然而,最终没有一支援兵到来。

炮击

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长约20公里:西面提奥多西城墙长5.5公里,北面金角湾海边的城墙长7公里,南面马尔马拉海边的城墙长7.5公里,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其中又以公元5世纪由提奥多西二世主持修建的提奥多西城墙为“坚中之坚”。这段城防系统被设计得复杂无比,城墙从外向内依次为外护墙、护城河、护城河内墙、陡坡护壁、外城台、外城墙、内城台、内城墙。外城墙高约8米,内城墙高约12—20米,城墙外侧陡立,用花岗岩巨石砌成,墙顶为人行道和作战平台,并有雉堞掩护士兵。城墙内侧为斜坡,有岩石护墙、藏兵洞和仓库。外城墙和内城墙上耸立着96座塔楼、300多座角楼和碉堡,塔楼凸出城墙约5米,平均间距60多米,形成强大的火力支援系统。城墙外为宽约18米的护城壕。在火炮出现前,唯一能对提奥多西城墙构成威胁的只有地震。

君士坦丁十一世将防守重点放在提奥多西城墙,鉴于这是土军的主攻方向,他亲率主力防守在提奥多西城墙中段5号军事门。古伊斯提尼亚尼,率热那亚雇佣军在君士坦丁十一世北面,防守阿德里安堡门和竞技场门。尽管兵力极其有限,但君士坦丁十一世并未因此将所有士兵部署在城墙上,还留下2支预备队,一支部署在陆上城墙后面的派特拉地区,由卢卡斯·诺塔拉斯指挥;一支部署在神圣使徒大教堂附近,由奈斯弗拉斯·帕里奥格洛斯指挥。

为击破君士坦丁堡坚固厚重的城墙,穆罕默德二世绞尽了脑汁,最终将眼光停在刚刚问世不久的火炮身上。那时用于作战的火炮威力都很小,轰击马队和步兵还可以,攻坚就远远不够了。为此,穆罕默德二世四处寻找造炮专家,希望造出一种超级火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一名叫乌尔班的匈牙利造炮专家。据记载,乌尔班对研制新武器特别痴迷,在他的主持设计下,一种当时人类所能制造出的最大火炮问世了。这种巨炮炮管长8米多,口径约750毫米,可将500多公斤的炮弹发射到2000米远的地方。不过,这种巨型火炮相当笨重——需要60头牛和400个人同时搬运,装填炮弹需要2个小时。为了将当时世界上最复杂的技术兵器投入战斗,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起60多座大型铸造厂,昼夜不停地赶制。

围攻

穆罕默德二世,将他的中军营帐安在吕科斯河以北,正对着5号军事门。他下令将那些大炮从鲁梅利城堡都集中到这里,由于距离近300公里,搬运这些大炮耗费了土军大部分人力,并推迟了总攻时间。为了保护己方部队,土军在营前也挖了一条堑壕,挖出的泥土被堆在靠近君士坦丁堡的一侧,并在上面布置了鹿砦。

4月6日,土军向君士坦丁堡发起首次试探性进攻。成群的士兵挥舞着弯刀和长矛,扛着云梯发起冲锋,但还未过护城壕就遭到守军密集箭雨的射击,伤亡惨重。那些冒死越过护城壕的土军士兵虽架起云梯,但面对守军完备而坚固的防御体系,下场似飞蛾扑火一般。眼见攻击无望,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撤退。

在领教了君士坦丁堡的防御优势后,穆罕默德二世并未焦躁,因为他还有秘密武器——乌尔班火炮。次日,数十门乌尔班大炮高昂炮口,将—颗颗重磅炮弹喷射出去,随着一阵阵地动山摇的巨响,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个黑洞,但城墙并未倒塌,它实在太坚厚了!尽管大炮没表现出穆罕默德二世预想的威力,但对城墙的破坏效果却是空前的,随着大炮的持续轰击,到下午终将5号军事门北面的查里西乌斯门一段城墙轰塌。但入夜后,君士坦丁十一世动员城中所有军民又将城墙破损处修好。

此后10多天,类似的情景连续上演:白天,土军大炮将城墙轰出一个个大洞,甚至局部倒塌;夜里,城内军民又将城墙破损处逐一修复。土军的大炮之所以不能轰塌大段的城墙,主要是大炮射速太慢、准头太低以及没有集中射击,使得守军有较充裕的时间将大部分毁损城墙修复。

