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军情六处
释义
1 英国陆军情报六局的简称

军情六局全称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又称秘密情报局,缩写为SIS,代号为MI6。 军情六处(英国负责海外谍报工作的部门),对外又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处”。西方情报界把MI6看成是英国情报机关的“开山祖师”,从伊丽莎白的开创初期至今,它和它的前身都是严格保密的,也称秘密情报处,原为英国情报机构海外谍报系统。2011年5月28日,《军情六处》中文版问世,解密真实007谍战传奇。

基本简介

军情六处创建于1909年,它的全称是Military-Intelligence-section-six意译为英国军情六处,是英国军方情报部门负责搜集国外情报和反恐怖主义活动的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在处于极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为了改变政府对其指挥上的被动局面,在前首相梅杰执政期间,他把军情五处拉到了政府的名下,业务上对英国外交部负责,为政府处理安全、防务、外事、经济方面的事物搜集情报。但是,自从军情六处公开了身份以后,特别是从去年以来,一直受着不明人士的威胁。去年,一名情报人员就被逼将英国所有军情六处情报人员的名单泄露到英特网上,但没有成功。英国的一些批评家认为政府只透露了一半的情报工作,另有一大部分是不为人知的。

历史

1909年军情6处与军情5处同时成立,第一任处长是皇家海军上校曼斯菲尔德·卡明,后来扩展为秘密情报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一直是在处于极度机密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

1909年,英国情报机关改组后,MI6的称号一直被沿用下来。军情六局是英国的主要间谍情报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在国内外搜集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从事间谍情报和国外反间谍活动。

1930年,军情6处内设一个专门从事破坏和颠覆活动的D处。

1939年改组,归国防部领导。主要负责在国外进行情报间谍活动,如打入敌对国的组织内部进行策反、招募等。总部设在伦敦威斯敏斯科桥南边一幢20层楼内,对外称“政府电信局”,该处由外交部控制。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军情6处经历了组织上和行动上一系列不幸灾难。1939年11月9日,在荷兰边境小镇芬洛,两名英国高级情报官亨利·史蒂文斯少校和佩恩·贝斯特上尉,轻易被德国党卫队欺骗并劫持。军情6处从而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渠道。 在当时,情报的搜集主要是由驻外情报站来提供。这些材料送回伦敦后,总部人员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后,分发给各“用户”——陆海空三军。芬洛事件后又遇上财政困难,军情6处陷入了混乱不堪的局面。

1940年7月22日根据丘吉尔首相的命令,新成立的特别行动属将D处接管。特别行动属的任务是在海外进行破坏性活动。特别行动属由英国经济战争部部长休·道尔顿博士组建,不久,又由弗兰克·纳尔逊爵士接替道尔顿。

1940年5月,德国的闪电战使英国不得不关闭了在欧洲的各个情报网,军情6处只剩下在中立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情报站。

军情6处第二任处长辛克莱海军上将在任职14年之后,于1939年11月4日因患癌症去世,随即由其副手斯图尔特·孟席斯接任。面对困境,孟席斯毅然抛弃传统的刺探情报观念,把目光投向了刚刚接管过来的政府密码学校,决心依靠对密码学校的利用,从截获和破译德国电报中获取情报。他果然如愿以偿,布莱切利庄园破译人员获取的“厄尔特拉”(超级机密)为英国赢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奇勋。

丘吉尔担任首相后,情报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大量才华出众和有献身精神的年青人,从大学、从伦敦商业界、知识界纷纷应召加入秘密情报组织。 值得一提的是,“二战”爆发后,英国从监狱释放了不少偷窃技术高超的保险柜撬窃犯等刑事犯罪分子,要他们为盟军服务。其中大多数人获准参加突击队;少数人参加军情6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制锁、橇保险箱和爆破。这看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时对策,因为按英国招收间谍的传统标准来看,理想的间谍是一个出身于上等社会、有经济收入、性格开朗的年轻人。他必须受过比一般人稍高的教育,英俊、勇敢、顽强、比较冷静和客观,一如银幕上的“007”詹姆斯·邦德。因此,英国的间谍机构历来都重视从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名牌大学中招收间谍。

