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扬楼 |
释义 | 景扬楼是兰州市唯一现存正常经营的百年餐饮老店。现主要经营地道的淮扬、川粤、京帮和陇菜而名扬大西北。创建于清光绪壬寅之秋(1902年秋天),涵育于长江运河之滨(扬州),兴盛于高原黄河之畔(兰州)。体承淮扬菜系,精细雅致、委婉灵秀一钵。兼容陇菜粗犷雄浑、淳朴自然之特色,浩荡百年、代有名师、驰于西北、盛名远扬,真可谓:淮扬奇葩、盛开西域。于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经审评并颁发“中华老字号”企业证书,于2002年被中国烹饪协会颁发“中华餐饮名店”。 基本介绍1902年,扬州御厨王钰发在辕门桥西的多子街 开办“景扬楼”;1958年,为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景扬楼”从扬州举店迁徙来兰;1998年,“景扬楼”被中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2005年5月,投资百万元装修升级改造;2005年8月,出于酒泉路拓建工程之需,“景扬楼”动迁;2005年11月,“景扬楼”在武都路重新找到落脚点;2006年6月,总营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总投资约2000余元的“景扬楼”新妆纳客。 从1902年创建至今,淮扬名菜馆景扬楼已经走过了104载春秋,这其中的荣辱早已为历史积淀。“浴火重生”后的景扬楼开业之初就生意红火、宾客盈门。2006年,重新装修后的百年老店景扬楼,总营业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总投资2000余万元,雄伟壮观的飞檐翘角门楼和内部精致而婉约的装修风格,无不渗透着其发源地———扬州的江南风韵。而其菜品在传承淮扬菜系精细雅致、委婉灵秀之一体的风格的同时,兼容了陇菜粗犷雄浑、淳朴自然的特色。已盛名远扬的景扬楼将会为服务兰州市民和城市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历史发展1958年为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景扬楼从扬州迁到兰州 。“景扬楼”来兰州后,历经多次装修建设和再次迁址复业,现坐落于兰州市城关区武都路323号。外观飞檐巍峨、包蕴雄秀、博雅堂皇;三层营业楼内设豪华包厢近30间,百人多功能厅一间,400人宴会大厅一座。全楼面积2600多平方米。设施豪华雅典、功能设备齐全是省会都市兰州接待国内外宾客、亲朋挚友、相聚佐餐的上佳之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景扬楼”。景杨楼创建于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秋天),出生扬州的清宫御厨王钰发深受江南盛世文化熏陶、十分推崇诗词曲艺、园林古典等文化。王老先生鉴于“景以文传、文以景扬”为理念,“景扬楼”便应运而生,即在扬州当时的闹市区辕门桥西多子街(现甘泉路)创办了景扬楼。 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景扬楼”第二代传人王长山,后来改名为王少山,毕业于北京很有名气的翠文中学,回到家乡管理家族产业,成为“景扬楼”的第二代传人。 1958年,为响应党和国家“支持大西北建设”的号召,王少山毅然带领众位师兄弟肖步奎、杨桂林等高厨,将扬州“景扬楼”总店整体搬迁至西北兰州。兰州市政府对“景扬楼”名店迁兰给予高度重视,特批兰州最繁华的中央广场黄家园为店址,从此“景扬楼”这一百年老店就与兰州近半个世纪多的发展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七十年代,兰州市商业局批准翻建“景扬楼”特请中国著名城市建筑大师任震英规划设计,对“景扬楼”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全方位的建筑和装修,形成了有江南建筑风格、古香古色的酒店。第三代传人屈照树继续发扬“以景文传、文以景扬”的“景扬楼”创立旨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奋发、大胆拼搏、不断探研,求新求异、索取硕果。 景扬楼正处在万象更新、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景扬楼人将会以百倍的信心、不懈的努力,发扬光大“景以文传、文以景扬”的经营理念,为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把新鲜血液输入到西域的商贸经济动脉中,拨动经济杠杆,搞活经济,促进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名人往来早在光绪28年(1902年),出身扬州富甲名门的御厨王钰发老先生深受江南盛世文化熏陶,正是寄予“景以文传、文以景扬”的文化理念和对淮扬菜的独 到见解,在扬州瘦西湖畔辕门桥西的多子街创办了流传至今的“景扬楼”这块金字招牌。1917年,他的儿子王少山继承父业,成为景扬楼第二代传人,由于深得父亲真传,加之对淮扬文化和烹饪技术的浓厚兴趣,其研制出的菜品色、香、味、形、意俱佳,经营不久,“景扬楼”就名噪扬州,食客云集。据说,当时蒋介石、宋美龄、于右任等政界要人也曾留恋其间,各路文人墨客更是纷至沓来。 景扬楼这一蜚声中外的淮扬名店,举店迁徙来兰后,落户于当时最繁华的酒泉路北段中央广场。初到西北,“景扬楼”不可避免地遭遇了气候干燥、原料品种单一等诸多问题,但这些丝毫没有动摇王少山和他的高厨要给兰州人一份正宗淮扬菜的信念,很快“景扬楼”在金城众多酒店中脱颖而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在兰州,要能去景扬楼吃顿饭简直是件无尚荣耀的喜事。“景扬楼”再次成为接待各方政要和外宾的重要场所,它的美名更是频频亮相于港台各大媒体。 1993年,王少山的关门弟子屈照树接任“景扬楼”第三代掌门。由于体制、管理、历史等诸多因素,当时正是“景扬楼”经营最为惨淡的日子,月营业额不足4万元的“景扬楼”已经很难维持酒店的正常运转。14岁就进店学艺、有5年烹饪学讲师经验、6年国外大使馆厨师长任职的屈照树一上任就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带领的“景扬楼”全体同仁的齐心协力下,酒店业绩从原先的月营业额不足4万元跃升为80余万元,这中间只用了短短8个月的时间,要知道,这在当时看来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天文数字,但屈照树做到了。接下来的发展便水到渠成,势如破竹。20多间包厢,600个席位,几乎天天爆满,甚至出现连续翻台的繁荣景象。 淮扬菜系景扬楼以淮扬菜为看家菜系,受到了名人的很多推崇。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泽民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明清时期,淮扬宴席的发展形成一个高潮。明万历年间《淮安府志》记载:“淮安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这“制度”之中,就包括饮宴规格、规矩。清代康熙年间的《淮安府志》中则记载:“涉江以北,宴会珍错之盛,淮安为最。民间或延贵客,陈设方丈,伎乐杂陈,珍氏百味,一筵费数金。”乾隆、嘉庆年间,有关淮扬宴席的记载更多。 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今江苏楚州,下同)为代表,“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中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而淮菜在隋唐之际便已是驰誉神州的中国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景扬楼的淮扬菜选料严谨、因材施艺;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这种因时而异的准则确保盘中的美食原料来自最佳状态,让人随时都能感遇美妙淮扬。十分讲究刀工,刀功比较精细,尤以瓜雕享誉四方。菜品形态精致,滋味醇和;在烹饪上则善用火候,讲究火功,擅长炖、焖、煨、焐、蒸、烧、炒;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著名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大煮干丝、三套鸭、水晶肴肉、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其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