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锯角豆芫菁 |
释义 | 昆虫名,为鞘翅目,芫青科。分布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东、广西、台湾;日本等。寄主有幼虫捕食蝗卵等,危害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植物,还有甜菜、雍莱、甘薯、棉、茄、桑等作物。 成虫是豆类、花生等的害虫之一,也取食其他植物。幼虫寄生于蝗虫卵块内捕食蝗卵。 中文学名:锯角豆芫菁 拉丁学名: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secta 目:鞘翅目 科:芫青科 分布区域:中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东、广西、台湾;日本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形态特征体筒形,长 10.5-18.5毫米;体宽2.6-4.6毫米。外形与暗头豆芜菁十分近似;重要的区别是:1)头红色,复眼内侧每边各有一个圆形、黑色、光亮的“瘤”;2)腹部腹面沿各腹节后缘有一条灰白色毛组成的横纹;3)雄虫后胸腹面无圆凹,腹部腹面中间不凹下;4)雌虫触角形状不同:雄虫触角3一7节扁平。略成栉齿状,每节的外侧各有条纵凹槽;雌虫触角丝状。 发生规律与暗头豆芜菁相似。一般一年一代,个别地区有一年两代的。以幼虫越冬。成虫5、6月出现。一年两代的,第2代成虫于10月下旬到11月上中旬大量出现。幼虫捕食性。成虫食害大豆、菜豆、豇豆等豆科植物,残食叶片和花瓣,并能为害甜菜、雍莱、甘薯、棉、茄、桑等作物。 防治方法(1)冬耕可消灭部分越冬的伪蛹。 (2)成虫发生盛期,喷撒2.5%敌丌虫粉剂,每667平方米2~3kg。也可喷洒44%氯氰菊酯克虫磷乳油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均可杀死成虫。于成虫发生期喷施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 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5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倍液,1~2次或更多,交替喷施,喷匀喷足。另外,鉴于芫菁幼虫在土中活动,笔者建议在芫菁常年严重危害的地区,还可探索土壤灌淋药液,毒杀土中虫蛹的办法进行防治,以减少成虫虫口数,可能减轻成虫危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