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巨各庄镇 |
释义 | 巨各庄镇位于密云县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东临大城子、北接穆家峪,南连东邵渠,紧邻京承高速,地理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2.67平方公里。 基本概述巨各庄镇位于密云县东北部,距县城3公里,东临大城子、北接穆家峪,南连东邵渠,紧邻京承高速,地理位置优越。全镇总面积107.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95.13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2.67平方公里。境内水域面积3600亩,其中有一小型水库一处,总容量2120平方米,可利用库容1940立方米,库水清澈、周边风景秀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铁矿、页岩为主,贯穿北山东北。政区包括26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全镇共有11671户,24508人,劳动力10178人, 其中汉族占98%以上。全镇土地总面积161165.5亩,其中有耕地10855亩,林地6654.6公顷,林木覆盖率62.2%。 地理优势巨各庄镇位于密云精品卫星城东南部,面积107.8平方公里。京承铁路、密平公路、密兴公路从镇域内穿过,京承高速公路在潮河边设有出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潮河从巨各庄镇东白岩、蔡家洼流过,与密云县城相望。该河由北向南与白河交汇后向南入顺义境内,沿岸留有30—50米绿化带,可利用土地2100亩,山场2000亩,田野村庄、风景如画。密云县委、县政府正在潮河治理、蓄水、美化工程,适宜在岸边搞别墅、旅游项目,商机无限。同时,该地域被首规委确定为旅游设施用地,符合开发总体规划。 沿潮河边蔡家洼现有400亩的休闲观光工业园,年产值1亿元的正林瓜子和莲联食品两家公司于2007年入驻投产。 行政区划巨各庄镇 辖4个社区(新生社区、铁矿社区、沙厂社区、豆各庄社区);26个村委会(查子沟村、达峪村、娄峪村、水树峪村、沙厂村、前厂村、牛角峪村、康各庄村、海子村、久远庄村、塘子村、赵家庄村、豆各庄村、巨各庄村、八家庄村、金山子村、张家庄村、霍各庄村、水峪村、黄各庄村、前焦家务村、塘峪村、后焦家务村、丰各庄村、东白岩村、蔡家洼村)。 经济发展巨各庄镇以发展工业、制造业、生态农业等为主导产业,以稳定经济、加强工业、 发展第三产业为宗旨,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创建首都文明县和国家级生态县的总体目标,制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心打造“一川两山、一镇两区、一岸一湖”的经济发展格局。到2007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8.96亿元,企业总收入7.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13元。 村镇建设2007年,巨各庄镇继续加大政府周边地区绿化美化力度,努力打造“花园式单位”,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按照“普遍绿化,重点提高”的原则,这个镇把环境绿化美化纳入建设整体规划,设计了绿化方案,积极筹措了绿化资金。2006年投资40万元,铺设草坪8300平方米、修建花坛2座、栽植各类树木500株。2007年又投资21万元,在镇政府周边公路两侧架设了路灯20盏,并在公路沿线植树40余株,建设草坪3000多平方米,达到了花草错落有序、庭院容貌整洁美观。 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使全镇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尽快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推进郊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根本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必然要求。必须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要求按照“试点、起步、铺开”的步骤,2006年重点抓好塘子村的示范村建设,在总结和推广示范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全镇全面铺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建设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主导产业基地,加强产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工作内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推进“六项建设”:一是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创建农民主导产业。二是推进镇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努力,使试点村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环卫设施齐全,有公厕、垃圾处理场等环卫设施,村庄内主要道路硬化。三是推进村民素质建设。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提高广大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育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积极健康的新型农民。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快新能源利用步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快有机板栗基地建设。五是推进和谐平安村镇建设。六是推进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打造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使基层组织建设真正达到领导班子达到“五好”标准。 具体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委书记、镇长任组长,镇委副书记、副镇长为第一副组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协调工作。 (二)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动工作,广泛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总体要求、工作内容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让广大农民从“要我建”转变到“我要建”。宣传部门和电视等新闻媒体,围绕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时作好宣传报道工作。 (三)以镇、村规划为抓手,创建生态文明村镇。1.坚持规划先行,严格宅基地和建房的手续审批。镇村规划和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编制,有序推进。2.抓好清理脏、乱、差工作,推进改水、改厕工作。3.坚持从实际出发,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制和摊派。 (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创建规模效益。1.壮大农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开放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2.拓宽农民增收路径。全面启动有机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民增收。3.搞活农产品流通。积极推广“市场+公司+基地”模式,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流通服务体系。 (五)以科技入户为依托,创建服务体系。1、实施农村新能源工程。通过新能源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使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六)以平安村为基点,保证社会稳定。1.抓好对农民的普法教育。结合普法教育,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政策法律集中教育,通过普法,逐步引导、促进农民法治理念的确立,成为知法守法、学法用法的新型农民。2、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实行整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3.树立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户创评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七)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班子自身建设。1、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班子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提高基层班子把握方向、完善思路的能力,促进发展、破解难题的能力,抓好协调、统筹运作的能力,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能力,处事公正、保持廉洁的能力。2、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建立社会援助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八)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鼓励示范村在党员和群众代表、致富能人中,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协助村“两委’,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群众发动、资金筹集、质量监督、后续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