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卷蛾科
释义

卷蛾科(Tortricidae) 属鳞翅目,中或小形,多为褐、黄、棕、灰等色,并有条、斑纹或云斑。前翅略呈长方形,肩区发达,前缘弯曲,有的种类雄虫前缘向反面褶叠。静止时,两前翅平叠在背上,合成钟状,下唇须第1节常被有厚鳞,造成三角形。除头部有竖立的鳞毛外,身上的鳞片平贴。 幼虫圆柱形,体色多为不同浓度的绿色,有的白色、粉红色、紫色或褐色。趾钩二序或三序,环式。前胸气门前的骨片有3毛。肛门上方常有臀栉。常见种类有苹果小卷叶蛾、黄斑卷叶蛾等。

简介

鳞翅目的1科。前翅约呈长四边形,各脉彼此分离的小蛾类昆虫。本科昆虫通称卷蛾。小型到中型蛾类。全世界已知约 3500种,中国已知约200种。因在幼虫时期往往卷叶为害而得名。实际上,除卷叶为害以外,这一类昆虫有的在树皮下蛀食坑道,有的蛀梢,也有的为害植物的花、果实、种子和根。头部一般具有相当粗糙的鳞片,偶尔还有长毛;单眼明显;触角长度相当前翅长的1/3~2/3;下颚须退化或消失;下唇须第 2节鳞片发达,第 3节短小,末端钝。前翅多少呈长四边形,少数呈狭长形,静止时保持屋脊状或钟罩状;有些种类雄蛾的前翅前缘基部向上折叠,其中包括一些有发散气味的香鳞毛丛的前缘褶;翅脉12条,彼此分离,有时R4、R5脉共柄,M2、M3、Cu1脉在基部彼此靠近,同出一点或共柄,Cu2脉经常出自中室不及3/4处。后翅呈亚四边形或宽卵圆形,8条翅脉中 R5和 M1靠近或共柄,M2、M3、Cu1脉彼此分离、同出一点或共柄(见图)。

类别

亚科分类

卷蛾科主要包括两个亚科:①卷蛾亚科(Tortrici-nae), 前翅花纹有明显基斑、中带和顶角的端纹。后翅中室下缘肘脉基部没有栉状毛。有些种类,特别是雌蛾,前翅接近长方形,外缘较直而且翅顶角凸出,栖息时合拢成钟罩状。②小卷蛾亚科 (Olethreutinae),前翅前缘多具一列白色钩状纹,臀角附近肛上纹明显,但基斑、中带和端纹不发达。后翅中室下缘肘脉基部多具栉毛。

特点

卵扁平、椭圆形,中央略隆起。初产时多呈淡黄色,半透明,孵化前往往颜色变得更深。卵表面光滑,也有的显有网状纹。老熟幼虫体长10~25毫米,圆柱形。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黄色、粉红色、紫色、褐色或黑色等。身体各节上的毛序是分类的重要特征。其中,前胸气门前的骨片或疣上的 3根毛是与螟蛾科幼虫的显著区别(螟蛾科幼虫只有 2根毛)。卷蛾科幼虫肛门上方常有梳状骨片,称臀栉。此特征螟蛾科幼虫亦无。蛹长15毫米左右,初蛹化时为淡绿色,后呈黄褐色。在多数腹节上有两列刺。雌性第4~6腹节能动,雄性第 7腹节能动。腹部末端有臀棘8根,末端常卷曲。

大部分种类每年发生1~2代,以幼龄幼虫隐藏在树皮缝隙或枯枝落叶中越冬,也有一些以卵、蛹或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枝叶发芽时,幼虫活动为害。成虫多由黄昏开始进行夜间活动,大部分种类具趋光性。成虫交尾后不久即行产卵,成堆或单产。除越冬卵外,一般卵经过几天就孵化出幼虫。每年夏末秋初出现第1代成虫。

害农作物的种类

幼虫专食性的很少,一般都为多食性。为害农作物的种类有: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东北严重为害大豆;豆荚小卷蛾,在中国西北严重为害豌豆;麻小食心虫,在中国北方是天麻的害虫。为害果树的种类有:苹果小卷蛾,只发生在新疆地区,是苹果的一大害虫;棉褐带卷蛾、苹褐卷蛾、苹黄卷蛾、黄色卷蛾、芽白小卷蛾、白小卷蛾和黄斑长翅卷蛾等在中国各大苹果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为害:柑橘褐带卷蛾和柑橘黄卷蛾是南方柑橘产区的重要害虫,它们不仅食害叶片而且啃咬果皮,影响果实的产量。苹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以及蛀果蛾科的桃蛀果蛾,俗名桃小食心虫,合称“三小”,是专门为害果实的大害虫。这三种害虫常是混杂发生的。其中,梨小食心虫在黄河故道地区和安徽的砀山、河南的宁陵为害极烈。苹小食心虫多见于辽宁、河北的产梨地区。桃蛀果蛾在山地梨区最严重。有些卷蛾种类专门为害针叶树种。梢小卷蛾属有四个种类:松梢小卷蛾、夏梢小卷蛾、马尾松梢小卷蛾和云南松梢小卷蛾分布中国各地,专门为害不同松树种类的嫩梢;松叶小卷蛾专门为害各种松树的针叶;油松球果小卷蛾专门为害各种松树的球果;松皮小卷蛾专门为害落叶松的韧皮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