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旧关村
释义
1 云南楚雄市子午镇下辖村

村情概况

旧关村隶属于楚雄市子午镇,地处子午镇西南面,距子午镇政府所在地27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楚雄市府53公里。东邻双柏县中山村,南邻双柏马街,西邻大地基乡,北邻邑舍。辖郭家村、水沟、平掌子、黄草林等2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54户,共1827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1827人,男975人、女852人,劳动力1002人。

村委会国土面积79.86平方公里,海拔2045米,年平均气温18.5℃,适合种植烤烟、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149亩,人均耕地1.17亩,林地77154亩,共有经济林果地554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6元。

今后旧关村委会的发展重点主要是:发展核桃种植1500亩,增加黑山羊养殖2000头,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046元。

自然资源

旧关村委会位于子午镇西南边,距离子午镇27公里,到乡镇道路为土路,整个村委会国土面积79.86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 2137.78亩(其中:水田1148.99亩,地988.79亩),人均耕地面积1.17亩,主要种植水稻作物。拥有林地 77154 亩,经济林果地554亩,主要种植核桃作物,有水面52亩。

基础设施

旧关村委会目前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整个村委会共有399户通自来水,27户还在饮用井水,5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 45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376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7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2户。

该村委会进村道路为未硬化的土路面。到乡镇交通不方便,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装有太阳能农户9户;建有小水窖311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37亩。

该村委会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关村目前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355户,还有101户居住于其它结构的住房。

2008年底全村委会共拥拖拉机30辆,摩托车87辆

2 河南宜阳县莲庄乡下辖村

该村位于乡政府东南5公里处,东邻赵堡乡油路村,属于山区,坡地地少,耕地面积为1560亩,8个村民组,1104口人,19名党员,村两委干部7人。水利资源贫乏,森林资源资源较少,无矿产资源。经济以农业传统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小麦种植800亩,年产小麦200吨,玉米种植700亩,年产玉米170吨,红薯种植面积500亩,年产红薯350吨。

3 山东兖州市新兖镇下辖村

旧关村位于兖州市东城区西北边沿,南邻龙桥村,北隔兖荷铁路与楚家洼相邻,东邻红花村,西邻宋家村。西南距镇政府驻地4.5公里,西南距市政府驻地3.5公里。总面积140余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07公顷,全村3666人。

旧关村古称“达巷”。据考证当建于春秋时代,古书多有记载。《兖州府志》清乾隆三十五年(1766年)版记载:“达巷在滋阳城西北五里,乃适中都之要途。孔子为中都,往来憩息于此。”《三字经》也有“昔仲尼、师项橐”的记述,意指孔子在此拜七岁项橐为老师。《论语》中也有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后人称此处为达巷党,过去曾有一块石碑,上刻“达巷党人里”五字,为清代雍正年间滋阳县知县夏晓春立。“文革”期间此碑被砸毁。南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瑕丘(今兖州)城南移,此处地在城西,改称西关。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滋阳县城南扩建有新西关,此处始称旧关。

4 山西平定县娘子关镇下辖村

简介

娘子关镇旧关村地处太行山中段,又名故关,历史上称为井陉关,井陉口土门关是著名的险关要隘,晋冀咽喉和通京大道,更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记载,战国汉初三年,韩信下赵加固重修易名旧关,距今两千余年,历史悠久,古老文明,而今307国道与太旧高速路绕村而过,交通便利,这里民风淳朴,信息灵通,发展边贸有着广阔前景,这里更是我省物流的重要通道。

农业状况

旧关村总面积为11624.7亩,全村共625户,人口1752人,耕地面积1394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高粱等。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本村积极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旅游和第三产业,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起了汽车加油站,兴建了两处村卫生所,农家店10余个,特别是第三产业有了较大发展,现有汽车50多部,农用车20多部,汽修厂8处,餐饮服务10余家。党的政策暖人心,十七大以来,全村干群一心,齐心协力,正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拼搏。

历史沿革

旧关位于太行山中部山麓、晋冀交界,古代亦名井陉口,又名故关固关镇。明代改称古固关。清代更名旧关。巍巍雄关古称北天门、晋阳锁钥。昔日的古关楼,雄姿英发、雉堞凌霄,关城四周,群山环立、叠嶂嵯峨。关外坡陡路险,陉窄谷深,两岸之山峭壁嶙峋,崎岖关隘,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历史上素称雄关险道。据《平定州志》和《汉书》记载旧关始建于战国时期、西汉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下赵时加固。挺拔耸立的关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边陉要隘、天然屏障。

固关镇对内护卫晋阳,对外势控燕赵。春秋时期属晋国边陲,战国时期属三晋门户,天险锁钥、峰奇径绝,是太行山中部重要战略攻防要地。历代都驻重兵把守。每逢战乱均为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辽代定都北京至明清两代,昔日的边塞古镇成为当时的畿右内边,金城古戍由防东变为防西。为使固关镇更加固若金汤,大明正统二年1437年在旧关往西8华里处,重新增筑新关一座即“固关”分兵戌守,从此固关镇改称古固关,但因固关历史悠久,历代文人墨客途经此关时,仍以固关留下墨迹,为了区分两关之别,又改称曾用名故关。