1942年5月,特别行动属组织参与了暗杀纳粹党卫队保安局局长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事件。1942年5月27日,海德里希在捷克被暗杀,这次行动引起了德国法西斯分子百倍的疯狂报复。单在布拉格就有1万多人被捕,至少1300人被杀。最野蛮的暴行发生在利迪斯村,这个位于布拉格附近的小村庄,环境宁静优美,村里的红瓦房围着一座古老的巴罗克式教堂,恍如世外桃源。一天夜里,党卫队突然包围了村子,全体村民不管男女老幼都被集中起来。党卫队以村里曾有村民掩护过暗杀者为由,把村民中16岁到70岁的男人通通枪毙,将妇女儿童全部用卡车送进集中营,然后一把火将整个村庄的房屋烧毁。

特别行动属确实值得称赞的成绩,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其特工人员非常成功地拖住了德国精锐的装甲部队,延误了他们抵达沿海地区的时间。

名称由来

1909年,为解决德国间谍在英国活动日益频繁的情况,英国情报机关根据首相阿斯奎思的建议进行改组,英国陆军情报六局(MI6=Military Intelligence 6)的称号由此诞生。

创始人

军情六处创始人是赫赫有名的英国“情报之父”卡明。1922年,卡明给自己取了个代号“C”,从此以后军情六处一直被外界称为神秘的“C”。而英国007系列“间谍小说之父”弗莱明所创作的第一部007系列小说《皇家赌场》中的双面女谍琳德,就是以被丘吉尔称为“心爱女谍”的军情六处女间谍克里斯汀为原形改编的。可以说,神秘的“C”在战争中为盟军提供了许多有战略价值的情报。

职责

自冷战结束后,军情六处的工作重点从“苏联威胁”转向搜集国外情报,反恐怖主义活动以及反走私反毒品等一系列工作中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军情六处处在极度机密的情况,不受政府领导,政府部门的名单上没有它的名字。

为了改变政府对其指挥上的被动局面,在英国前首相梅杰执政期间,他把军情五处拉到了政府的名下,业务上对英国外交部负责,为政府处理安全、防务、外事、经济方面的事物搜集情报。

2009年,索沃斯出任军情六处处长之后更倾向于将情报工作回归伦敦总部,重点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后勤技术人员。 特工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的“冷战时期模式”已经过时。军情六处眼下急需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防止关键计算机系统遭恐怖分子或其他对手的恶意攻击。

现况

据英国《卫报》12日报道,由于在伊拉克战争前炮制了大量假情报,英国军情六处(MI6)近日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举动———聘请一位商界人士担任高级情报质监员,监控所有机密情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位置

军情6处的身份非常复杂,英国军队内部将其称为陆军情报6处,又称秘密情报局,对外则称“政府电信局”或“英国外交部常务次官办事局”。1995年,军情6处总部搬到了现在的大楼,位于伦敦维多利亚区泰晤士河畔。

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总部从1994年以来位于伦敦的缶克斯十字。这栋充满特色的大楼由特利·法拉建筑师设计的,也成了伦敦的主要陆标。此网站充满该楼的照片。这栋大楼取代了位于拉母贝特的世纪大楼。

代号“R”

《卫报》援引情报部门内部人士的话称,这位高级情报质监员代号为“R先生”。他将负责审查所有英国间谍和特工提供的秘密情报。另外MI6还为其专门设立了一个名为“非执行主管”的职位,全面负责确保间谍人员收集情报的有效性。

《卫报》称,伊战前英国政府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遭遇“惨败”,前内阁大臣巴特勒勋爵在去年提交的报告中,将责任归咎于英国主管海外情报收集工作的部门MI6,批评其情报来源和情报处理漏洞百出。此后在巨大的压力下,MI6开始了改革。

