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卷羽鹈鹕
释义

卷羽鹈鹕(学名:Pelecanus crispus)是分布在欧洲东南部至中国沼泽及浅水湖的一种鹈鹕。卷羽鹈鹕现存未有亚种。但在阿塞拜疆发现的一个更新世化石,就因体型差别而被描述一个卷羽鹈鹕的古亚种,称为Pelecanus crispus。

中文学名:卷羽鹈鹕

二名法:Pelecanus crisp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Aves)

亚纲:今鸟亚纲

目:鹈形目

科:鹈鹕科

属:鹈鹕属

种:卷羽鹈鹕

分布区域:欧亚大陆的亚得里亚海到中国中部繁殖,南向埃及和印度北部过冬

形态特征

大型水禽。体长160~180厘米。嘴铅灰色,长而粗,上下嘴缘的后半段均为黄色,前端有一个黄色爪状弯钩。下颌上有一个橘黄色或淡黄色大型皮囊。体羽主要为银白色,并有灰色。飞羽为黑色,有白色羽缘。头上的冠羽呈卷曲状。颊部和眼周裸露的皮肤均为乳黄色或肉色。颈部较长。翅膀宽大。尾羽短而宽。腿较短,脚为蓝灰色,四趾之间均有蹼。

体羽灰白,眼浅黄,喉囊橘黄或黄色。翼下白色,仅飞羽羽尖黑色(白鹈鹕翼部的黑色较多)。颈背具卷曲的冠羽。额上羽不似白鹈鹕前伸而是成月牙形线条。

虹膜-浅黄,眼周裸露皮肤-粉红;嘴-上颚灰色,下颚粉红;脚-近灰。

叫声:繁殖期发出沙哑的嘶嘶声。

生活习性

卷羽鹈鹕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栖息于内陆湖泊、江河与沼泽,以及沿海地带等。喜欢群居。鸣声低沉而沙哑。善于飞行和游泳,也善于在陆地上行走。颈部常弯曲成“S”形,缩在肩部。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

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繁殖

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婚配为一雄一雌。繁殖期为每年4~6月。营巢于近水的树上。每窝产卵3~4枚,卵为淡蓝色或微绿色。由亲鸟轮流孵卵。

分布

分布范围:分布从东南欧至中国。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国内见于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分布状况: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数量稀少并有区域性。见于中国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少量个体定期在香港越冬。

保护状况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易危 (IUCN 3.1)。卷羽鹈鹕像白鹈鹕般因失去栖息地及捕猎而大量减少。于1994年,在欧洲就约有1000对繁殖对,大部份分布在俄罗斯、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及阿尔巴尼亚。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卷羽鹈鹕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AEWA,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African-Eurasian Migratory Waterbirds)保护下的其中一个物种。

闽江河口湿地情况

冬侯鸟,从2003年至2007年均有记录,最高记录29只。

闽江河口湿地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之一,近年来已经发现了许多珍稀鸟类,卷羽鹈鹕就是其中之一。 这张四只鹈鹕齐头并进,犹如列队正步接受检阅一般,恰似一支训练严格的“蒙古御林军”。

参考资料

1.图片来源 

2.湿地中国 

3.连云港新闻网 

开放分类:
鹈鹕科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12次
最近更新:2011-11-28
创建者:流穿蜂
更多贡献光荣榜

突出贡献者:

大玉戈 

辛勤贡献者:

百科骏马 

verity636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