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聚仙桥 |
释义 | 聚仙桥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政府门前,长400米,宽30米,连接着后港的东、西两湖。港中一座钢筋水泥桥架通南北,将古镇的南北两街连为一体。聚仙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 后港镇聚仙桥传说明代时期,后港集镇水运四通八达,经济文化十分繁荣,人民非常渴望有一座桥,贯通南北,方便群众,于是朝廷顺应人民的呼声,从十里八乡挑选了几百名能工巧匠,奋战了365天,兴建了一座石狮驻守、雕龙画柱、美妙绝伦的三孔石拱桥。但在建桥时,由于桥中央的大拱始终难以合拢,眼看竣工时间快到了。督建桥梁的官吏多次召集能工巧匠,也终究未能合拢。这件事感动了在荆门东宝山修炼的吕洞宾,他便邀约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齐聚桥头 ,各显神通,星夜造桥。当天夜里,街上的人们模模糊糊地看见有8个工匠忙得不亦乐乎,时而传来号子声、石料撞击声。其中,还听见了女工匠的吆喝声。第二天,当晨雾在阳光下逐步散去时,人们惊喜地发现,石拱桥已完好合拢。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莫非真是八仙齐聚这里助了一臂之力?那位女工匠是否就是何仙姑?这件事越传越神。后来,人们就把此桥称为“聚仙桥”。 石门山聚仙桥传说距甘肃天水北道埠50公里有一座山,其山壁立千仞,四周峭崖,只有一条小路连接南北两峰,两峰对峙形成一道天然石门,故名石门山。石门山景色壮美,有小黄山之称。植物种类异常丰富而茂盛。山上有一些庙宇为明代重建,古雅峥嵘的殿阁台榭掩映于白云翠微之中,景色迷人。 在石门山南北峰之间,有一厦亭木栏,玲珑俊逸的飞桥,名曰“聚仙桥”。桥厦亭上有清代文人张世英“陇月先得”之匾,是为“石门夜月”之景所题。 相传,在宋康定二年八月十五日,嫦娥、八仙一行赴蟠桃大会回归,路行至此,嫦娥因酒力发作不能行走。这时正值万民昂首赏月之际,为了替嫦娥掩饰;八仙分别从黄山、泰山、峨嵋、华山、青城提、携、抱、负了峰、松、石、土布成了石门山,何仙姑还将手中的量天尺变成高入云际的量天树,遮住了月光。这事引起了吴刚的不满,他抡起折桂大斧,将山劈作两半,形成了石门山的南北峰。 吴刚的斧响彻云霄,惊醒了酒醉中的嫦蛾,她慌忙从吴刚劈开的缺口中,升上月宫,脸上还红泛着酒意。众仙们忙用树枝鲜花搭桥仰望,这就是聚仙桥的来历。从此,每逢中秋,面带红晕的嫦娥都要到聚仙桥观望。这时的月亮浮在石门南北峰中间,清辉满山,树影婆娑,仿佛整个宇宙都溶解在一片银色中,四周万籁无声,形成了“石门夜月”之佳景。 南北峰奇观是地质现象实际上,石门山南北峰并非吴刚所劈,而是由于地壳下陷、岩层断裂所致。聚仙桥也非仙人搭造,而是南宋淳熙年月亮在石门山南北峰之间的聚仙桥上方飘浮之奇观,足以证明了石门列峰排空,林木参天,蓊翳深邃的境界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