位高权重

据悉,“R先生”将同MI6其他4位高级地区主管拥有同样的地位。其将是仅次于MI6正副首长以及5位总管的人物。

“R先生”将负责对英国驻全球各地间谍收集来的情报进行评估和判断。而此前MI6内部管理混乱,情报收集者同情报评估者之间职权交叉,模糊不清。

情报部门官员透露,“R先生”将是一位“独立情报监督员”,今后他将在所有情报被送达MI6的“顾客”———英国首相府、财政部以及国防部之前,对情报进行全面“体检”。

知错就改

巴特勒勋爵在报告中质疑英国在伊拉克的谍报人员的可靠性。2002年在伊拉克,MI6有五个主要的情报来源,但在伊战后的调查核实中,其可靠性遭到质疑。正是MI6的错误情报导致首先布莱尔称“伊拉克可以在45分钟之内发射生化武器”,最后贻笑大方。巴特勋爵批评MI6没有在报告中坦白其在伊拉克收集情报能力的局限性。

情报部门的内部知情者说,只是在军事行动开始后,MI6的官员才有机会去伊拉克,并亲自核查当地密探的情报搜集工作。直到那时他们才发现,那些密探并不是他们以前所说的那类人。

这一结果,对整个情报部门,同时也对英国政府,造成了极大的震动。大多数提供过关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等秘密情报的伊拉克密探都被撤换。

但在一份内部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没有任何高级官员因为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的失察,受到解雇或降级处理。

MI6的首长是“C先生”———约翰·斯卡利特,正是他在担任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主席时,一手炮制了有争议的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文件。不过巴特勋爵并未“一棍子将其打死”,称其大体上还是称职的,并反对他退出情报部门。

“知恩图报”的斯卡利特如今开始积极推动MI6的内部改革,引进“情报质监员”就是重要的一步。

商业人士

被新任命的“R先生”原是一家私营企业的高级管理专家,将致力于完善机构管理的专门技术层面。他还任命了一个曾负责国外情报部门的专业情报官员,组建一个负责内部监督的部门,以设法避免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错误重演。今后英国政府部门一旦发觉MI6提供的情报有虚假或“掺水”的情况都可以向他反映。

斯卡利特也正在推动英国情报部门的机构改革,包括延聘局外人担任高级管理层的顾问人员,增加由资深情报官员任职的监督部门,以确保情报人员及其管理者能够在严密监督下开展工作。新的顾问人员在私营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对MI6也有相当的了解。

危机不少

情报部门官员也在抱怨缺少可靠的情报来源和经验丰富的谍报人员。最近MI6两位高级主管挂冠而去,大批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也萌生去意。对此MI6一方面挽留部分官员,另一方面开始大规模招募年轻间谍。

MI6历来被外界批评为“等级森严、官僚傲慢、死气沉沉”,管理层同执行层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虽然这种局面已开始得到改观,但一位匿名的官员指出,不管如何改革,MI6仍是一个秘密机构,而其好坏的最终判断标准是情报质量和结果,而不是表象。

MI6拥有2500多名员工,年预算超过2亿英镑。吕骏编译英军虐囚案开审

据新华社电被控虐待伊拉克平民的4名英军士兵10日在位于德国北部的一个军事基地接受了英国军事法庭的首次审讯。这4名英军士兵被控殴打和猥亵伊拉克平民。

此案中受到虐待的伊拉克平民曾被关押在伊南部城市巴士拉附近的一个仓库内。英国一家图片社员工将一些描述英军士兵虐待这些平民的场景照片公之于众后,英军士兵虐待伊拉克平民事件随即浮出水面。另有3名士兵将于12日在德国北部接受军事法庭的审讯。

目前,英军已经开展了100多项针对在交战、拘留或交通事故中发生的伊拉克人受伤或死亡事件的调查。

招募“乳房炸弹”“拆弹部队”

