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静静的嘛呢石 |
释义 | 静静的嘛呢石(The Silent Holy Stones )是2006年6月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制作的讲述西藏地区一对喇嘛父子平凡生活的记录片,编剧、导演万玛才旦。影片讲的西藏僧侣,没有奇观异景,没有炫目的藏域风情,却有一种难得的淡定的真实。枯寂是一种韵律,枯寂中的不安也是一种韵律。本影片获得了第2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 基本资料中文片名 静静的嘛呢石 外文片名 The Silent Holy Stones 影片类型 纪录片 / 剧情 片长 102分钟 国家/地区 中国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藏语 色彩 彩色 演职员表导演 Director 万玛才旦 编剧 Writer 万玛才旦 演员 Actor 确赛 洛桑丹派 上映日期中国 China 2006年6月1日 中国 China 2007年2月18日 制作发行制作公司 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 Youth Film Studio of Beijing Film Academy [中国] 发行公司 北京喜玛拉雅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中国] 剧情简介藏历新年即将临近,老喇嘛和小喇嘛准备过年。傍晚时分,小喇嘛去小活佛家帮忙,看了一会儿电视里放的新闻和藏戏《智美更登》,被深深吸引。 除夕之夜,小喇嘛高兴地向老喇嘛谈起在小活佛家看电视的事,老喇嘛向小喇嘛讲了智美更登王子的故事。 大年初一,小喇嘛的父亲来寺院拜年,顺便带小喇嘛回家过年。小喇嘛的父亲给了即将去拉萨朝圣的老喇嘛一些盘缠,并祝他一路顺风。去拉萨朝圣是老喇嘛十几年来的心愿,就要实现了,老喇嘛十分高兴。临走时,老喇嘛嘱咐小喇嘛必须赶在初三下午回来,因为从初三下午开始是祈愿大法会。 回家途中,父亲告诉小喇嘛哥哥做生意买了一台电视机和VCD机,并买了全套的《西游记》光盘。小喇嘛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嚷着回去要看。途中,他俩还顺路看了老爷爷的朋友刻石老人,老人答应送给小喇嘛一块刻有六字真言的嘛呢石。 回到家,小喇嘛便盯着电视机看《西游记》,不做别的。但很快,太阳能电池没电了,小喇嘛没能继续看电视…… 幕后制作导演阐述 1.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我的故乡,经常有一些人用文字或影像的方式讲述我的故乡的故事,这些使我的故乡一直以来蒙上了一层揭之不去的神秘的面纱,给世人一种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或蛮荒之地的感觉。这些人常常信誓旦旦地标榜自己所展示的是真实的,但这种真实反而使人们更加看不清我的故乡的面貌,看不清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不喜欢这样的“真实”,我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发生在故乡的真实的故事。 2.二十世纪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藏这块在世人眼中封闭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高原净土也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经历的变化在表面上看好像不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这块以拥有完整的传统文化和固守这种传统文化而著称于世的神秘净土,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现代文明的气息熏陶着。这种异类文化的熏陶必然会使这个地域发生一些变化, 3.