历史上故关古道仄径蜿蜒、鸟道羊肠,但此道是连接秦晋和燕赵的唯一通道,是太行八陉之一。汉代以前秦皇古道素有燕晋通衢之称,元代成为传递诏书、公文往来、官员通行的官道,明代改为驿道。故关古驿道是畿辅咽喉,通京御道。为护国安宁,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皇帝诏令,重新复修北天门,关楼改建三层,关门额改书“古固关晋阳锁钥”,背面书“北天门”,晋阳阁至界牌湾铺筑石路,立界碑建大石牌坊作为晋冀两省界标。

明清两代,旧关店铺云集,车马昼夜不停。历代君臣名将经其此关不计其数,君臣名人题诗树碑、举不胜举,名胜古迹、引人注目。康熙皇帝、韩琦、司马光、乔宇、于成龙、吴安祖等达官显贵、文人骚客都亲临故关怀古。“行行复过井陉关”、“太息韩侯亭节处”,留下了诸多的名篇佳句。但历经沧桑,曾经璀璨的光辉,古老的文化气息日渐销声匿迹。为了让当年的古镇永焕不灭的光华,为了昭示后人不忘昔日的风采,为了有朝一日将山西的东大门建设的更加宏伟壮观,现将旧关历史简介编写成文勒石以记。

旧关历代防御功能

春秋战国时期,太原名晋阳,在当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互争夺霸业,连年混战,旧关是护卫晋阳的锁钥,一旦打开这把钥匙,晋阳就危在旦夕,所以旧关经常驻重兵把守,守卫着晋阳锁钥北天门。

战国末期,三家分晋,韩国占据平阳,魏国占据安邑,赵国占据晋阳。旧关是三晋门户,北天门是防御山东鲁国和河北燕国来犯的重要关隘。

秦统一六国后,改晋阳为太原郡,西汉时汉高祖封儿子刘恒为晋王,南北朝时太原是北魏的重镇,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后燕的统治者都先后占领太原,隋文帝封儿子杨广为晋王。杨广称帝后派李渊为太原留守,五代时河东节度使治所在太原,五代后,后唐、后晋、后汉都由河东节度使建立。从秦汉到五代十国,旧关是防御东部藩镇割据势力的古戍边塞。

到辽代定都北京后,边寨古镇改变了防御功能,由防东变为防西。明清两代,旧关、娘子关都成为畿右内边,是直隶平原的畿右屏障,为防西部藩镇割据势力,返攻北京,除依靠旧关、娘子关两道天险外,在旧关往西8华里处新筑新关一座,从此有了新、旧关之分,新关取名固关,旧关(原固关)改称古固关又称旧关,明嘉靖二十一1534年更新旧关关城,关门额改刻古固关,同年复修娘子关关城,关门额书直隶娘子关,京畿藩屏,三关护卫神京,是京畿直接管辖的畿辅内边。

到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至抗日战争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由原来的刀枪剑戟改变为洋枪大炮。旧关虽失去了当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特有功能,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旧关是晋东门户,军事防御重点。八国联军攻打旧关时,大同总兵刘光才和平定知州蜜昌墀在旧关城楼上决心和旧关生死共存,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忻口太原之急,晋东战役旧关争夺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旧关仍被日本军倒取,加速了忻口战役和太原战役的失败,从古到今旧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战役的兵家必争之地。

历代君臣名人墨客咏旧关诗

1.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氏,名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满族,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二位皇帝,通称康熙皇帝,清康熙帝西巡路经此地,赞叹此关的雄伟,赋《过固关》诗一首:“鸟道入云中,风光塞漠同,人依险地立,城自越山丛,俗朴观民舍,才多壮士雄,芹泉连冀北,回首指青聪。”

康熙把旧关道路之奇,风光之异,民风之淳,以及路过旧关的感慨,表现的淋漓尽致,指明了旧关这一咽喉要塞在护卫京都安全上的重要战略地位。

2.“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碑文七律诗

山西省平定县政协在收集、编撰《平定碑刻文选》资料过程中,获悉县境内有一代廉吏于成龙手书碑刻的线索,当即组织文史工作者查找。前不久,终于在旧关村古关隘处发现了碑刻实物。此碑高149厘米,宽73厘米,青石质地。古碑虽已被撞为3截,但其中最易失散的一小块经退休教师王国林收藏保护而能显现原貌。经初步考证,此碑确系于成龙手书行草。

碑文落款刻有两枚印章,一是“于成龙印”,一是“北溟氏”。据《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康熙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康熙十七年,迁福建按察史。经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上疏荐举清廉能干全省第一而升授布政史。康熙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碑文是一首七律诗:“行行复过井径口,白发皤皤非旧颜;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短短数语,简述了其不平凡的仕途经历,又抒发了其感戴皇恩、忠君爱民的报国之志。诗中最后一句“于今一别到三山”所指的“三山”,在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而得名。长江从西南而来,此山突出江中,当其冲要,为江防要地,亦作南京别称。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佳句。据此,于成龙别故土,到三山,应是其赴两江总督任地南京。

碑文题刻时间为壬戌仲春,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农历二月。康熙二十年,于成龙进京朝觐,召见询问政事,康熙表扬其为“清官第一”。这一年冬天,于成龙向圣上请假,为母亲办理丧事,皇帝下诏表扬批准。没多久,于成龙迁升两江总督,时年65岁。次年,于成龙葬母事毕,辞乡赴任,出固关离晋之时,心潮难平,有感而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