穆罕默德二世见一时不能轰塌城墙,又下令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攻城塔梯,它的基座有几十米,高约十几米,可供上百人同时攀上城墙。但没料到的是,城内趁黑夜派出一支奇袭部队点燃了塔梯,使土耳其人的杰作还没派上用场就被焚毁了。

4月12日,土耳其舰队从达达尼尔海峡的加利波利起锚,驶向金角湾,准备从海上进攻君士坦丁堡。这支舰队由近200艘不同尺寸和排水量的战船组成,舰队司令是从保加利亚叛逃的苏莱曼·巴尔图格鲁。但土军舰队被东罗马军队设置的拦海铁索以及驻在金角湾的热那亚舰队所阻,根本无法进入。

到4月18日,土军日夜不停的炮击,终于显现成果——尽管东罗马人修复城墙的效率较高,但城墙的破损程度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君士坦丁十一世防守的城墙破损最为严重,而城墙前面的护城壕也几乎被填平。当天夜里,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土军向提奥多西城墙发起第一次正式突击。面对潮涌而至的土军,君士坦丁十一世率众拼死抵抗,经过4个小时的血战,才将进攻者赶回去。

为彻底切断城中的海运通道,穆罕默德二世征集了数千名苦力,从金角湾北岸的加拉塔沿派拉城墙至“大潮谷”一线,用涂上油脂的大圆木修成一条巨大的陆上船槽。4月22日夜,土军的70多艘战船经船槽被悄悄拖入金角湾。至此以后,土军完全阻止了外界船只给城内的一切补给,沉重打击了守军士气。4月28日夜,土耳其人将进入金角湾内的许多船只点燃.企图以火攻烧毁城墙,但在进发途中遭到守军顽强抵抗,火攻行动最终失败。

在陆上,土军的炮击彻夜不停,并分别向提奥多西城墙发起两次大规模夜袭,但均被击退。眼见地面炮击和强攻收效甚微,海上攻击亦无进展,穆罕默德二世于是下令展开地下作业,通过地道入城。守军聘请了一位名叫约翰尼斯·格兰特的地道战专家,他指挥守军通过近战搏斗和使用“希腊火”,又相继挫败了土耳其人挖地道的努力。守军还捕获2名土耳其军官,通过严刑拷打,迫使他们供出所有土军挖掘的地道位置,旋即将那些地道全部破坏。

陷落

战事久拖未决,让穆罕默德二世变得消沉而急躁。5月25日,他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最后一次决定性突击。穆罕默德二世的意见得到大多数年轻将领的支持,为了鼓舞士气,他还向士兵们许诺城破后可以自由抢掠3天。 由于屡战屡败,伤亡惨重,穆罕默德二世不得不重新考察君士坦丁堡的城防虚实,制订新的进攻措施。后来,他发现城北的金角湾水面不宽,东罗马人主要依靠铁索横江来阻挡进攻,倘若能绕过铁索,从水路登陆,进行偷袭,定能在敌军毫无防备的情况攻破城池。然而,如何使船只绕过铁索抵达城下,却是一件颇费踌躇的事。穆罕默德和部下苦思冥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旷古未闻的妙计奇策。

他派人到热那亚商人据守的加拉太镇去,用优裕丰厚的报酬收买了那里的商人,使商人们允许他在加拉太北面铺设一条陆上船槽。船槽是用坚厚的木板铺成的,由高往低的滑行面,槽底又涂上很厚的一层牛羊油脂。靠着这条船槽,土耳其人经过一夜的努力终于奇迹般地将80艘战船拖运到了金角湾的侧面。在那里他们架起了浮桥,筑起了炮台,向君士坦丁堡发动了新的攻势。

当炮声轰轰地在北城墙外震响时,城中的官兵惊呆了,他们做梦也没料到金角湾这边会出现土耳其兵。于是,手忙脚乱地从两线撤兵增援,而将西面的防守交给了来援的热那亚士兵。这样一来,东罗马军的兵力便分散了,而担任西城墙防守任务的热那亚士兵又不熟谙地形、地势,致使防卫日趋危急。在土耳其军连续不断的炮轰下,西城墙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5月28日午夜,土军最后的突击开始,战场上的喊杀声、鼓声、喇叭声、横笛声响彻云霄。第一波攻击方阵是成千上万被土军强征来的平民,其主要作用是消耗守军力量。在守军的奋力抵抗下,这些进攻者经过2小时的冲击,留下无数尸体后溃退了。

