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绝唱老三届
释义

《绝唱老三届》一书是十年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而写的。在一个容易忘却的年代,老三届帮助你唤回回忆。一代知青已经走到了尾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吗?

绝唱老三届(1966-1968)

作者:肖复兴

市场价:29.80 元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页码:29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802227538

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中文:中文

内容简介

《绝唱老三届》一书是十年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而写的。记得当时的封面设计者同为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泽东同志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设计在封面的中央位置上,然后另外做一封套,中间做出火烧焦一个窟窿的效果,正好闪露出这段语录,让历史的沧桑感带着萋萋荒草的焦糊气息,弥漫在面前。

又一个十年倏忽而过,明年,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我一直顽固地这样认为:知青——在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人,不止于成为历史的标本,或仅仅为发黄的老照片,而能够富于鲜活的生命,呈现在历史,也呈现在今天的面前。它让我想起了人生惟有一次的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想起了历史长河中那个独一无二却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

作者简介

肖复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现担纲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部。近著有《肖复兴散文画作选》两卷、《我的人生笔记》、《蓝调城南》、《八大胡同捌章》、《春天去看肖邦》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忆秦娥》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

编辑推荐

在一个容易忘却的年代,老三届帮助你唤回回忆。一代知青已经走到了尾声,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已经烟消云散了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目录

上部

蔡立坚笔记

关于高崇辉

一只胳膊

遗忘的荒火

十九岁远行

遥远的手风琴

折断的翅膀

父亲的生日

夏利的希望

女儿的代价

同桌的你

脆弱的过去

大学之梦

书包的故事

回扎鲁特旗

迟到的悔恨

同学“马二”

爱情故事

一篮苹果

嘎达梅林

养狗记

土著诗人

玉门关下

灾难之子

一个残疾孩子和我们

下部

一个男人和四个孩子

为了一间房子

命运的瞬间

人和潮流

别人的城市

一个普通的梦

萌动自杀之后

丈夫毕业归来

假离婚

破梦难圆

人生如戏

特殊的婚姻

老三届断想——代后记

……

序言

《绝唱老三届》一书是十年前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三十周年而写的。记得当时的封面设计者同为老三届知青吕敬人先生,特意将毛泽东同志那段著名的语录:“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设计在封面的中央位置上,然后另外做一封套,中间做出火烧焦一个窟窿的效果,正好闪露出这段语录,让历史的沧桑感带着萋萋荒草的焦糊气息,弥漫在面前。

又一个十年倏忽而过,今后,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感谢中国华侨出版社年轻的朋友还记得知青和这样的日子,也还记得我的这本小书,让它拂拭去日子覆盖在上面的尘土,而得以重新出版;让知青——在共和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代人,不止于成为历史的标本,或仅仅为发黄的老照片,而能够富于鲜活的生命,呈现在历史,也呈现在今天的面前。

文摘

上部

蔡立坚笔记

1

听到蔡立坚因车祸在山西不幸身亡的消息,我很惊讶,生死之间,是这样莫测。1991年的春天,我到山西采访离开北京之前,有一位我并不认识颇通卜卦的人,给我算过一卦,说是我以后要有车祸之灾。谁想到,6年之后阴差阳错竟是蔡立坚死于轮下。命耶非耶?

那一年在太原,朋友陪我找到蔡立坚,在她家里我们曾经做厂一次长谈。在这之前,我没有见过蔡立坚,但她的声名曾一度大震,在全国知青中几乎尽人皆晓,她所扎根的农村杜家山成了那时的一种象征。那次在她五彩缤纷挂着唐老鸭、观音、孔子画像的新居里的长谈,留下很愉快的印象。蔡立坚被清查多年才落实政策平反,1984年在省委党校毕业后留在党校担任班主任,才算是工作和生活都稳定了下来。这大概是这么多年跌宕沉浮之后她第一次这样敞开心扉一吐胸臆,谈得很是尽兴,也很真实。我曾记了小半本的笔记。因为在之前我曾经写过《啊,老三届》,我想继续写下去,这一代人确实是绝无仅有的特殊一代人,这一代交织着共和国上下两段断代史。蔡立坚是这段历史极有说服力的一笔。

可是,6年过去了,这本笔记本躺在我的抽屉里睡了6年,对于蔡立坚,我只字未写。我不知道如何去写。这位当年扎根农村的知青模范,曾经有过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岁月,也曾经有过旁人羡慕敬仰的辉煌。她当过山西革委会的常委(现在的年轻人要弄明白这个相当于省委的革委会需要费些力气了。我电脑里打不出革委会这个词,但打得出常委这个词),出席过国庆观礼,登上过天安门和毛主席老人家握过手,事迹上过《人民日报》,题为《杜家山上的新社员》的长篇文章,占了整整一大版。但她在刚刚粉碎“四人帮”后曾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反大寨的典型,是山西的“小四人帮”,当时还当政的陈永贵曾经整过她……在她的身上黑白反差太大,人生的跌宕起伏,历史的沉浮兴衰,集于这样一个年轻人的身上,该如何写出她这个人来,又如何写出那一段历史,我的笔一下子很沉重。

那天,她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从省里到大队七个职务一免到底,一落千丈。我是一心想革命,却成了反革命。杜家山那地方,有人住一两天都受不了,我一住是12年……”

那天,她还对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情:因为周恩来接见过她,陈永贵向周恩来奏了她一本,说她反大寨。周恩来说:“一个小青年谈得到反大寨吗?”如果不是周恩来说了这样的话,蔡立坚会是一种什么命运呢?

应该说,我和她同属一代人,但坦率地讲并不是一种人。但我对她的经历充满同

……

后记

是历史,使得老三届成为特有、专用的名词。

在未来的词典中,撰写这一词条解释时,需要颇费斟酌,需要持有深沉的感情色彩,也需要秉以浓重的史家手笔。

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插队,使老三届丧失了整个的青春。

从农村插队返回城市又一个十年,老三届迅速地步入了中年。

历史,可以宜粗不宜细,这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过是暂短的一瞬间;人生,却是宜细不宜粗的呀,三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好过?

老三届,命中注定是含有沧桑感的动荡的一代,是道路曲折却依然探索前行的一代,是狂热与消沉、惶惑与挣扎、失败与成功、泪水与欢笑交织的一代,是愚弄、欺骗、阴谋同希望、热望、期望痛苦纠缠的一代,是遭受毁灭而不被毁灭的一代,是和共和国的历史荣辱共存、脉搏共存的一代。

仅仅是情感,仅仅是命运,仅仅是怀旧的歌和晚会,仅仅是悲欢离合一杯酒的聚会,是不够的。

老三届,不需要廉价的同情;不需要居高临下的恩赐;不需要空头支票的给予;不需要隔靴搔痒的理解。

历史造就了老三届,老三届也造就了历史。这一段历史是我们共和国最为特殊白乞历史。是他们结束了一个时代,又是他们开始了一个时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4: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