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卷烟 |
释义 | 卷烟(cigarette)用卷烟纸将烟丝卷制成条状的烟制品。又称纸烟、香烟、烟卷。有滤嘴卷烟和无嘴卷烟,又有淡味和浓味之分。卷烟开始进入中国商品市场是在1890年,设厂制造则始于1893年,产销逐年增加。自1980年起至今中国卷烟产量居世界各国的首位,1989年产量为3195.06万箱(5万支/箱)。 分类等级按原料分类中国卷烟按原料分主要有4种:①烤烟型,以烤烟为原料,流行于英国、中国、印度、加拿大等国;②混合型,以烤、晒、晾烟为原料,现风靡于世界;③香料型(东方型),以香料烟为原料,流行于土耳其、希腊、苏联及东欧等国;④晒烟型,以深色晒烟为原料,流行于南欧及非洲部分国家。 按香型分类型可分为四种:烤烟型、混合型、外香型、雪茄型。 烤烟型:烟气中具有明显烤烟香气的卷烟。 混合型:烟气中具有烤烟、晾烟、晒烟混合均匀一致香气的卷烟,其主要原料为烤烟、白肋烟和其他晾、晒烟。它主要有美国式风格、欧洲式风格、中国式风格和其它风格。 外香型:烟气中具有独特的烟草以外的外加香气风格的卷烟。主要有薄荷型、奶油型、可可型、玫瑰型。 雪茄型:烟气中具有明显雪茄烟香气的卷烟,其主要原料为雪茄型晾晒烟。 等级划分各类型卷烟根据质量高低划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烤烟型分4个等级,混合型、雪茄型、外香型各分为3个等级。 各等级的牌号各具有香味特色。各等级的产品税率有高低差别。80年代又出现一种新型卷烟,即在烟丝中加入中草药成分,以利于烟味的改善,兼有缓解某些常见疾病的效用。 基本特征烟支规格:长度——目前国内卷烟市场上主要有84毫米、100毫米、90毫米、70毫米 直径——国内卷烟企业生产的卷烟大部分为7.7毫米,进口卷烟为7.8毫米 国际流行的卷烟规格是84毫米,直径是7.8毫米的卷烟,这是世界卷烟工业,经过几百年通过对吸烟者的科学实验计算出来的卷烟最佳规格。 烟支透气度:烟支透气度由卷烟盘纸和过滤嘴的包皮纸决定。烟支透气度过高,对吸食效果影响极大,由于烟气中混入的空气比例增加,可以稀释卷烟中的焦油和烟碱,使烟气醇和,但是,透气度过高使吸食每口的时间和深度增加,其结果是对健康的影响更大。透气度测试方法:将烟支含在嘴中,堵住另一端吹吸几下。 烟支水分: 卷烟最佳的吸食水分是11-12%,一般情况下,低于7%或者高于14%的卷烟不能吸食。应该使其恢复到标准范围之内再吸食。 烟支重量: 烟支实际含烟丝的重量和烟支的填充能力决定卷烟的吸食口数。国际卷烟市场上,日本生产的卷烟最轻,所以吸食的口数最少。烟支重量过高过低对于健康和吸食效果都有影响。当吸烟爱好者购买卷烟产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用手感觉一下卷烟产品的重量。 产品设计设计步骤①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原材料资源,确定新产品的目标,如产品的类型、等级、质量水平、烟味浓淡、焦油量高低、效益水平、烟支规格、包装装潢等;②选定原材料,如烟叶种类、卷烟纸标准、滤嘴性能、香料种类等; ③制定具体工艺措施,如烟丝配方(包括烟叶薄片和膨胀烟丝)、加工技术条件、烟支长度和直径、吸阻大小、滤嘴种类和长度、是否通气稀释等。 叶组配方设计叶组配方设计是最重要的,要运用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烟叶组成最佳产品质量的配方。要求设计人员掌握各种烟叶的共性和个性,如香味浓淡、劲头大小、刺激性强弱、杂气多少、余味的好坏、填充性能高低、焦油含量多少,根据评吸和化学分析、物理检测的数据,通过反复试制,优选出最佳烟叶配方。制丝时结合加工方法,如对晾、晒烟叶采用加料烘焙,并针对性的施加香料,如杂气严重的掩饰杂气,味平淡的加增浓香精,或加带酒味、水果味、木香味等不同香精,以适合不同消费者的要求。采用的卷烟纸要求燃烧时无不良气味,不使烟支熄火;自然透气度高低影响抽吸次数和燃烧率,要选择适当,以符合设计烟气中的焦油含量。还必须对滤嘴进行选择,是用单一滤嘴还是采用通气滤嘴。滤嘴通气稀释度与焦油减少量成正比关系,滤嘴长度和吸阻也是正比关系,吸阻大对过滤效率有利,但对香味有损失,需通过测定,综合平衡其效果。 标准及检测各国对卷烟标准的要求及检测质量的项目和方法大致相同。中国卷烟的国家标准主要有卷烟色、香味标准,烟支、包装标准,焦油含量标准,化学成分规定和运输保管等。 卷烟烟支规格在中国大部分仍为无嘴卷烟,长度为70mm,周长为27mm;滤嘴卷烟长度则有81、84、90、100mm等系列规格,周长多为24.5mm。 卷烟包装是为了美化产品和保证质量。小盒包装式样有竖式、横式的软包,有立盖式、翻盖式和抽屉式的硬盒,还有听装,含烟支数有 20支、10支、5支、50支,根据市场需要而定。 各国对烟气中焦油含量标准的规定不尽相同,趋势是向低含量发展。中国产品标准规定每支卷烟焦油含量:在15mg以下者为低焦油卷烟,在15~25mg为中焦油卷烟;在25mg以上者为高焦油卷烟。 