据英国媒体5月23日报道,英国军情六处(MI6)日前获悉,“基地”恐怖组织正图谋以前所未闻的“乳房炸弹”发动恐怖袭击。为了防患未然,MI6正在其网站上发布广告,试图招募大量秘密特工组建一支特殊的“拆弹部队”。

安检仪无法识别“乳弹”

据报道,这一令人震惊的“乳房炸弹”秘闻是MI6最近在监控巴基斯坦和也门等聊天网站时意外发现的。MI6获悉,参与的女性自杀式袭击者或许会先接受外科手术,把藏在胶囊内的烈性炸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PETN)如隆胸般植入她们的乳房内,然后再像普通隆胸整容手术一般缝合伤口,使之成为两枚威力强劲的“乳房炸弹”!

可怕的是,无论从外形还是手感上来看,这种“乳房炸弹”都与普通隆胸所用的硅胶假体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据业内人士介绍,PETN是制造Semtex塑料炸药的主要材料,只要一包8盎司(约227克)的PETN,即可轻松炸穿近13厘米的钢板装甲,对于民航客机而言,这足以让机身豁开一个致命的大洞,从而导致机毁人亡。

最让人忧心的是,由于这种“乳房炸弹”极其隐蔽,即便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机场“安检扫描仪”都对其束手无策。一旦混过机场安检成功登机后,女人弹即可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飞机上用针筒将一种名为TATP(“三聚过氧丙酮”)的粉末注入乳房并将“乳房炸弹”引爆。

MI6招秘密“美男特工”

据悉,为了将这些胸前藏有“乳房炸弹”的女恐怖分子从人群中甄别出来,英国军情六处(MI6)决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旨在打击“乳房炸弹”的反恐行动。目前,MI6正在其网站上发布广告,招募特工组建一支特殊的“拆弹部队”——招募广告称,打击“乳房炸弹”的反恐行动将主要在英国展开,但一些特工将被秘密派往中东“基地”组织所控制的地区,他们将渗透到恐怖组织内部,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情报,以便及时找出那些已经在胸前埋藏了“乳房炸弹”的女恐怖分子,并设法拆除或者引爆“乳房炸弹”。

MI6在广告中称,即将招募的这些特工男女均可,但条件是他们必须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顺利地与那些女性恐怖分子建立“密切关系”,并通过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实现任务目标”。这意味着,被招募的男性特工或许像007电影中的情节那样,施展“美男计”来诱惑那些可能在胸前装有“乳房炸弹”的女恐怖分子,设法拆除或者引爆“乳房炸弹”。

据悉,目前,MI6已经成立了一个专案小组,专门负责调查“乳房炸弹”的威胁。

新掌门人曝光

英国秘密情报局即军情六处2009年11月1日迎来了新掌门人——现年53岁的约翰·索沃斯。索沃斯拥有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但他在情报工作方面却资历浅薄,不少人对其任命持保留态度。而在索沃斯接受任命不久,他的妻子就将数十张家庭生活照曝光于社交网站,更惹人质疑他的专业素质。

新掌门“不秘密”

军情六处于1909年成立,负责搜集海外情报,保障国家安全,隶属于英国外交部。1992年以前,英国政府对外一直拒绝承认这一部门存在,以该部门为背景的007系列电影更为军情六处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军情六处向来重视背景——包括学历和履历:历任首脑和高级官员大多出自英国精英学府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也有“世袭”传统——父子两代都在该机构任职的例子不少。 而索沃斯是继1968年“外来者”约翰·伦尼获任军情六处首脑以来,第二位“空降”掌门人;也是二战以来第二位没上过牛津或剑桥的首脑,上一位是上世纪70年代担任军情六处首脑的莫里斯·奥德菲尔德。索沃斯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本人在诺丁汉大学攻读物理和哲学,毕业后进入军情六处实习,之后被派往也门担任情报人员,但他对搜集情报工作不感兴趣,不久就“跳槽”到外交部。索沃斯在情报领域的资历唯此而已,外界已有不少人质疑他是否能胜任军情六处首脑职务,此时他的“后院”又给他“添乱”。

