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君士坦丁堡战役
释义

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

简介

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土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实际已成孤城。君士坦丁堡战役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帝国的攻城战。15世纪初,衰落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附近若干城市,以及被土耳其军队切断了联系的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1453年初,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步兵7万多,骑兵2万多,战舰320艘,从海陆两面包围并企图占领君士坦丁堡,彻底灭亡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整个城市呈三角形,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海地区筑有防御工事,金角湾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100英尺的壕沟。

城内驻军仅9000人左右,海上有一支由20多艘大帆船组成的舰队。4月6日,土耳其军队从西面发动对君士坦丁堡的强攻,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烈破击城墙,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下顽强抵抗,粉碎了土军从西面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也冲破了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穆罕默德二世改变进攻谋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调动军队5万,并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然后在一夜之间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峡岸边,用人、畜和滑车拉过山头,再从斜坡上滑进金角湾。又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配置了火炮。

5月29日,土军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防御工事和轰击防守船只;在西面,穆罕默德二世指挥数万军队从多处突入城堡。君士坦丁堡军民浴血奋战,誓死保卫城堡,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城堡最后被陷。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至此灭亡。此战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一次要塞攻防战。

具体情况

土耳其人把他们在达达尼尔海峡的防卫力量都集中在离爱琴海最近的12海里处。在海峡入口处的4个要塞里有27门炮,在上游12海里最窄处的11个要塞里有88门炮。在这两个要塞群之间的陡峭海岸上还分布着一些小口径炮。

1914年11月,卡登的爱琴海分舰队曾按丘吉尔的命令炮击过入口处的要塞。这种敌对行动的目的谁也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但这种行动却促使土耳其人加强了防卫。他们在一个德国海军使团的劝说和帮助下,扩大了海峡最窄处的雷区,并在下游3海里处的凯费兹岬外海布设了新的雷区。他们又新增设了保卫雷区的炮台,还装上了探照灯,以便对付夜间行动的扫雷艇。他们还在从入口到凯费兹岬之间高高的海岸上安装了可以移动位置的榴弹炮。达达尼尔海峡防卫的唯一弱点是火炮的大口径炮弹不足,而不是防御工事不够坚固。由于土耳其和同盟国之间隔着俄国和中立国,除了用秘密方法偷运,炮弹是无法从德国运来的。

丘吉尔给卡登加强了火力,但却未能给他在爱琴海提供一个前进基地。离达达尼尔海峡入口以南15海里的一个特尼多斯岛的锚地设备不全,但卡登分舰队的紧急修理都要在这儿完成。丘吉尔与希腊政府安排后决定在利姆诺岛的穆琢港建一个两栖基地。利姆诺岛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西南50海里处,但在1915年初穆琢港只是一个小渔村,水面宽广风又很大的锚地里只有一个小码头。适于战时装卸军舰的最近地点是亚历山大,离达达尼尔海峡700海里,最近的舰队基地在更远的马耳他岛。

英法海军对达达尼尔海峡的攻击于1915年2月19日上午开始。卡登中将乘战列巡洋舰“坚强”号率5艘前“无畏”级战舰从特尼多斯锚地出发。在他们即将到达的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左前方遥远的岸上有2个要塞,侧翼有海勒斯角和附近的塞迪尔巴希尔村做掩护。在这些防御工事背后是加利波利半岛的高地,峻峭的山峦上零零碎碎地覆盖着褐色的灌木丛,偶尔还有几棵矮小的松树。在舰队的右前方,在亚洲一侧的海岸上的库姆卡莱村附近还有2个要塞,在它们背后是更陡的山丘。

冬日的太阳驱散了晨雾之后,卡登的军舰在最大射程处开始有条不紊地向这4个要塞开炮。土耳其人知道自己的火炮射程不够,就不再对军舰浪费自己的弹药。但是快到傍晚,一些军舰前去察看炮击情况时,2个要塞开了炮,把它们赶走了。爱琴海每年这时节都有风暴,能见度很低。这使得进攻一直拖到2月25日才重新开始。这天,军舰靠近海岸射击,受了点伤,但一天的炮击把滩头的要塞打成了一片废墟。

在随后的一星期里,只要天气允许,英国水兵和海军陆战队的爆破组都要上岸炸毁舰队没有破坏的火炮。海岸爆破组在军舰炮火的掩护下起先只受到远处零星步枪的骚扰,但土耳其人用堑壕战向前推进,深深的堑壕使他们避免了海军炮火的轰击。有了这种掩护,他们打死打伤一个登陆小队中的20个人。3月4日爆破完成,卡登中将宣布第1步目标已经达到了。