卷烟质量的检测根据卷烟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分三个方面:①色、香味的鉴定,由评吸小组通过感官评吸,分色泽、香味、谐调、杂气、刺激性及余味各项计分,以定优劣;②物理检测,是对烟支长度、圆周、支重、吸阻、硬度、外观、接嘴、搭口、含末量及燃烧性进行测量,还有包装检查,以定合格与否;③分析烟丝化学成分,检查总糖、烟碱(即尼古丁)、总氮量和糖碱比的稳定情况,并用吸烟机抽吸烟气检查焦油、烟碱及一氧化碳等含量,验证小盒包装上标明的焦油量低、中、高档次。 烟气烟草燃烧时形成的气体中带有悬浮微粒的气溶胶。微粒由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分子凝聚而成,平均直径约为0.2~0.4µm,粒子浓度为109~1010/cm3。随烟气老化时间的延长,粒子直径增大而粒数减少。部分微粒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两种粒子的电荷大致相等,总的烟微粒在电学上呈中性。 卷烟燃吸时从烟蒂末端逸出的全部物质称为主流烟气,其余称侧流或支流烟气。主流或侧流烟气都可分为粒相和气相两个部分,能被玻璃纤维滤片(又称剑桥滤片)或静电沉积装置所捕集的称总粒相物,不能捕集的称为气相物。总粒相物减去其中水分和烟碱称为焦油。 每支卷烟主流烟气的重量约500mg。气相部分约占重量的92%,其组成约为氮58%、氧12%、二氧化碳13%、一氧化碳3.5%、氢和氩0.5%、水和低分子有机物的蒸气5%;粒相部分约占8%。 卷烟在燃吸过程中,大量的化学变化是在缺氧、富氢的环境中发生的。燃吸时温度分布范围一般可分 3个区域: ①高温区(600~900℃),有机物燃烧造成缺氧气流,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和挥发性烃类主要是在这一区内生成。 ②热解蒸馏区(100~600℃),来自高温区的热气流进入该区作为能源,使各种有机物发生蒸馏、热解、合成等反应,绝大多数化合物都在这一区域内形成。这些反应主要是吸热反应,导致烟气温度急剧下降。 ③低温区(100℃以下),烟气中轻的气体透过卷烟纸扩散到空气中,空气则渗入烟支内部稀释烟气流,烟气温度继续下降至略高于室温。 已检出烟气中的化合物约近4000种,有1000多种与烟叶的成分相同,表明烟叶中挥发性较高的香味物质和有害物质可以经过蒸馏直接影响烟气的质量,其余大部分是由热解和热解合成中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会增加烟气的醛类含量,而碳水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又是烟气中酚类的重要来源。烟碱和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分解,产生各种含氮杂环和稠环的化合物及腈类。木质素、多酚以及氨基酸的热解和环化可以生成各种芳香烃。稠环芳烃类含量甚少,但其来源却比较广泛。硝酸盐类为亚硝胺类的主要来源。研究烟草中各种成分在燃吸过程中的分解产物,广泛采用的有效方法是在卷烟中加入带有放射性示踪原子的化合物,也有的采用在模拟燃吸温度的条件下,对某种成分进行裂解试验的方法。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行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文明现象。因而禁烟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一、 关注吸烟的“生理瘾”“社会瘾” 科学家们关注人们吸烟的生理瘾,而社会学家们则更关注吸烟的社会功能,即人们对香烟的“社会瘾”。 香烟500年的历史也是人类的工业文明史。卷烟由诞生之时的奢侈品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消费量激增,成为普罗大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品。如果说印地安人的烟草还只体现了游牧民族的闲情逸致,那么现代人的卷烟则成为日常生活的消费品甚至必需品,并由此催生出一个利润可观的产业。 从社会生活的意义上讲,工业化至少导致两种结果,一个是现代人普遍的寂寞感、焦虑感,另一个是能补偿和减轻这种病症的各种“享受”,香烟就是其中之一(另一种是酒精,毒品算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工业文明将商品生产标准化的同时,也将人们的生活标准化了,导致产生了现代人的单调、孤独、寂寞和焦虑——这一点文学家和电影片都有大量生动的描述。作为一种必要补偿,造物发明了烟草这种东西。卷烟技术的创新使香烟的大批量消费成为可能。