他的妻子谢利·索沃斯似乎没有意识到丈夫新职位的敏感性。英国首相办公室6月16日宣布索沃斯将成为军情六处新局长当天,谢利就在著名社交网站“脸谱”的个人主页上,用象征军情六处“一号人物”的代号“C”称呼丈夫以示祝贺,还将数十张家庭照上传,索沃斯无意中大大曝光了一把。谢利的“脸谱”账号没有设置任何隐私保护,这意味着浏览网站的上亿网民都可以看到这些信息。人们可以在照片中清晰辨认出索沃斯夫妇他的父母儿子以及儿子女友等家庭成员。在其中一张照片里,索沃斯的造型姿势“抄袭”了007系列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形象,只是前者身上只穿着一条泳裤。

有关部门迅速删除了网上的照片,但并不妨碍这些照片出现在英国的各类报章杂志上。连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不忘就此事和索沃斯开玩笑,她祝贺索沃斯荣任军情六处掌门人后对他说:“腿真漂亮”。照片曝光事件不但令索沃斯及家人的安全受到威胁,也让外界对索沃斯的职业素养产生怀疑。“这正是人们所担心的,有经验和做好准备的人一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一名前军情六处局长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说。

争议一片

一些军情六处前首脑将照片曝光事件视作索沃斯缺乏情报工作经验的表现,认为不应该任命他为这一机构的掌门人。 “这是一个糟糕的错误,”军情六处一名前首脑直言不讳地向《星期日泰晤士报》发泄自己的不满。在他看来,任命一名只在军情六处短暂工作过的人为首脑,会打击特工们的士气,“他们(特工)把一生奉献给了秘密情报局。”“我知道什么样的人受欢迎:拥有政府部门工作风格丰富的人际关系等。但这些不应该成为挑选军情六处首脑的主要标准。首脑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秘密情报局,尽管索沃斯有许多才能,但我并不确信他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这名前首脑还毫不留情地抨击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认为他不该选择索沃斯为军情六处新掌门人,“一名毫无经验的外交大臣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索沃斯有能力,工作也相当勤奋。但米利班德没有考虑担任军情六处局长所需的能力。” 军情六处首脑人选原则上由外交部常务次官彼得·里基茨等3名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决定,但英国政府一名内部人士说,首相戈登·布朗授予米利班德决定权,人选事实上由米利班德一人说了算,“如果你把3名常务次官放进一个房间里,他们总会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想要什么结果”。

英国外交部一名消息人士说,米利班德之所以支持索沃斯出任军情六处掌门人,原因在于他认为这一情报部门的掌门人需要具有外交谈判和政治技巧,以处理军情六处眼下面临的复杂形势。这名消息人士说,索沃斯的任命让军情六处不少内部人士感到相当失望和不满,他也认为索沃斯上任前不应出现家庭照曝光的事件,“他(索沃斯)一年前就知道自己会得到这一职位,结果还弄出这种事情,真是荒谬。”

外交经验加分

索沃斯也不乏支持者。他们认为索沃斯丰富的外交经验能帮助他胜任军情六处局长这一职位。索沃斯曾任英国驻美国叙利亚忿门埿幓等国外交官和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获任军情六处首脑前是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我完全支持对约翰(·索沃斯)的任命,”前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欧文说,“他完全可以胜任这一职位,我从来不认为这存在任何问题:他聪明而严肃,富有经验。”索沃斯当年离开军情六处后进入英国外交部,于上世纪80年代被派驻南非,当时的英国驻南非大使是罗宾·伦威克。伦威克是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夫人最器重的大使,得到他的青睐是索沃斯后来开拓仕途的重要财富。

