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
释义 |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疾病,可能系神经肌肉功能不够成熟所致,机体能自行纠正,但过程缓慢,多因泌尿系感染、败血症和长期营养不良而死亡。可采取胃肠外营养,而后做空肠及胃造口术,并通过造口滴入要素饮食治疗。 基本概述疾病名称: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英文名称:Megabladder Microcolon Delayed Peristalsis Syndrome 症状体征患者多是急性发病,开始表现为突发腹痛,继而腹胀、恶心、呕吐和肛门无排气排便;扭转的肠襻使腹部呈不对称表现,有时可见肠形或蠕动波,腹部压痛,不同结肠段扭转其不同部位的压痛程度也不相同,盲肠扭转与小肠梗阻相类似,发病急,以中腹或右下腹痛为主,有时可扪及右下腹扩张盲肠的胀气包块,能闻及高调肠鸣和气过水音,出现腹膜炎时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消失;当脉搏加快,体温升高,有了腹膜炎体征,甚至血性腹水时,是肠缺血坏死的常见表现,可很快发生休克,死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横结肠扭转则表现为中上腹痛,腹胀,有的与胃扩张相类似。乙状结肠扭转发病呈多样化,可急性发作,也有的患者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多有便秘病史,或反复的肠扭转梗阻病史,有的能自行缓解。 诊断方法1.出生后短期内出现小肠扩张、蠕动减弱。 2.结肠细小、蠕动不良、移位或旋转不良。 3.腹部触及巨大膀胱。 4.泌尿道、胃肠道均无机械性梗阻证据。 治疗措施治疗首先采取胃肠外营养,而后做空肠及胃造口术,并通过造口滴入要素饮食。防治泌尿道及全身感染。 临床表现本征出生时体重尚正常,以后进行性腹胀,无胎粪,腹部可触及巨大柔软肿物,常易患泌尿系感染。 疾病病因发生结肠扭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有一段较长的可移动的结肠。2.对应的系膜相对较长。3.游离肠襻两端的固定点要十分接近。4.有一个适合于结肠扭转的力存在。一些慢性便秘的病人肠内容物多、积气使肠襻扩张,妊娠和分娩期肠活动增强腹内器官位置变化,先天或后天因素致远端肠管梗阻,腹腔手术史等,这些都是发生结肠扭转的常见因素;其他可以引起本病的疾病还包括肠腔内蛔虫团、肠肿瘤、肠粘连、南美洲锥虫病、硬皮病、肠气囊肿症等,体位姿态的突然改变亦可引起(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等常使身体大幅度扭转和甩动)结肠扭转,但这种情况很少见。盲肠、升结肠或横结肠扭转,青年病人较多,有些是暴饮暴食或者是腹泻后发病,起病急;而乙状结肠扭转老年病人多见,病史较长,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复发作史,病人对其发作的规律及缓解方式多能较明确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较短,喜运动或活动,常使乙状结肠扭转在不知不觉中缓解,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史及发病规律。 辅助检查B型超声检查为巨大膀胱。钡剂灌肠示结肠细小且旋转不良。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