即使世界无烟日倡导到第十七届,地球上吸烟者的总量却有增无减,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越来越多的传统社会步入工业化社会,也就是说,人们对香烟社会瘾的需求有增无减。 香烟的社交价值或“社会瘾”在中国大陆的表现,从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调查中可以看出。调查表明,在回答什么是香烟的功能时:有30.87%的人认为香烟可以“打发无聊时光”。另外30.72%的人认为香烟的作用在于“更易跟人沟通”,这比较能够反映现在的社交风气。散一圈烟的确在可以拉近人际距离。我们中国人在社交礼仪上尤其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可以拥抱、亲吻、碰鼻,而我们是避免身体接触的。于是,递烟成了打破社交僵局的有效办法之一。 二、香烟的文化价值分析 除了对人有社会瘾的功效外,香烟还具有更为普遍的含义,不妨笼统称之为香烟的文化价值。试举三例来分析: 案例一:香烟作为女权主义符号 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社会对女性吸烟有着强烈的厌恶与偏见,认为这是淫秽、愚蠢与肮脏的行为。英国教会这样来警告女性,吸烟会使她们长胡子,因为需要“持续的嘴唇运动”。而对有身份的女性来说,吸烟还会使她们丧失贵族的优越性。 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后,妇女不再甘心做男人的附属品和家庭的牺牲品。不少妇女尝试从事男人们做的工作,她们开始穿长裤、剪短发、抽香烟。整个20世纪20年代里,美国、英国等城市女性的吸烟量稳步增长——当然,让女性吸烟稳步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各种社交舞会增多,女人们觉得抽烟有利于跟男性沟通,也会使自己表现得更性感,这时候吸烟真正成为一种时尚。 1980年以后,出现了第一个用香烟来扇男人耳光的演艺界人士麦当娜。她用躯体语言轻易就打垮了自60年代以来西方中产阶级的浮华品位,发动了一场香烟女权运动。 美国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证明,12-17岁的同性恋和双性恋女孩中有40%每周都吸烟,而同龄的异性恋女孩只有6%,而男性中不存在这种差异。香烟就这样成了女性解放运动的首席兵器,成为衡量女性自我意识的试纸。 于是,香烟成为了女性申明自身社会价值观的有力武器,成为女权运动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之一。 案例二:万宝路的价值分析 要知道,万宝路最初是作为一款女性烟进入市场的。该烟品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被赋予文化价值的过程。它在中国的进入历程也可看作是一种文化侵入。 改革开放初期万宝路作为“开放烟”的身份来到中国大陆。到南方出差往回带什么呢?一般都少不了一条万宝路香烟。当时深圳有一则故事是这样传说的:一位香港货柜车司机在这座新兴城市迷了方向,于是跳下车去问路中央的交警, “阿SIR(港人对警察的尊称),请问这是什么路?”答曰:“万宝路”。司机赶忙到路边的小铺买了一条万宝路香烟奉上。 后来,随着改革之风漫延到大江南北,外烟广告大行其道,万宝路随之成为牛仔文化的象征打动人心。就年轻一代而言,一看到万宝路的广告,顿时便有一种不羁与力量的感觉在血液里流淌。它的广告语:“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 Come to Marlboro country”(想要品尝真正的香味,请来万宝路之乡),激起了渴望漂洋过海年轻一代们心中的野性与英雄气概。 年轻人为什么抽外烟?这是出于一种价值认同,而并非缘于口味。外烟品牌营销惯用传媒、影视作品来传达其文化价值,于不知不觉之中渗透着他们的文化价值。可以推断,万宝路的文化价值至少占其整个价值的一半,即:如果一包万宝路卖10元,那其中至少5元卖的是美式文化价值。 案例三:中南海作为一种时尚烟的流行 中南海的热销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值得营销学作为一个特别案例来研究。我们认为,中南海在宣传并无特别、口味也并无特殊的条件下,能成为京城人士以及沿海都市白领们钟爱的时尚烟,迎合了必然的流行规律。 第一它顺应了世界大趋势,淡味烟走俏,根据我们调查,都市吸烟者多数情况下出于交际功能才吸烟,而淡味烟正好满足了这一特点;第二它首先吸引了一批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们”的关注,如小资、白领、艺人们对中南海的认同,而这批人大都处于京沪两地,拥有话语中心的地位,所以利于传播;第三中南海的外包装简约大方,很能体现当今极简主义的设计潮流,一下与“穿金带银”的其他国产烟区别开——这些烟给人以暴发户的感觉。 