在索沃斯驻南非期间,正值种族隔离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英国需要与南非黑人团体加强联系,包括索沃斯在内的一帮年轻外交官因此得到提拔响た啒现个人才能的机会。撒切尔夫人执政后期,索沃斯受命负责策划英国轮值欧盟主席国任期内的事务,在撒切尔下台后,他又得到新外交大臣道格拉斯·赫德的常务秘书这一美差。布莱尔上任后,立即发现索沃斯的才能。“他(布莱尔)有点厌烦了那些拿腔拿调的上流精英阶层总教训他不该做什么。约翰(·索沃斯)有点像他自己--直爽迿意但很有权威——我觉得他(布莱尔)在索沃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一点影子,”一名观察家说。

索沃斯2001年被任命为英国驻埃及大使,两年后布莱尔将他派往伊拉克,负责评估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局势。索沃斯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不久就发回一份题为《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说,英国政府必须尽快出台以巴格达为中心的战略。他抨击美国对巴格达的管理呈现“难以置信的混乱”,建议英军接管巴格达防务。尽管布莱尔最终没有派遣英军接管巴格达防务,但索沃斯的建议得到不少人赏识。欧文说,假如当时英国政府听从索沃斯的建议,“至少可以减缓”巴格达局势恶化的态势。索沃斯还曾经作为英国外交使团负责人参与有关伊朗核计划的谈判。索沃斯大学时学习物理专业,“他可能是(使团中)那个真正明白核弹是怎么回事的人,” 使团一名成员说。

新生活 新挑战

按知情人士的说法,索沃斯本人十分渴望担任军情六处首脑,“他盯着这一职位已经好几年了”。工资肯定不是索沃斯选择军情六处的决定性因素。军情六处局长年薪据估计为18万至20万英镑之间(约合29万美元至33万美元),与一名高级别大使相当。但索沃斯在未来几年任期内可能根本没时间花钱,他的生活将与军情六处牢牢绑在一起。“他的生活会立刻发生改变,”军情六处一名内部人士如此形容索沃斯担任军情六处首脑后的生活,“他的朋友不可能给他家里打电话或写信,他将从正常生活中消失,住在伦敦中部的一个秘密地点,而不是自己家里。他的安保措施每周必须接受评估,司机会使用不同的路线把他从住所送到办公室。”

索沃斯履新后将使用象征军情六处“一号人物”的代号“C”。这一传统源于军情六处创始人兼首任首脑曼斯菲尔德·史密斯-卡明。后者当年习惯用绿色墨水书写字母C(代表Chief——“首脑”之意)作为他在各类文件上的签名。此后,历任军情六处掌门人均沿用这一做法。上任后,索沃斯每天到达办公室后第一件事是与8名军情六处高级官员召开晨会,讨论眼下的重要行动和优先事项,接着与各位高级官员展开单独会谈。他还要经常向首相和外交大臣汇报工作,与其他情报部门负责人开会交流情报,同美国中央情报局等其他国家情报机构展开合作。 除了忙碌的生活,索沃斯上任后面临着切实的挑战。

英国议会今年7月发表报告显示,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可能在巴基斯坦古巴关塔那摩等地参与虐囚。军情六处因此遭英国警方调查。尽管索尔斯前任约翰·斯卡利特对虐囚指控予以否认。但对于索沃斯来说,如何处理与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关系是一个难题。他需要在保障与美国方面合作的同时,确保这种合作不会引发英国民众对军情六处的反感。军情六处一名内部人士说,索沃斯面临的另一挑战是在预算可能遭到削减的情况下保持军情六处行动规模。军情六处现阶段有大约1800名工作人员,这名内部人士认为,管理这样一个庞大部门对索沃斯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此外,1999年至2004年任军情六处局长的理查德·迪尔洛夫担心,索沃斯与现任英国政府高级官员关系密切,这可能会影响他工作的独立性。英国三大情报机构之一——政府通信总部的前负责人弗朗西斯·理查兹也承认这是一个问题,“军情六处有义务按领导人意志行事,但他们也不能只说上司们想听的话”。但欧文认为,索沃斯2003年向英国政府提交有关伊拉克局势的报告表明,他完全可以保持工作的独立性。“他已证明他敢于向当权者说真话,”欧文说。理查兹对索沃斯的未来也颇有信心:“(一开始)周围人总会有一些焦虑和观望情绪,但我觉得约翰(·索沃斯)会坐稳位子,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像他过去所做的那样。”

