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2.0文化 |
释义 |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嬗变,创新2.0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普通公众不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被动接收,而可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扮演创新主角,直接参与创新进程,人人参与“织网”的Web 2.0正是这个趋势在互联网应用方面的典型体现。国内外关于创新2.0的关注和研究正在逐渐兴起,随着对面向未来的、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研究的深入也将给我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动力,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形态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人们在使用基于Web 2.0、创新2.0模式的各种互联网技术、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的以长尾理论、并行生产理论、六度分隔、弱连带优势理论、创新双螺旋及创新生态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去中心化、多元化、草根化、个性化、通俗化为特征,以平等、自由、开放、共享、实用、创新、参与、宽容为核心理念的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复杂整体。 Web2.0Web2.0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而是对现象的一种描述。让用户自己主导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从而打破了原来门户网站所惯用的单向传输模式。”Web2.0相对于Web1.0(传统的门户网站为代表)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和粘性。Web2.0并不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而只是应用层面的东西。第二代门户相对于第一代门户最重要的特征: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力得到解放;个性化;自组织;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同时还定义了第二代门户的四种类型:基于Blog的个人门户型;内容聚合型;基于博客的网民主体型;以物品为中心主体的商品门户型。 业内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微内容是Web2.0的一个关键词。其中,微内容包括个人所形成的任何数据:比如一则网志、一个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音乐列表、想结交的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在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而Web2.0重点要解决的正是对这些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只要是和微内容相关的技术和架构,都是以Web2.0为名义的。 也有人这么界定,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并且由此断言,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Web2.0是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无论怎样的注脚,我们都不难发现,这个Web2.0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的,或者说与技术没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从应用的角度看,Web2.0或许更好理解一些,它就像一个带着光芒的大筐,凡是于以往集中式互联网不同的模式或者技术,都可以框在其中。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从读向写、信息共同创造的一个改变;从基本结构上说,则是是由网页向发表/展示工具演变;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则是自“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的转变;由此,互联网内容的缔造者也由专业人士向普通用户拓展。说白了,Web2.0的精髓就是以人为本,提升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体验。这样远大的理想,这样庞大的范畴,也难怪新锐们凡是都要以Web2.0为名义了。 创新2.0抛开纷繁芜杂的Web 2.0现象,进而将其放到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大视野下来看,Web 2.0可以说是信息技术发展引发网络革命所带来的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由专业人员织网到所有用户参与织网的创新民主化进程的生动注释。 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可以说,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创新2.0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普通公众不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被动接收,而可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扮演创新主角,直接参与创新进程。国内外关于创新2.0的关注和研究正在逐渐兴起,随着对面向未来的、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研究的深入也将给我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体验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2.0的例子包括Web 2.0,开放源代码、自由软件以及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微观装配实验室等。 Living Lab、Fab Lab和AIP为代表的创新2.0模式,通过搭建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应用创新平台,以用户为中心推动各创新要素的整合与协同,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对我国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0文化Web 2.0模式下的互联网应用的推广,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各个角落,也推动了创新2.0的发展。人们通过博客发布和传播个人或组织的思想,通过播客得到娱乐或宣传组织的产品或文化,通过SNS进行实名制地交友,通过C2C进行购物,通过P2P传送内容丰富多彩的文件资料,通过Tag对内容进行草根归类,通过RSS有针对性地获得特定信息的更新,通过维基共同完成百科知识的编撰和共享,通过Fab Lab的微观装配实验室计划推动个人制造与知识分享……这一系列的活动,正在形成一股“2.0文化”的力量。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网民的人数应从2250万攀升到1.37亿。这一数字将会持续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将会突破2亿。从目前的互联网使用情况来看,网民认为互联网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的,分别占到41.1%、45.8%和29.8%;与此同时,网民每周使用互联网的时间从2001年的8.5小时攀升到现在的16.9小时。由此看来,Web 2.0的应用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的上升而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此伴生的文化,也将越发地显现其特征。 由Web 2.0的应用衍生出来的文化,绝不仅仅是一种网络文化,这是因为Web 2.0的技术门槛不高,其发展的主要导向力量在于其理念,它代表了人们的思维的一次全面升格。在这里,我们把Web 2.0的衍生文化称为“2.0文化”。 2.0文化的内涵关于2.0文化究竟是怎样一种文化的问题,目前社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讨论,但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仅有局部的个别的讨论和描述。有人认为2.0文化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文化,它具有大众草根性、受众失落性和公众狂野性;也有人认为,2.0文化意味着多元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的到来,意味着原生态文化的延续,意味着弱势文化的保护,意味着通俗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也有人认为,2.0文化是突破技术范畴的文化,是全面影响个人、社会和互联网的文化,认为“在我们全人类的生活中最终到处都会出现2.0的身影,到处或迟或早都会受到2.0的冲击和影响,最终都要普及和推广2.0文化”。 2.0文化的定义结合上述的讨论,最新的“2.0文化”的定义为:人们在FabLab、LivingLab等创新民主化的创新2.0模式探索中以及使用基于Web 2.0的各种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的以创新双螺旋理论、创新生态理论、长尾理论、并行生产理论、六度分隔和弱连带优势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开放创新、共同创新、草根化、大众化、人性化、去中心化、多元化、通俗化、个性化为特征,以平等、自由、开放、共享、实用、创新、参与、宽容为核心理念的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的复杂整体。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