所以,中南海作为时尚烟的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遗憾的是中南海是混合型。中国90%以上的烟民喜欢中式烤烟的本香,如果是烤烟型,市场量将更可观,这股时尚风会更猛、更广泛。但无论如何,中南海时尚风昭示着,中国烟草低焦油低危害的消费浪潮已经来临。在这里,我们需要警惕外烟。现在柜台上的外延基本上都是低焦,虽然大多数中国人不喜欢外烟的口味,但外烟瞄准城市年轻态人群的低焦推广战略,强有力的推广手段,并注重做长期市场培育。这一点中国烟草应该多一点急迫感。) 三、 减害运动将推动吸烟的新一轮时尚 1、 减害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人类进步从减害开始。战争是有害的,赌博是有害的,然而体育运动起源于战争,彩票起源于赌博。现在则轮到香烟的减害了。 目前中国人对烟草对健康的危害认识很低。据调查,有70%的烟民都认为吸烟仅有轻度危害、甚至说没有危害或根本不知道有危害;只有40%的人了解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患肺癌;只有4%的人知道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患冠心病。在农村或低教育水平的人群中,认识度更差。(同时,即便是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新周刊与新浪网联合调查显示70.33%的人认为人类不可能戒除香烟)。 在这样一种社会认识状态下,试想,如果政府立法只生产低焦油如8毫克焦油香烟,那么,即使烟民总体数量没有减少,但公众的健康指数至少可以提高一大截。用数字来说明,如果全球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是一百万,那么你说服了其中的1/10即十万人吸低害烟,就等于挽救了十万条生命。可谓功莫大焉。这就是香烟减害的意义。(这也是烟草生产、销售,甚至媒体舆论的责任所在。) 正如厦烟厂王建勇厂长时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吸烟有害健康,人人都知道,但那么多烟民,一夜之间戒掉不现实。目前看来,这个过程还相当漫长,可能需要50年,100年甚至1000年。同时身为烟草生产商,我们尽可能降低危害,少生产高害香烟,多生产低害香烟,消费者所能受到的危害也越来越小。” 2、中式低焦烟将走出“第三条道路” 近一个世纪以来美、英两大卷烟风行全球。外烟进入中国后,中式卷烟面临巨大挑战。主要是焦油含量上的差别——包括被誉为“国烟”的“中华”和超高档品质的“珍品云烟”等,其焦油含量均在16-17mg左右。 一般认为,对香烟焦油含量的认同将划分出两大烟民群,一个是认同低焦混合型烟的新一代时尚烟民,另一个是认同传统口味的老一代烟民。而有识之士则认为,还存在着第三种人群,即低焦的中式烤烟消费群,而且,该人群的规模可能日渐巨大。目前要做的努力是,让低焦中式烤烟成为未来的时尚风向标,成为与健康潮流趋势相适应的新型烟。 为顺应全球健康趋势,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向全行业印发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把发展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的中式烤烟作为中国烟草的发展方向,以“一高二低”为原则,完成“降焦减害”的任务。厦烟厂力推“石狮”低焦系列可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他们提出了“做中国高香气低危害中式烤烟的探索者,推动中国社会香烟消费的低害变革,做有社会责任感的烟草制造商”的口号。对中国3亿多烟民而言,让更多的人抽上更加安全的低危害香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下一步,如果能将低焦时尚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接起来,会获得更强大的品牌生命力。这一点万宝路已为国产烟树立了一个不错的品牌营销榜样。 四、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主张:抽烟者要有态度的抽,做烟者要有态度的做,而传媒要有态度的传播——宣扬一种与新世纪健康趋势相适应的低害吸烟时尚。当然,最终的目标是找到替代品,消灭香烟。 “卷烟入奖”情理难容2012年4月8日,中国科学界的门户网站科学网,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一篇《征集签名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的博文,建议通过签名者的努力,促成国家禁止烟草技术申报各种科技奖励。 