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九仙糕
释义

九仙糕,由莲实、山药、白茯苓、薏苡米、炒麦芽、炒白扁豆、柿霜、白糖、糯米粉等制作而成。 制作方法: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功效用应用:健脾胃,滋肝益肾,幼儿增智。适用于脾胃虚弱,元气亏损,久不生肌等症。九仙糕可当作早餐、点心等,又是一种食疗食品。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名称:九仙糕

类别:食品

九仙王道糕

药物组成:莲肉(去皮心)4两,山药(炒)4两,白茯苓(去皮)4两,薏苡仁4两,大麦芽(炒)2两,白扁豆2两,芡实(去壳)2两,柿霜1两,白糖20两。

处方来源:《回春》卷二。

方剂功效:养精神,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补虚损,生肌肉,除湿热。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入粳米粉5升,蒸糕晒干。

用法用量:不拘时候,任意食之,米汤送下。

九仙糕 - 配方

莲子、山药、白茯苓、薏米各5克,炒麦芽、炒白扁豆、芡实各3克,白糖500克,糯米粉1000克。

九仙糕 - 制法

莲子用温水泡后去皮、心,与其他药食同放锅内,加水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30分钟,取汁,把糯米粉、白糖、药汁合匀,揉成面团,做成糕,上笼武火蒸30分钟。

九仙糕 - 功效

补益脾胃。

九仙糕 - 用法

当早餐食。

九仙糕 - 莲子

【药物名称】莲子

【英文名】Lotus Seed

【别名】无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h.的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水生草本。叶盾形,高出水面,直径25~90cm,粉绿色,下面有粗大的叶脉;叶柄有刺毛。花单生于花梗顶端,直径10~25cm;萼片4~5, 早落;花瓣多数,红色、粉红色或白色;雄蕊多数,花药线形,黄色,药隔先端有一棒状附属物;心皮多数,离生,嵌生于平头倒圆锥形的花托内,花托于果期膨在呈莲蓬头状,海绵质。坚果椭圆形或卵形。花期6~7月,果期9~10月。各地湖沼或池塘中均有栽培。主产湖南、福建、江苏、浙江、江西。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化学成分】含牛角花糖甙(Iotusine)、和乌胺(demethyl coclaurine)、莲心碱(liensinine)、异莲心碱(isoliensinine)、淀粉、棉子糖、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盐。

【性味】性平,味甘、涩。

【功用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九仙糕 - 山药

【药物名称】山药

【英文名】Common Yam Rhizome

【别名】淮山药、怀山药、山菇。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根茎。

【植物形态】缠绕草质藤本。茎通常带紫红色。单叶在茎下部互生,中部以上对生;叶片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或戟状,变异大,基部深心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花单性,雌雄异株,成细长穗状花序;蒴果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外面有白粉。花期6~9月,果期7~11月。山坡、山谷林下,或溪边、路旁灌丛中或杂草中。主产河南。

【采集】秋季或冬季挖取根茎,除去泥土、须根,切去芦头,洗净,用水浸后刮皮,反复用硫磺熏后,晒干。有的在硫磺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形,切段,晒干,打光。

【化学成分】含甘露聚糖(mannan)、3,4- 二羟基苯乙胺、植酸(phytic acid)、尿囊素(allantion)、胆碱、多巴胺(dopamine)、山药碱(batatasine),以及10余种氨基酸、糖蛋白、多酚氧化酶。

【性味】性平,味甘。

【功用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九仙糕 - 茯苓

【药物名称】茯苓

【英文名】Indian Bread

【别名】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

【来源】为多菌科真菌Poria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

【植物形态】菌核球形、长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有深褐色、多皱的皮壳。子实体平伏在菌核表面,厚3~8mm,白色,老熟干燥后变为淡褐色。管口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0.5~2mm,孔壁薄,边缘渐变成齿状。孢子长文武、近圆柱形,壁光滑。生于砂质土壤、向阳山坡的松属植物的根际;有栽培。主产云南、安徽、湖北、河南。

【采集】全年可采挖,菌核挖出后堆置“发汗”后,排开凉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分散失后,阴干。或趁鲜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

【化学成分】含茯苓酸 (pachymic acid)、块苓酸(tumulosic acid)、齿孔酸(eburicoic acid)、松苓酸(pinicolic acid)、松苓新酸、茯苓聚糖(pachyman)等。

