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疑山赋
释义

作品名称:九疑山赋

创作年代:宋代

文学体裁:散文

作者:黄表卿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九疑山赋

创作年代:宋代

作者:黄表卿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诸古以为据,考其图而可知。龙驾不还,万世衣冠安在?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载尧天而身属尧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数十年千百载之遐迹遗踪,三十六七十二之洞天福地,此则居其一也。何为渺茫,彼乃疑其九焉?见诸图志,父老常言,迄今以传,巫中黔中,属于楚之邦,吴之境;零陵舂陵,分于秦之后,汉之前。仙踪显天皇之始载,郡名标贞观之初年。地方千里,而物外胜地;天南一角,而壶中有天。攀断龙髯[1],黄鹤莫留于仙驭;空遗虎鼎,白鸦犹养于元田。八井俱涸,而一井涌泉;九峰齐高[2],而三峰压众。桂林杞林,左右森列;石楼石城,东西护送。有朱明,有华盖,而簇成萼绿一华[3],曰娥皇、曰女英,而对笑桃花一洞。下临玉琯,依稀玉琯之吹鸾;上有箫韶,彷锦箫韶之来凤。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沂潇浦,登疑岭而望苍梧。洒西江之泪兮,斑斑之纹竹千亩;奏南风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数株。三麓床中,丹炼九转;万岁山上,声齐一呼。所以尚书已有陟方之语,至于史记广为考古之图。乾坤大而圣境亦宽,日月长而仙家不老。碧虚岩前,千怪万状;紫霞洞中,十洲三岛。六月无夏,惟木惟石;四时有春,非花非草。兹境为胜,异时可考。经藏石室,隐然六甲之护持;亭立仙梯,宛若五丁之开道。客难之曰:“舜居蒲坂,本属乎冀之北;舜卒呜条,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无本不立,非文熟稽。有舜江则可浣可漱,有舜坛则可扳可跻。月披兮明月上,云阁兮白云齐。九溪源下之流派,万丈天边之石梯。鸟篆穹碑[4],刺史元公之笔;电文遒字[5],舍人李蟠之题。余应之曰:“百岂无于一二,十未丧其八九。紫霞高卧,前后十四辈;白日飞升,小大三百口。不然,是赋也何为作焉? 以代门下抠衣而藉手。”

作品注释

[1]攀断龙髯:攀折断了龙的胡子;髯,胡子。

[2]九峰:九疑山共有九座山峰,分别是舜源峰、桂林峰、杞林峰、石楼峰、石城峰、朱明峰、娥皇峰、女英峰、箫韶峰。舜源峰居中,拔地而起,其余诸峰如众星拱月,争相簇拥,古木苍翠,风景秀美。

[3]萼绿一华:环列在花的最外面一轮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萼,花萼。

[4]鸟篆穹碑:相传在九疑山的最高峰三分石顶上,有古人留下的铜碑,据说是舜帝南巡时亲笔题写,其字如鸟爪,模糊而无人能够辨识。

[5]电文遒字:指九疑山历代文人骚客的题词石刻,许多文字,写得龙飞凤舞,遒劲有力,如雷电留下来的印痕。

作品赏析

该文是黄表卿描写家乡名山九疑的一篇代表作。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章体裁,在汉魏六朝时比较盛行,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可抒情说理。《九疑山赋》中,写景注重整体,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叙事从古到今,条理清晰,通篇既有诗歌的韵味,又有散文的潇洒自如。对仗非常工整,如:“攀断龙髯,黄鹤莫留于仙驭;空遗虎鼎,白鸦犹养于元田。”“浮湘江而沂潇浦,登疑岭而望苍梧。”“洒西江之泪兮,斑斑之纹竹千亩;奏南风之琴兮,戛戛之古松数株。”“碧虚岩前,千怪万状;紫霞洞中,十洲三岛。”“六月无夏,惟木惟石;四时有春,非花非草。”说明作者对这种体裁的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作者简介

黄表卿,永州宁远人。宋代进士。曾任天河县县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