之所以引起科学网编辑部如此郑重地“征集签名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乃因为此前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公示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其中,工信部旗下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赫然名列其中。 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中式卷烟”入选国家科技奖励,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公示之,都是“在其位谋其政”的表现。但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第一“烟民”人口大国,身受烟草之害久矣。香烟带给人的危害,在世界范围内早已形成共识,抵制香烟的传播,也被公认为人类的一种文明和进步,没有“卷烟技术”入围国家科技奖者之前例。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获奖成果的应用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安全和人民健康。而“中式烟草”的项目本质上是通过加香、提高口感等方法构建所谓的“中式卷烟”,从而促进烟草消费,促使了卷烟更大规模地流行,严重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 据悉,不但科学网,其他媒体和一些相关专家都在为反对“卷烟入奖”努力。可见,“卷烟入奖”情理皆难容。 卫生部表态4月12日,针对“中式卷烟”项目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卫生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态:“不应该”。 卫生部当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妇社司副司长傅卫说:“我们认为所谓的‘低危害’烟草制品研究的项目,不应该参加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评选”。 3月23日,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该部网站公示,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申请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期为40天。烟草研究参评国家科技大奖引发广泛争议。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说,对控烟问题,卫生部态度是一贯明确的。2011年卫生部出台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今年两会期间,陈竺部长和黄洁夫副部长多次就控烟回答了记者提问,表明要避免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吸烟,而不是用其他方法降低危害。 傅卫说,中国从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国际上已经郑重承诺,将切实履行公约要求,减少烟草的使用和消费,避免接触烟草烟雾,保护公众的健康。任何促进烟草制品的使用和消费的行为,都是跟公约精神是不一致的。国内外众多科学研究证明,烟草使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任何有关“低危害”烟草制品的研究,都不能降低或者减少烟草对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同时,中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开展和应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一些科学技术研究。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指出,所谓“中式卷烟”,称加入一些中草药或者其它东西来降低危害,这实际上是对公众的误导。美国的“薄荷烟”已经完全证实:这样做危害根本不能降低。“国家科技奖应该鼓励保护老百姓的健康,不应该鼓励类似‘低危害’烟草制品的研究”姜垣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