【性味】性平,味甘、淡。

【功用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九仙糕 - 薏苡

【药物名称】薏苡

【别名】川谷,菩提子,尿端子,回回米,瞎眼子树,催生子,尿珠子,蓼茶子,薏米。

【科属】禾本科

【植物形态】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茎丛生,直立,粗壮,多分枝,基部节上生气根。叶互生,线形至披针形,长8~40厘米,宽1.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圆,边缘粗糙具短刚毛,表面绿色,背面浅绿色,主脉粗壮明显,两面无毛,叶鞘光滑抱茎。花单性同株,腋生穗状花序,雄穗在上,雌穗在下,雄小穗复瓦状排列于穗轴的每1节上,成上举或下垂的总状花序;雌小穗包藏于球形的骨质总苞内,成熟时白色,内含1颖果。

生态分布:产我国南部各省;多生于山谷、溪边、水沟边。

药用部分:全草、果实、根入药,秋季叶转黄、果实成熟时收获,全草夏秋可采用。

用途:性味甘、淡、微寒,无毒。能清心肺隔热,利小便,通经,驱蛔虫,逐水祛湿。种子能催生堕胎,治沙石热淋,消渴,水肿,黄疸,月经不调,小腹胀。又可治膨胀症,大便秘结,软脚症,小牛排白粪及猪丹毒症。用量:种仁3钱~1两。

九仙糕 - 麦芽

【异名】大麦蘖(《药性论》),麦蘖(《日华子本草》),大麦毛(《滇南本草》),大麦芽(《本草汇言》)。

【来源】为发芽的大麦颖果。植物形态详"大麦"条。

【制法】将大麦以水浸透,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经常洒水,待芽长达3~5毫米时,取出晒干。

【药材】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2.5~3.5毫米。上端有长约3毫米的黄棕色幼芽,下端有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长0.2~2.0厘米,少数无须根。表面黄色或淡黄棕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有腹沟1条。剥除内外稃后,即为果皮。果皮淡黄色,膜质,种皮薄与果皮难分离,背面基部有长椭圆形的胚,淡黄白色,长3~5毫米,腹面中央有褐色纵沟1条。胚乳很大,乳白色,粉质。气无,味微甜。以色黄粒大,饱满,芽完整者为佳。

各地均产。

【化学成分】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维生素B、脂肪、磷脂、糊精、麦芽糖、葡萄糖等。

【药理作用】麦芽因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

【炮制】炒麦芽:取麦芽置锅内微炒至黄色,取出放凉。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盾,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性味】甘,微温。

①《药性论》:"味甘,无毒。"

②《汤液本草》:"气温,味甘咸,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性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太阴、阳明,手阳明经。"

【功用主治】消食,和中,下气。治食积不消,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乳胀不消。

①《药性论》:"消化宿食,破冷气,去心腹胀满。"

②《千金·食治》:"消食和中,熬末令赤黑,捣作麨,止泄利,和清酢浆服之,日三夜一服。"

③《日华子本草》:"温中,下气,开胃,止霍乱,除烦,消痰,破症结,能催生落胎。"

④《医学启源》:"补脾胃虚,宽肠胃,捣细炒黄色,取面用之。"

⑤《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止呕吐,消宿食,止吞酸吐酸,止泻,消胃宽膈,并治妇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食性本草》:"久食消肾,不可多食。"

②《汤液本草》:"豆蔻、缩砂、木瓜、芍药、五昧子、乌梅为之使。"

③《本草经琉》:"无积滞,脾胃虚者不宜甩。'

④《本草正》:"妇有胎妊者不宜多服。"

⑤《药品化义》:"凡痰火哮喘及孕妇,切不可用。"

【选方】①快膈进食:麦芽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橘皮各一两。为末,蒸饼丸梧子大。每人参汤下三、五十丸。(《纲目》)

②治产后腹中鼓胀,不通转,气急,坐卧不安:麦蘖一合,末,和酒服食,良久通转。(《兵部手集方》)

③治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欲卧,食毕辄甚:大麦蘖一升,椒一两(并熬),干姜三两。捣末,每服方寸匕,日三、四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产后发热,乳汁不通及膨,无子当消者:麦蘖二两,炒,研细末。清汤调下,作四服。(《丹溪心法》)

【临床应用】治疗急慢性肝炎

取大麦低温发芽的幼根(长约0.5厘米左右),干燥后磨粉制成糖浆内服,每次10毫升(内含麦芽粉15克),每日3次,饭后服。另适当加用酵母或复合维生素B片。一般以30天为一疗程,连服至治愈后再服一个疗程。治疗161例,有效108例,无效53例,有效率为67.1%。其中急性肝炎56例,有效48例;慢性肝炎105例,有效60例。服药后肝痛、厌食、疲倦、低温等症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对消除厌食更显著。有效病例的肝脏肿大大多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转氨酶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服药后少数病人有口干、口苦、烦躁、腹泻等副作用。远期疗效有待继续观察。

