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释义

余虹写作本书的逻辑起点,即从中国社会现代性的内在冲突来考察、阐释、说明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内在矛盾及其复杂的演进历程。余虹的基本思路是: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以梁启超为起点的现代工具主义与以王国维发端的现代审美主义及其冲突。

【图书简介】 -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在理清了有关现代性的上述思路之后,我们再回到余虹的《革命·审美·解构》一书。我觉得该书的基本思路与上述思路可谓不谋而合,而且,可以说,上述思路的终点,正是余虹写作本书的逻辑起点,这种现代性冲突的历史大致是:第一,学术化时期:从晚清的学术争论到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文学革命论与文学自主论)。第二,政治化时期:五四后到80年代末,第一阶段五四后到文革是现代工具理论主义借助政治权力上升到独尊地位并排斥打击现代审美主义,理论上经历了“新写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三大革命现实主义的形态和话语。第二阶段文革后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现代审美主义借政治宽松时期全面复兴并在学术思想上压倒了现代工具主义。第三,90年代以来,是现代性冲突转化为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解构与再建构。

【作者简介】 -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余虹,1957年生,博士,海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双聘教授,兼任海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三联书店1999年版),译著有《海德格尔论尼采》(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图书目录】 -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绪论 中国语境与思的路标

1.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内涵

2.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基本样式与历史演变

第一章 晚清文学革命的两大现代性立场

第一节 梁启超的工具主义与政治现代性

1.旧式“诗文革新”

2.新式“三界革命”

第二节 王国维的自主主义与审美现代性

1.美学眼界的引入

2.反传统的文学自主论

3.返回文学本身的《〈红楼梦〉评论》

4.作品的形式美:古雅

5.审美关系与“境界”

第二章 五四新文学理论的双重现代性追求

第一节 陈独秀:革命与文学

1.文学革命论

2.文学独立论

第二节 胡适:活的文学与工具性立场

1.文字与文学的死性与活性

2.以白话为文学工具的正当性论证

第三节 周作人:人的文学与个人主义话语

1.从形式革命走向内容革命

2.新文学内容革命的内在悖论

第四节 文艺自主论的宣言式论述

1.文学研究会成员之文艺自主论

2.创造社成员之文艺自主论

第三章 革命文学理论的独尊与现代性冲突

第一节 革命文学理论对新文学理论的批判与叙述

第二节 后新文学理论及其与革命文学理论的冲突

第三节 胡秋原与苏汶:文艺自由论辩

第四节 朱光潜:文学革命两大思路的反省与批判

第四章 “现实”的神话:革命现实主义及其话语意蕴

第一节 “新写实主义”与主义话语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政党话语

第三节 两结合与领袖话语

第五章 审美浪漫主义的复兴与现代性的黄昏

第一节 审美主义的五大样式及其与工具主义的冲突

第二节 朦胧诗论争:“自我”的复活

第三节 人学论争:“人”的再生

第四节 元叙事的置换与现代性之颠倒

第六章 后现代性:解构批评与新历史主义

第一节 现代性的终结:“自我”与“现实”的解构

第二节 回到文学本身:语言游戏与生命体验

第三节 文学的介入:走向新历史主义

结语 在“历史”终结和开始的地方

参考文献

附录一、从工具性到自主性:西方艺术之思的现代转向

附录二、中国古代诗文论的实用与审美之维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5: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