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镜像神经应激反应
释义

感性悟性源于大脑“镜像神经

意大利科学家实验发现,大脑中存在一种迄今未曾认识的“镜像神经”,人类的学习过程、感性、悟性以及与他人产生共鸣等可能都与此有关。

关于镜像神经的实验

意大利帕尔马大学雷索拉奇教授在一次猴子实验中,让猴子听撕纸和铁棒掉在地上的声音,结果发现猴子大脑中负责撕纸和扔东西的神经立刻活跃起来。在另一个有关猴子大脑功能的实验中,专家们在休息期间吃冰淇淋时无意中发现,此时猴子正望着专家们手中的冰淇淋垂涎欲滴,猴子脑细胞的监测数据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专家们进一步分析得知,猴子准备取食时,大脑中相关联的区域会活跃起来,不过此时只是看在眼里,并未付诸实际行动。于是他们猜测,大脑中存在一种迄今未曾认识的神经细胞。仅凭看到他人的取食动作,这种神经细胞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就像大脑中的一面镜子,不断假想复现他人的动作,“镜像神经”由此得名。

镜像神经应激反应

美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镜像神经”不仅与视觉有关联,也与听觉相关。目前,除脑神经专家外,哲学和心理学的专家也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但现在的科学技术还无法直接研究人类大脑。科学家猜测,人类大脑里可能与猴子一样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若果真如此,人的感性、悟性这类无形的难以把握的性质,就可以通过“镜像神经”这一线索在大脑里找到关联机理。比如,一个人之所以会与他人的思想产生共鸣,可能就是由于“镜像神经”的存在,使其可身临其境般感受对方的悲喜。这种悲喜情感的共有正是维系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人的社会性很可能也同样受制于“镜像神经”。

学习过程中大脑内的活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大多数专家认为学习过程与“镜像神经”息息相关。母亲与婴儿绵绵絮语时,婴儿大脑内的细胞就会靠“镜像神经”再现母亲嘴唇的动作,如此反复,婴儿就学会了说话;看着父母的体态、手势,婴儿逐渐学会各种动作。一些专家认为,如果能将“镜像神经”这一应激反应人为再现,就可用来培训机器人神奇的语言学习能力。 (胡连荣 编译)

其他

另外,在最新美剧《House.MD》season3ep22 07:37中提到本词条的解释。剧中比喻为:某人打哈欠时,对面的人也同样打哈欠。此为“镜像神经应激反应”。原始台词:我刚才说的话题很有趣,你打哈欠不是因为闷....我没打哈欠,不是镜像神经应激反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9: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