我想通过讲述这个故事,表现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偏远的山区表面的平静下,不知不觉地发生着的一些不平常的变化,表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渗透,纯朴的人们对信仰的虔诚,纯朴的人们之间纯朴的亲情。 影片策划背景 神秘美丽的西藏以其独一无二的文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西方人尤其有着浓重的“西藏情结”,在他们看来,东方的神秘主义,莫过于西藏这块圣地净土,雪域高原,就是消逝了的香格里拉。因此,西藏,这个世界的屋脊,从文化产业的角度来说,就具有无与比拟的商业价值。西方娱乐业对此早有认识,尤其是好莱坞,仅在1997年一年,就以西藏为背景,拍摄了七部影片。其中虽有国际社会参与策划的政治目的,但依然可以看出,西藏题材、西藏概念、西藏文化的确是国际文化市场的金矿。中国电影人其实也早就把目光对准了西藏,但由于主创人员对西藏文化隔膜,几乎没有一部文化成功和市场认可的作品。 基于此,我们策划制作这样一部主创人员全部为藏人的“本土电影”或者说“民族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展示“原汁原味的西藏”。一方面,我们基于国际市场的考虑,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电影事件,向世人展示西藏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变迁,展示这个高原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色。 影片花絮奖项:第25届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推荐指数:★★★☆ 影片评价大风中索巴老人的帐篷。嘛呢石列在帐篷的旁边,被冬日的寒风猛烈的刮着。 小喇嘛的师父等了十年,终于等到了可以去拉萨朝圣的日子,他明年开春就要出发,走那条长路;所有的人都在关心他朝圣的事情。小喇嘛有一张敦厚沉静的脸,他仔细地擦拭着铜灯,心里想着就要带他回家过年的父亲;他擦灯格外仔细,因为师父说这能够给他带来智慧。 村里的庙堂刚刚演出完《智美更登》,慈悲的王子把他的三个儿女施舍给了婆罗门。台下的老人纷纷落泪。表演结束,所有的演员齐聚舞台穿着戏服齐齐整整地辉煌地站立。这时中间一个男演员说“把录音机拿上来”,然后挎着录音机按下播放钮,鼓噪的迪斯科解体了这一切。 老人们在埋怨声中很快退去,小喇嘛走到庙堂的门口,又回过头来,戴上孙悟空的面具孑然而立,凝望着正在喧闹着的人群。 小喇嘛和父亲用马驮上电视机和VCD,绕道返回寺庙,路上放羊人告诉他们,索巴老人在大风中的帐篷里死去了。他们走到帐篷时,风依旧很大,人们在风中清理着老人的遗物,场景却像在清理着一片废墟。人们找到一块未完成的六字真言的嘛呢石,放到了小喇嘛手里。 小喇嘛回到寺庙,先是戴上孙悟空的面具给师父看,然后告诉师父索巴的死讯。二人到庙殿为老人念佛。之后,他们打开电视机,开始看唐僧喇嘛的取经故事。 小活佛也要看唐僧喇嘛,于是小喇嘛有了一件跑片的工作;拿着光盘在荒凉的山路上奔跑,上下来回。 师父原本打算自己独自一人去拉萨朝圣,后来不知何故地,突然决定带小喇嘛一起去。 初三的下午就是祈愿大会。 小喇嘛在山坡上注视着带着光盘归去的父亲,而山间已经变得寂静,因为僧人们都已经进入大殿,仪式即将开始。小喇嘛快速地奔跑下山,一个人在庙宇之间穿行,脚步引起了山谷的回音。 到了。小喇嘛在雄浑的大殿屋檐下显得如此渺小。他急急地踏入,脱下靴子,在队列中盘坐。奔跑使他呼吸困难,他气喘吁吁的模样在仪仗中间显得不协调。然而众喇嘛诵经的声音越来越浩大,盖住了一切;佛殿庄严的漆黑笼罩了整个屏幕。 影片讲的西藏僧侣,没有奇观异景,没有炫目的藏域风情,却有一种难得的淡定的真实。 枯寂是一种韵律,枯寂中的不安也是一种韵律。枯寂与躁动的比照让这种韵律显现:矛盾如戴着孙悟空面具的沉静的小喇嘛,摇摆如大风中索巴老人的帐篷。而影片最后,去拉萨朝圣的机会如同一道命运的意旨,让我们隐隐地期待信仰何时让那份不安最终淡去,印度和拉萨如何让孙行者和小喇嘛得到各自最后的幸福。 西游记VCD是一件奇特的事物,是一条世俗和信仰之间敏感的线。它寓言一般地连接了两个世界并吸引了我们的关心,让人感受到小喇嘛的呼吸,感受到信仰的未必浓烈,却最纯净真实的形态,一种纯真的感觉,看完之后,感觉到高原之上的一种智慧,大自然的智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