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成宫醴泉铭碑帖 |
释义 |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帖》是唐代碑刻。由魏征撰文,欧阳询书。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唐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楷书24行,行49字。 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 简介传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旧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身和碑首连成一体,碑首有六龙缠绕。正面隶书“九成宫醴泉铭”六个大字。碑座已经破损。 九成宫遗址九成宫遗址,在今陕西麟游县(在西安西北160公里处)城西2.5公里,原为隋之“仁寿宫”,唐贞观五年(631)加以扩建,更名“九成宫”,并置禁苑、武库及宫寺。“九成”之意:“成”训“重”,“九”训“多”,“九成”形容多层,高峻。“铭”,文体之一,多用韵语,如作山川、宫室、器物之铭前面多用散文叙述,然后是韵语铭文。《九成宫醴泉铭》撰作和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夏历四月,全文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 当时长安城水源困乏,宫中用水全靠从河道里“以轮汲水上山”。公元632年,李世民在九成宫四城之阴散步时,发现有一块地皮比较湿润,用杖疏导便有水流出。于是掘地成井,命名为“醴泉”,意思是水跟美酒一样香甜。大家极为高兴,认为是祥瑞之兆。于是由魏征撰写铭文,欧阳询执笔写字,匠工刻于石上。 历史资料魏征铭文记述了九成宫建筑的宏伟,全文详细的记述了九成宫跨水架楹/绝壑为池/高阁周建/长廊四起的宏伟建筑,热情地歌颂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武治功。特别的是铭文后半部,它是魏征发挥的治国安邦的政治主张,至今犹有借鉴价值。“黄屋非贵,天下为忧”,“居高思坠,持满戒溢”的名句就出于此碑。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宋曾巩在《九成宫酯泉铭·跋》中称:“九成宫乃隋之仁寿宫也,魏为此铭,亦欲太宗以隋为戒,可以见魏之志也”。这是持满戒溢的千古名训,也对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正文九成宫醴泉⑴铭,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⑵。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⑶,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⑷,此则隋之仁寿宫也⑸。冠山抗殿⑹,绝壑为池⑺,跨水架楹⑻,分岩耸阙⑼,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⑽,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⑾,下临则峥嵘千仞⑿,珠壁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奢⒀,以人从欲⒁良足深尤⒂,至于炎景流金⒃,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⒄。 注释⑴醴泉:甘美的泉水。 ⑵秘书监:掌管朝廷图书典籍的长官,以少监为其副职。检校侍中:兼领门下省侍中,此为加官。唐代中央政府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门下省负责审诏署奏之事,其长官称“侍中”。“秘书监检校侍中’,即秘书监兼任门下省侍中。敕:皇帝旨意。钜鹿郡公:钜鹿为封地,郡公为爵号,位在国公之下,县公之上。⑶维;语气词,无义。 ⑷乎:于、在。 ⑸隋:隋文帝杨坚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改随为隋,以为国号。 ⑹冠山抗殿:冠,覆盖。抗,举兴。 ⑺绝壑为池;绝,截堵。壑,山谷。池,既指地沼,也指宫外之护城河。 ⑻楹:柱,实指桥柱。 ⑼分岩耸阙:分,开辟。岩,险峻之地。阙,在宫门外筑二台,在台上建楼观,中央阙而为道,故谓之阙。 ⑽栋宇胶葛:栋,屋之正中;宇,屋之四垂。栋宇,泛指房屋。胶葛:错杂貌。 ⑾迢递百寻:迢递,高远貌。寻,八尺为寻。 ⑿峥嵘千仞:峥嵘,高峻也。仞,八尺为仞。 ⒀穷泰;泰,侈也;穷泰,过度奢侈。 ⒁以:因。从:纵。 ⒂尤:责备。 ⒃炎景流金:炎景,暑天之酷热。流,熔化。 ⒄汉之甘泉不能尚也:甘泉,汉之甘泉宫,在陕西淳化县西北甘泉山,原为秦之离宫,汉武帝时增广之,周长十九里,作为避暑行宫。尚,加,超过。 译文贞观六年夏历四月,皇帝在九成宫避暑。这里原是隋代的仁寿宫。覆盖着山野而兴建宫殿,截堵山谷以形成池沼和护城河。跨水立柱以架桥,辟险峻之地建起耸立的双阙,周围建起高阁,四边环绕长廊,房舍纵横错杂,台榭参差交错;仰望高远可达百寻,俯看峻峭亦达千仞,辉煌如珠玉相映,金色和碧色交辉,其光彩能灼云霞,其高峻能达日月。看他兴建宫殿使山移润回,极尽奢侈之能事,因为人们的这种纵欲态度,实在应该痛加责备。至于当热度可以溶化金属的酷热暑天,这里却无闷湿蒸热的气温;微风徐徐吹来,带来清凉的舒适,确是居住的好场所,实为调养精神的胜地,汉代的甘泉宫是不能超过它的。 评价《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七十五岁的作品,最能代表他的书法水平,《宣和书谱》誉之为“翰墨之冠”,赵孟頫说:“清和秀健,古今一人。” 九成宫醴泉铭碑的珍贵,不仅是由于碑文撰写的好,书法也很美,携刻更精,因此被称为三古绝碑。醴泉铭碑凝结了欧阳询一生的书艺修养,是他从书一生的代表杰作。据《旧唐书》记载,此碑落成之后,欧阳询名声大作,不仅国内学书着视为范本楷模,而且高丽国也派大使来学习他的书法艺术。明/清之后,拓此碑着络绎不绝,其县志上曾记载,订咚之声,昼夜不熄。后来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早年捶拓者为显示自己拓片的珍贵,故意将字损伤,使古碑伤痕满布,所以早年的拓片特别珍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