九仙糕 - 白扁豆

【药物名称】白扁豆

【英文名】White Hyacinth Bean

【别名】峨眉豆、藤豆、羊眼豆、肉豆。

【来源】为豆科植物扁豆Dolichos lablab L.的种子。

【植物形态】一年生缠绕草本。三出复叶,先生小叶菱状广卵形,侧生小叶斜菱状广卵形,长6~11cm,宽4.5~10.5cm,顶端短尖或渐尖,两面沿叶脉处有白色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2~4朵丛生于花序轴的节上。花冠白色或紫红色;子房有绢毛,基部有腺体,花柱近顶端有白色髯毛。荚果扁,镰刀形或半椭圆形,长5~7cm,种子3~5颗,白色或紫黑色。花果期7~10月。各地有栽培。

【采集】9~10月摘取成熟果实,晒干,收集种子;生用或微炒用。

【化学成分】含蛋白质、蔗糖、葡萄糖、麦芽糖、水苏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L-哌可酸(L-pipecilic acid)、植物凝集素 (phytoagglutinin) 等。

【性味】性微温,味甘。

【功用主治】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更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九仙糕 - 芡实

【药物名称】芡实

【英文名】Gordon Euryale Seed

【别名】鸡头米、鸡头莲、刺莲。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种仁。

【植物形态】一年生水生草本,全株多刺。地下茎粗短。初生叶沉水,箭形而小,后生叶漂浮水面,圆盾形或盾状心形,直径可达130cm,上面多皱折,下面带紫色,叶柄及叶脉均多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伸出水面;萼片4,有刺;花瓣多数,紫红色;雄蕊多数;子房下位,8室,柱头圆盘形。浆果鸡头状,海绵质,暗紫红色,密被尖刺。种子球形,直径约1cm,黑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栽培或野生于湖沼、池塘中;几遍全国。主产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安徽。

【采集】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晒干。

【化学成分】含淀粉、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

【性味】性平,味甘、涩。

【功用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用于梦遗、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九仙糕 - 糯米

【异名】稻米(《别录》),江米(《本草原始》),元米(《随息居饮食谱》)。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糯稻)的种仁。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性味】甘,温。

①《别录》:"味苦。"

②《千金·食治》:"味苦,温,无毒。"

③《日用本草》:"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治消渴溲多,自汗,便泄。

①《别录》:"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

②孙思邈:"脾病宜食,益气止泄。"

③孟诜:"治霍乱后吐逆不止,清水研一碗,饮之。"

④《本草拾遗》:"主消渴。"

⑤《四产本草》:"主痔疾,(糯米)以骆驼脂作煎饼服之,空腹与服。"

⑥《食性本草》:"能行荣卫中血积。解芫菁毒。"

⑦《纲目》:"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纲目》:"脾肺虚寒者宜之。若素有痰热风病,及脾病不能转输,食之最能发病成积。"

【选方】①治三消渴利:糯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用秤一两许,水一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②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煮猪肉点食。(《纲目》)

③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沥干,慢炒热,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

④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⑤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⑥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三钱,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⑦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一两(锉),芎藭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⑧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名家论述】①《仁斋直指方》:"痘疹用糯米,取其解毒,能酿而发之也。"

②《纲目》:"糯米性温,酿酒则热,熬饧尤甚。孟诜、苏颂,或言其性凉性寒者,谬说也,《别录》已谓其温中坚大便,令人多热,是岂寒凉者乎?今人冷泄者,炒食即止,老人小便数者,作粢糕或丸子夜食亦止,其温肺暖脾可验矣。痘证用之,亦取此义。"

③《本经逢原》:"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粘滞,且利小便,以滋肺而气下行矣。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九仙糕-最佳的食疗

组成:

莲子肉120克

炒麦芽6克

炒扁豆6克

芡实6克

山药120克

茯苓120克

薏苡仁120克

柿霜30克

白糖60克

制作:上述九样主料细末,入粳米粉3000g,蒸饼,晒干。

服法:随意食用,米汤送。

功效:补脾益气,养神扶元。

主治:脾胃虚弱,身体消瘦。

方解:方中山药、薏苡仁健脾补肺,固精益肾,茯苓益脾和肾,宁心安神,莲子肉、芡实补脾之气而固精,扁豆、麦芽开胃益脾,柿霜养胃阴除邪,再配以砂糖、粳米便会久补而无伤阴助热之弊。从而达到养元气、益脾胃、延年驻颜之目的。本方最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