这条消息使英国战争委员会欢欣鼓舞,也在君士坦丁堡里引起了恐慌。芝加哥的小麦价格暴跌,因为人们认为俄国很快就可以将其多余谷物出口了。希腊政府提供3个师去加利波利登陆,但俄国人不想在君士坦丁堡见到希腊人,他们想独占君士坦丁堡,就反对接受希腊人提供的军队,并计划一旦君士坦丁堡投降,它就派1个军的俄国人去占领这个城市。

这时,计划的第2步正在进行:在海峡里扫雷并打击海岸上的支援炮兵。每天清晨军舰都进入海峡向两岸炮击,但收获甚微。活动榴弹炮隐藏在灌木丛中,还时常移动,根本无法瞄准。

装有无线电的水上飞机被用来确定土耳其火炮的位置,但大部分时间里海面不是浪太大就是海况不稳定,使飞机无法起飞。就是起飞了它们也很少能升到敌人步枪射程之外的高度。结果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发现了凯费兹岬的雷区。这片雷区始自达达尼尔海峡内7海里处,好几排水雷横跨海峡。

整个行动中效率最差的是排雷,它拖了所有其它行动的后腿。承担扫雷任务的船是临时召集的没有武装的木制拖网渔轮,人员是从北海港口召来的普通渔民。木制扫雷船是当时的标准,在平静没有水流的海面上作用不错。但在海峡流速4节的水里它几乎就不能前进,尤其是把扫雷器放出去的时候。更严重的是操作人员没有战场经验,当炮弹在他们附近炸起排排水柱时,他们总想躲避。

2月26日,白天扫雷失败后,天刚黑下来扫雷船又被派了出去。但守卫者打开探照灯把黑夜变成白昼一般,护航的军舰又无法将探照灯击灭。每天晚上海岸炮兵刚一开火,通常都是在远离雷区的情况下扫雷的拖网渔船就掉头逃跑。丘吉尔对收到的报告越来越不耐烦了,就发了一封电报:“我不明白为什么扫雷船竟受到没有造成任何伤亡的海岸炮火的干扰。只要能扫到海峡最窄处,伤亡二、三百人的代价不算大。”

卡登感到绝望了,他从舰队中抽调出现役军官指挥每一艘拖网船,并在渔民中加进了海军候补生、海军军士和尉官。这一招取得了戏剧性的效果。拖网船深入凯费兹雷区,在激烈的炮火下虽然多次中弹,很多扫雷工具都被打掉了,但伤亡只有9人,5死4伤。

丘吉尔指示无论如何军舰不准进入来扫清的雷区。根据这一指示军舰只能在远距离尽量打击敌人——或在凯费兹雷区边缘或在爱琴海隔着加利波利高地向海峡最窄处的要塞开炮。但射程太大,无法收到决定性的效果。

土耳其的布雷专家们看到协约国进入海峡的战列舰通常都是沿亚洲一侧往回撤退的,因此在3月8日午夜后乘一艘小汽船出来,沿亚洲海岸布了一行20颗水雷。其中只有3颗被触响了,而且大都出于偶然,其余的一直未被发现。

丘吉尔认为伤亡不大表明战场上缺乏勇敢精神,不愿冒必要的风险去争取突破。3月11日,他打电报给卡登:“我们不想在你的判断之外催促你,但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你行动的某一阶段你必须强迫执行决议,我们希望知道你是否认为那一点已经达到了。”

卡登因受到丘吉尔的催促情绪沮丧,也渐渐感到自己无力承担这项任务,他食不甘味,夜不能寐。16日他告诉丘吉尔,天气一转好马上开始总攻。医生怕他会精神崩溃,敦促他辞去指挥官职务。丘吉尔批准了他的辞呈,并令德·罗贝克少将接任指挥,并计划了3月18日的全面总攻。

德·罗贝克决定全军出动,把所有的战列舰都用上。由于海峡不够宽,所有的军舰无法同时有效地发挥火力,他决定每4艘舰为一波猛轰海峡最窄处的要塞,同时,较老式的战列舰在两翼打击岸上的游动榴弹炮和保卫雷区的炮群。他打赌,这样的攻势一天就足以削弱要塞的力量,以便让拖网船在雷区里扫出一条通道。这样舰队就可以前进,并用抵近射击摧毁要塞,进入马尔马拉海。