第二波是伊沙克帕夏率领的安那托利亚士兵,他们集中攻击西北部的布兰奇恩城墙,这段城墙在11世纪时建造,较其它城墙脆弱得多,1204年十字军就是从这段城墙攻入城内的。他们作战很勇猛,但狭窄的地形限制了他们的兵力优势。守军用长矛和短剑向爬上城墙的土军狠命刺杀,弓箭手更是不用瞄准,因为进攻者人数实在太多了。眼看攻击者就要冲进城内,君士坦丁十一世率军及时赶到,打退了伊沙克帕夏的部队。

第三波是苏丹最精锐的力量——耶尼切里禁卫军。这群生力军手持武器、扛着云梯、嗷嗷叫着冲向已经筋疲力尽的守军。战场上的厮杀开始进入白热化,在耶尼切里禁卫军的凶狠攻击下,守军终于抵挡不住,提奥多西城墙的外城墙被攻破了。旋即,蜂拥而入的耶尼切里禁卫军与内、外城墙之间的守军展开肉搏。

战斗中,热那亚雇佣军将领古伊斯提尼亚尼的前胸被土军的利箭射穿。连续一个多月的浴血拼杀加上突然而至的重伤,使这位以勇猛著称的热那亚将领的战斗意志彻底崩溃了。古伊斯提尼亚尼不顾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乞求,率残兵撤离战场。在内城墙里的一群热那亚雇佣兵打开了一扇大门,接应他们的指挥官进入城内。后来,古伊斯提尼亚尼乘船逃离了君士坦丁堡,在抵达希腊希俄斯岛后不久就因伤重而亡。

古伊斯提尼亚尼的撤离.令守军意志完全动摇,原本与其并肩战斗的威尼斯雇佣军,看热那亚雇佣军打开内城门撤退,也开始涌向那扇内城门撤退,只剩下希腊士兵跟随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两道城门间继续战斗。这场突然的变故,自然没有逃过土军司令官的眼睛,立即命令士兵继续突击。众寡悬殊的希腊士兵很快被击败,耶尼切里禁卫军冲到内城墙下架起云梯攻城,内城墙上的守军用石头猛砸,做最后的抵抗。

5月29日天将放亮之时,一群耶尼切里禁卫军士兵无意中发现内城墙的科克波塔门没有封死,于是从此冲进城内。很快,大批土军士兵也从科克波塔门涌入城内。千年之都的君士坦丁堡终于被攻破了!君士坦丁十一世见大势已去,率领几名亲兵向如潮般涌进的土军冲去,转瞬间,他们就被吞没了。

5月29日下午,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在耶尼切里禁卫军的护卫下进入君士坦丁堡。5月30日,他下令将该城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首都,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战役影响

从当时的欧亚战略格局看,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欧洲一下子失去了屏障,而失去盾牌的欧洲成就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辉煌。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土耳其仅用了76年,就攻到欧洲的中心城市维也纳,同时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要道,逐渐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而整个欧洲在奥斯曼帝国的重压之下颤栗了200多年才稍稍安下心来。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许多东罗马帝国的著名希腊学者逃到西欧,他们把希腊——罗马传统的知识及书籍带到当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对欧亚人民的生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欧洲,人们冬天里唯一主食是咸肉。然而在漫长的冬季里,咸肉也纷纷变质。十字军东征后,从东方的印度引入了一种神奇的“魔法香料”——胡椒。变质的咸肉撒上这种胡椒后,臭味就会消失。于是,胡椒在欧洲顿时身价百倍。而胡椒运往欧洲的陆路只有一条——行经君士坦丁堡。奥斯曼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后,立即野蛮地切断了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东方的丝绸、香料、茶叶、金银贸易都被切断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也被迫关闭。不仅如此,欧洲经北非通向亚洲的海上通道,也处在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之下。为了能继续从东方获得丝绸和香料,欧洲人被迫冲出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向恶浪滔天的大西洋进发,去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于是,大航海时代开始了,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地理大发现。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讲,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最终逼迫欧洲从农耕文明实现了向海洋文明的蜕变,并使基督教文明在世界上日渐强势;而伊斯兰文明则因沉醉于辉煌而变得保守,对历史机遇反应迟钝,拱手让出了海洋,最终导致伊斯兰文明的式微。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段历史,能更清晰地发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那一天,正是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发展的分水岭。

对于战争本身,君士坦丁堡之战,也值得后世军事历史学家关注。这是一场大炮与城堡的较量。此前,高度发达的筑城技术让攻城部队望而却步,而君士坦丁堡之战中,大炮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作用,一跃从战争中的配角成为战争之神。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