特工跳槽

英国秘密情报局,又名军情六处,眼下面临遭人“挖墙脚”境遇。《澳大利亚人报》17日报道,迄今已有50多名军情六处特工有意“效劳”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

情报人员流失

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曾将招聘启事“植入”英国军情六处总部,吸引英国情报人员前往堪培拉任职,出任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总部的12个中层管理职务。 军情六处不少中层官员对应聘“兴趣强烈”。

一些知情者告诉《澳大利亚人报》记者,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这次招聘吸引众多英国情报人员的眼球,凸显军情六处内部“士气低落”。 情报分析师哈维说,他对军情六处出现“智囊流失”并不感到惊讶,“他们有理由(选择)离开”。 按照哈维的说法,情报人员不仅薪水受限,而且还时常因虐俘事件而名声受损。

此外,受政府财政瘦身影响,军情六处下一个财政年度预算拨款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风光。在过去一个财政年度,军情六处所获拨款大增,相比其他机构“阔绰不少”。 另外,一些内部人员抱怨军情六处的内部管理架构,职位缩编、退休年龄提前等政策给情报人员留下“有限”的晋升空间。

情报工作转型

军情六处1909年成立,负责搜集海外情报,保障国家安全,隶属于英国外交部。提起军情六处,不少人会联想到007系列影片中的特工詹姆斯·邦德。 不过,军情六处现任掌门人约翰·索沃斯似乎想改变军情六处特工的“邦德形象”。

现阶段,索沃斯更倾向于将情报工作回归伦敦总部,重点培养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和后勤技术人员。 特工在国外执行秘密任务的“冷战时期模式”已经过时。军情六处眼下急需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防止关键计算机系统遭恐怖分子或其他对手的恶意攻击。

优厚待遇诱惑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秘密情报局“扩张”的愿望似乎更为强烈,表现更为“活跃”。他们提出,“跳槽”的英国特工在拥有澳大利亚公民身份同时可保留英国国籍,另外,还可享受全额养老金及搬家补助。《澳大利亚人报》报道,现阶段,英国初级资历的特工年薪在4.36万美元至7.24万美元之间。

澳大利亚工资水平普遍低于英国,但那里的温暖气候和生活质量每年都吸引许多英国人。近年来,每年约有1.2万名英国人移居澳大利亚。

军情六处特工死亡

来自英国安全部门的消息表明,军情六处(MI6)工作人员加雷思?威廉斯在2010年“神秘死亡”前正秘密从事一项高科技监控技术的研发,该技术使得英国情报部门得以掌控俄罗斯犯罪团伙通过英国进行洗钱的情况。

英国情报部门官员的最新爆料同时也将杀害威廉斯的凶手指向了俄罗斯黑手党,此前俄黑手党也曾被怀疑杀害过英国特工。

2010年8月23日,年仅31岁的威廉斯被发现死在他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公寓里,他的尸体还被人装进了一个旅行袋里。伦敦警方当时怀疑威廉斯是在与自己的同性伙伴玩捆绑游戏时,不幸身亡的。不过,英国安全部门一名官员近日透露,威廉斯原本在负责情报监听的英国国家通信总局(GCHQ)工作,后来才被借调至MI6,在那里他所从事的技术研发工作属于“最高机密”。

“他虽然不直接从事监控行动,但他的工作属于其中一部分,是在技术层面上的,负责研发相关软件。只要通过该技术做一下手脚,很多俄罗斯犯罪团伙的暗中联络就会被打乱,其中一些庞大犯罪团伙都与苏联的秘密警察克格勃(KGB)有联系,他们甚至雇用着前克格勃成员,那些人完全有能力追查到像威廉斯这样的人。”