3月18日,德·罗贝克让他威力最大的4艘战列舰“伊丽莎白女王”号、 “亚加米农”号、 “纳尔逊勋爵”号和“坚强”号并肩排成一排,开始向14,000码外的海峡最窄处进攻。军舰在海峡最窄处的炮火射程之外,却受到海岸炮火的不断袭击,但损伤不大。这4艘英国军舰对着要塞轰击了半个小时,造成了很多可见的破坏性损伤,这时德·罗贝克向由4艘法国军舰组成的第二波发出了前进信号。英国军舰继续射击,法国军舰超过它们,前进到离主要目标10,000码处开火,身后的英国舰队继续炮击。法国军舰在英国后援部队的支援下对最窄处的要塞连续炮击了2个小时。土耳其的炮弹从迎面和两侧海岸射来,在军舰的甲板上爆炸,1艘法国军舰的水线下的舰体被打穿。

土耳其要塞的炮火被压制后,德·罗贝克按计划召回了法国军舰,把等在后边的4艘英国军舰替换上去。就在法国军舰向右转舵准备按预定的撤退路线沿亚洲一侧海岸后退时,却碰上了3月8日布下的水雷。战列舰“布韦”号撞上了1枚水雷,带着舰上的600多人象一块石头一样下沉了。

原先充实到扫雷船上的军官和军士现在都回到了舰队里。这一点被证明是错误的。随着木船的前进,土耳其两岸的炮火一直向它们开火。这并不比海军官兵这一整天的经历更严酷,但对那些渔民来说就太可怕了。尽管有警戒艇逼迫它们前进,这些拖网船还是掉转头以最快的速度逃出了海峡。

德·罗贝克看到拖网船逃走了,知道进攻已经失败,不会迅速突破海峡了。他命令突击舰队向后撤,就在这时,离亚洲海岸最近的支援舰队中的“坚强”号在“布韦”号沉没处不远的地方触发了1枚水雷。“坚强”号右舷倾斜,舰首下沉,歪歪斜斜地开出了海峡。正在后撤的突击舰队此刻也驶到了未被扫除的雷区前沿。

老战列舰“无敌”号也撞上1枚水雷,冒着游动榴弹炮的炮火开始向亚洲一侧的海岸漂去。1艘驱逐舰驶向受损的军舰,把大部分水手都接了下来。舰队中的其他军舰继续撤退,战列舰“大洋”号奉命去拖带被炸的“无敌”号,结果也触响了3月8日布下的1枚水雷。这2艘战列舰当晚都沉没了。

守卫海峡最窄处的土耳其人和德国人看到协约国舰队撤退了,又惊又喜。许多土耳其火炮不是被摧毁了就是被拆卸了,弹药也用掉了一大半,所以守卫部队知道,如果战列舰穿过了雷区,就很容易打过海峡最窄处。只有一步之差了,他们认为协约国很快就会重新进攻。他们向君士坦丁堡报告了这一消息,政府做了弃城的最后准备,并开始转移黄金、艺术珍品和其它珍宝。

在爱琴海和伦敦,人们也同样期望能很快重新进攻。“坚强”号和另外2艘被炸的法国战列舰离开舰队去马耳他修理。丘吉尔向德·罗贝克保证,很快就会补充上损失的军舰。少将把渔民们打发回家,临时召集驱逐舰排雷。他向海军部表示自己“希望能在三四天之内重新开始行动。”

但在行动计划中却出现了新情况。早在对达达尼尔海峡以外的要塞发起进攻之前,基奇纳勋爵就认为应该有陆军参战。因为在君士坦丁堡吃紧的时候,土耳其人不会对苏伊士运河发动进攻,所以他命令将在埃及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军(澳新联军)调往利姆诺斯岛。他还计划调动当时正在英国的精锐部队第29师,但考虑到当时两个主要战场上的局势,直到3月16日他才把第29师调来。他还安排了让海军部调出皇家海军步兵师,让法国从非洲抽调出1个师的兵力。就这样,到了3月的第3个星期,8.1万名步兵和炮兵已经集结在利姆诺斯岛,或正在奔赴利姆诺斯的路上。

德·罗贝克希望在几天之内组织对海峡最窄处进行第二次进攻。3月22日,他乘“伊丽莎白女王”号去利姆诺岛与陆军少将威廉·伯德伍德勋爵和陆军上将伊恩·汉密尔顿勋爵等人会面。伯德伍德是澳新联军的指挥官,汉密尔顿是17日到达的,负责全面指挥爱琴海的协约国部队。关于在那次会议上谁都说了些什么报导不一,但会议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德·罗贝克少将离开时完全改变了主意。他认为海军应该与陆军的岸上行动联合才能重新对达达尼尔海峡发动攻势。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丘吉尔,丘吉尔得知后瞠目结舌。费希尔勋爵和海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接受了德·罗贝克的观点,丘吉尔只好深感遗憾地向战争委员会作汇报。于是基奇纳勋爵开始负责整个战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11: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