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韭山列岛 |
释义 | 韭山列岛位居舟山群岛最南端,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个著名列岛,以主岛南韭山岛而得名,地处北纬29°22′30″—29°28′36″、东经122°09′18″--122°15′24″。东临东海,西隔牛鼻山水道与大陆相望,距大陆最近点爵溪街道所辖之长嘴头18.5公里,列岛由76个岛礁组成(其中岛屿28个,礁48个),较大的岛屿除南韭山外,还有积谷山、官船岙、蚊虫山、马补山、大青山、上竹山、中竹山和下竹山等8个,此9个岛屿亦称“九山”,呈东北—西南向排列,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敞10公里,岛礁面积为7.3平方公里。 韭山列岛及其附近海域生物类群丰富,具有珍稀、典型、濒危的国家级、省级海洋保护生物。诸个岛礁呈弧形分布的环状区域及其周围海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的较大种群分布区;列岛附近海域特别是南韭山岛周围海域为大黄鱼主要产卵场所及其苗种资源主要保护区;列岛以东是带鱼的主要产卵场;列岛北部海域为曼氏无针乌贼产卵,索饵及其幼体保护区;韭山列岛是我省比较重要的水鸟繁殖和停息点,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种,省重点保护鸟类7种,其中黑尾鸥、中白鹭在此形成了较大的繁殖种群;积谷山、官船岙等8个岛礁为韭山列岛岛礁保护区,区域内有良好的生态系,是各种潮间带生物和岩礁性鱼类栖息的优良天然场所,也是各种鱼类和软体类动物的天然隐蔽和产卵育幼场所。 韭山列岛国家级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经省人民政府[2003]60号文件批准建立。它的地理坐标为:A:29°32.4′N,122°3.3 ′E;B:29°32.4′N,122°29.2 ′E;C:29°16.2′N,122°3.3 ′E;D:29°16.2′N,122°23.5 ′E。该保护区以韭山列岛为中心设立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总面积为1149.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由南韭山小东岩、官船岙、黄礁、上竹山、麒麟头、大青山、将军帽、南耳朵、马补山、蚊虫山小礁、南韭山乌贼山咀西侧连线组成的范围,面积为58.84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5.1%,缓冲区为核心区外3公里的海域范围,面积为113.75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9.9%,实验区为976.91平方公里,占85%。 保护对象为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江豚、黑尾鸥以及岛礁生态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