对于这些最新消息,英国保守党议员、安全问题专家帕特里克?默瑟24日指出:“威廉斯死前曾参与东欧国家洗钱事件调查的说法,为弄清他的死因提供了新希望,我相信警方会对这些线索展开详尽调查,正如他们曾详细地调查了威廉斯的私生活。”截至目前,英国国家通信总局和伦敦警方并未对上述消息发表任何评论。其实在威廉斯死后,曾有报道称他正在从事一项“秘密行动”,帮助情报部门通过无线技术从可疑分子的手机和电脑中获取信息,而一名友人也曾爆料说,威廉斯当时正在接受相关培训,以便顺利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可惜的是,上述说法并未引起伦敦警方的足够重视,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威廉斯的同性恋传闻。因此,伦敦警方一直把调查重点放在他的私生活方面,他们曾在威廉斯的衣橱内发现了一套价值1.5万英镑的女性服装,并揭示说威廉斯曾经常光顾“涉黄网站”。伦敦警方的做法引起了威廉斯家人的愤怒,他们表示喜爱运动的威廉斯不可能是同性恋,警方应该调查“更有价值的线索”。

2 英国基斯·杰弗里教授著作

2011年5月28日,由英国军情六处首度官方授权、湖南文艺出版社全国独家引进的权威巨著《军情六处》中文版在读者的翘首以盼中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这部由英国秘密情报局授权,批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基斯·杰弗里查阅其绝密档案撰写的作品,是军情六处成立百年来的首部官方传记,解密了一个世界顶级情报机构的重重内幕,呈现了世界最神秘职业人群的真实生存状态,再现了007特工詹姆斯·邦德原型人物们的传奇生涯。军情六处这一秘密情报机构因为詹姆斯·邦德而声名大震,即使外界纷纷猜测其真实的存在,但英国政府一直讳莫如深,直到1994年才公开承认这一事实,但并没有透露组织的任何信息,对于大众来说,它依然神秘莫测。直到2009年,在军情六处成立百年之际,批准基斯·杰弗里教授无限制地查阅其一段时间的档案,才有了这部独一无二的传记。

事实上,真实比虚构的明星间谍更精彩更令人着迷,虚构的间谍作品都是由一个“王牌间谍”演绎的,譬如“007”,但真实的谍战工作,却是无数个007一起演绎的传奇。《军情六处》一书中就写道,“二战”期间,军情六处在挪威和中国海岸沿线的无数观察员为盟军提供了纳粹敌舰活动的宝贵信息,为了获取信息,这些人不可避免地必须到达极易暴露自己的位置。他们不但需要在不被注意到的情况下获取信息,还要快速地将信息传到总部。在每一个阶段,如果不小心被发现,后果几乎无疑都是死亡。

从书中可以发现“007”并非虚构,但现实007更多依靠智慧而非奇巧玩意。

他浮出水面,走上海岸,迅速脱掉潜水衣,露出合体的晚礼服,以绅士装扮走进一座海滨赌场去探听情报,上衣口袋里的钢笔使用的是隐形墨水,随身携带的一些日常器具可以组装成一把微型手枪——这是全世界“007粉丝”心中最难忘的镜头。可现实中的“007”经历远不只如此,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智慧而不是奇巧的小玩意,官员和特工们都经历过失败,甚至死亡。从一个很小的方面讲,只会说英语的邦德根本都进不了军情六处,因为成为情报局特工的一个必需条件就是外语能力。

军情六处相比于其他情报机构,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出产作家。英国一些著名的擅长写间谍小说的作家,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曾任职于军情六处。

格雷厄姆·格林受益于自己的间谍生涯,创作了《哈瓦那特派员》等小说,亚瑟·兰塞姆、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被誉为“间谍小说第一人”的约翰·勒卡雷等均为军情六处职员。

此外,有些作者即使不是出自军情六处,但也与军情六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曾经为英国海军情报局服务的“007”作者伊·弗莱明,尽管从来没有直接参与军情六处的活动,但肯定知道军情六处活动的信息。外界猜测,弗莱明好友邓德代尔是詹姆斯·邦德可能的灵感来源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