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巨银斧鱼
释义

巨银斧鱼,英文名:Deep Sea Hatchetfish(深海斧鱼),拉丁名:Argyropelecus gigas,大小:大约4英寸(10.2厘米),栖息范围:世界性,栖息深度:600-4,500英尺(182.9-1,371.6米)。

简单介绍

这种深海银斧鱼属于巨口鱼目、钻光鱼亚目、褶胸鱼科、银斧鱼属。其名字来自其斧状的身体。这是种小鱼,最大能长到4英寸,但奇怪的是当初给它正式命名的人居然在拉丁文名字中加了个gigas(巨大),结果中文名也就名不符实地叫做“巨银斧鱼”。

它可以在4500英尺(1372米)的深度生存,在深海中生活的生物一般有两种选择,要么把眼睛退化了,利用其他感觉器官生存,要么进一步发展眼睛,以便适应黑暗。显然,这种深海银斧鱼和巨鱿一样选择了后者。它的眼睛大而且前突,可以更好地搜寻从上层水域落下的食物。它们以桡足动物和其他小鱼为食。

这些鱼沿着整个身躯长着发光器,科学家认为它们在交配时用这些发光器向异性发信号,而取食的时候,还可以用这些光来吸引周围的小鱼小虾。

外形特点

巨银斧鱼全长10.2厘米,沿着整个身躯长着马蹄形发光器。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栖息深度183~1372米。以桡足动物和其他小鱼为食。隶属褶胸科银斧属,本属眼呈筒状突起,垂直位,视向背方。与烛光鱼一样,发光器呈长短立柱形,像一台管风琴。

在深海中生活的生物一般有两种选择,要么把眼睛退化了,利用其他感觉器官生存,要么进一步发展眼睛,以便适应黑暗。显然,银斧鱼和巨鱿一样选择了后者。它的眼睛大而且前突,可以更好地搜寻从上层水域落下的食物。

棘银斧鱼具一由7个背鳍上神经骨特化而成的大型背刀,背刀上棘具许多突起,且连接的薄膜背侧有锯齿形边缘,高度约等于宽度。腹部发光器鳞片延长形成腹凌脊,其上有小棘;在发光器周围分布有黑色色素,并且延伸到第5~7个发光器鳞片的腹缘;臀前发光器鳞片腹缘有棘;尾下每个发光器上有2~3个小棘,尾下发光器前,有似发光器的部份亦有许多小棘分布。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三大洋。我国分布于南海。细棘银斧鱼全长7.5厘米。广泛分布於台湾周边海域。大洋性中层鱼类,具明显的日夜垂直回游行为,白天位于200~550 米深度,夜晚在80~200米。 长银斧鱼全长7厘米,胸上、腹、臀部发光器几乎连成一直线。尾柄长窄,尾下发光器间距大,分布长度大于尾柄宽。背刀上的棘较低。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未见于地中海。半裸银斧鱼全长3.8厘米,牙极小,鳃耙长且多。臀鳍分成2部份,在臀部发光器下方有间隔。由7个背鳍支鳍骨融合而成背刀,最靠背鳍的支鳍骨最长且有些为向后弯曲。尾柄细长。尾下和臀部发光器间距大。臀鳍起点至尾柄无银色表皮覆盖。沿躯干中部中线散布有小色素块,尾柄及背部边缘亦有黑色色素散布。 分布于全球各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包括地中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5: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