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希珍 |
释义 | 景希珍(1930—2010.7.7),山西省洪洞县人,194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吕梁九分区五十六团担任班长、排长、参谋,参加解放太原,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参加解放天水,后被安排到教导团参加学习,后调入兰州军区,1949年底调入国防部办公厅;1950—1966年担任原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的警卫参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检察院副检察长、总参原离职休养干部管理处政委等职;著有《在彭总身边》(丁隆炎执笔)、《跟随彭总》(李太友整理)等。 中文名:景希珍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洪洞县 出生日期:1930年 逝世日期:2010年7月7日 职业:原彭德怀警卫参谋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在彭总身边》(丁隆炎执笔)、《跟随彭总》(李太友整理) 人物简介景希珍(1930—2010),生于山西省洪洞县北营村,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在吕梁九分区五十六团担任班长、排长、参谋,参加了解放太原的战斗,后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参加了解放甘肃天水等战斗,随后被组织上安排到教导团参加学习并任参谋,后调入兰州军区,1949年底调入国防部办公厅。 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后景希珍担任彭德怀(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的警卫参谋至1966年。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罢官,他在迁往京郊的挂甲屯吴家花园居住前劝告景希珍、綦魁英(秘书)、赵凤池(司机)等工作人员离开自己——他不愿影响上级组织对他们的提拔任用,但是景希珍等三人坚决不愿离开,表示要永远追随彭德怀。 1965年底,景希珍等随担任西南大三线建设副总指挥的彭德怀前往四川成都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彭德怀遭受冲击,被红卫兵揪上火车押往北京批斗,景希珍、綦魁英拼命挤上火车,暗中保护他们已经跟随多年的彭德怀,彭德怀在车厢见到他们时感动得泪流满面…… 景希珍因彭德怀冤案牵连而在四川省分配工作,1970年开始担任四川省资阳县人民武装部助理员、副部长、政委等职。 1978年12月,彭德怀的冤案平反昭雪后,景希珍和綦魁英带着彭德怀的骨灰盒从成都乘坐飞机回到北京,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彭德怀、陶铸同志追悼大会。 景希珍于1979年春天调回北京,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检察院副检察长、总参离职休养干部管理处政委等职务,1989年7月离休。 景希珍怀着对彭德怀元帅的深深怀念之情,亲自口述了《在彭总身边》(丁隆炎执笔、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跟随彭总》(李太友整理,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书,这一类怀念彭德怀元帅的书籍出版后在全国反响巨大。 2010年7月7日上午10点25分,景希珍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在北京301医院不幸逝世,享年80岁。 人物轶事护送彭德怀元帅骨灰魂归北京 1978年12月22日清晨,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突然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的电话通知:“已派中国民航飞机来接彭德怀同志的骨灰,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降落,彭总的骨灰要安全送到北京,24日中共中央要为彭德怀同志召开平反昭雪追悼大会……” 四川省委秘书长张振亚立即将值班报告送给省委书记杜心源阅示,杜心源指示立即派人将彭德怀的骨灰从东郊火葬场取回,轻轻地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然后领着在场的人站成一排,脱下帽子,沉痛地说:“让我们向彭总三鞠躬吧。”简单的悼念仪式结束后,杜心源又向几个人交待说:“刚才已经与北京电话联系过了,下午必须将骨灰运到北京。这里正通知在家的省委常委与成都军区、省军区的领导同志到会议室,向彭总的骨灰告别。你们快把彭总的骨灰盒移到会议室。振亚你去机场看看,飞机大约快到了。”所有参加告别仪式的人,听到消息后都大吃一惊,他们走进会议室,一些老同志看到桌上用红绸包裹着的彭总的骨灰盒,忍不住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杜心源简单地讲了几句,就领着大家向彭总的骨灰三鞠躬,并围着彭总的骨灰盒绕场一周,向英灵告别。 张振亚赶到双流机场时,见一架民航飞机已停在机场上。他又根据省委的指示,与中央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央组织部通话联系,请示骨灰如何送到机场?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傅学正在电话中告诉他由在成都的彭总原秘书綦魁英、警卫参谋景希珍两位军人将彭总的骨灰护送到北京,并已通知了成都军区。 綦魁英、景希珍当时接到通知正准备乘12点的飞机去北京参加彭德怀的追悼会,一辆吉普车突然停在传达室门前,下车的是省军区政治部的一名干事,他对綦、景二人说:“中央军委办公厅来电话,让你们把彭总的骨灰盒带到北京,飞机正在双流机场等着你们。” 綦魁英、景希珍二人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从“文革”爆发后他们在北京的火车上与老首长被迫分别之后一直便在四川工作,但没有想到跟随彭德怀的骨灰竟会一直放在四川成都,还让他们带到北京去,二人惊醒之后,不由得都是泪流满面。时间不容许他们多想,连忙问这位干事:“彭总的骨灰盒现放在何处?” 对方回答:“我也不知道,是成都军区政治部通知我们的。你们立即随我到成都军区政治部去。”干事说完,便拉了俩人上了车,飞一般地向成都军区方向驶去。 到成都军区后,政治部一位副主任立即带上綦魁英、景希珍二人赶到省委大院,张振亚向他们扼要介绍了当年彭德怀的骨灰盒送到成都的情况。綦魁英、景希珍见到彭总的骨灰盒一下扑了上去,泪如泉涌,悲痛欲绝! 张振亚说:“我们刚才接到中央军委办公厅的电话,让我们把彭总的骨灰盒送到成都双流机场,交綦、景二位带到机场并护送至京,你们正好来了,一定要安全送到。” 这时,楼外站着的省委机关干部越来越多,大家默默地看着綦魁英小心翼翼地捧着装有彭总骨灰盒的手提包走向汽车,目送着彭总英魂离去。 为了安全护送骨灰,中共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四川省军区领导未到机场送行。张振亚与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陪同綦魁英、景希珍等同乘一辆面包车,经过人民南路,向16公里外的成都双流机场飞快奔去。机场负责人因事先接到电话通知,早已站在候机室门口台阶上等候。见二位军人手提提包,在张振亚等人的陪同下,疾步走来,连忙迎了上去。张振亚向这位机场负责人耳语了几句后,便将綦魁英、景希珍送上了飞机。不久,飞机便发出轰隆隆地响声,在跑道上滑翔一段后,昂头起飞了。 飞机穿过去层,平稳地在云海上空飞行。两个多小时后,机组一位负责同志手持电报走到綦魁英、景希珍的座位旁,轻声告诉他们说:“中央军委办公厅通知你们,因派专机来不及了,飞机到首都机场后,你们不要下飞机。旅客下完后,飞机还要从首都机场起飞,到西苑机场降落,你们在那里下飞机,军委首长在那里迎接彭总的骨灰。” 下午六时后,飞机抵达首都机场,旅客下飞机后,中央军委办公室副主任王承光沿着弦梯疾步走上飞机与綦、景二人见面;王承光也是彭总以前的秘书,三人无限感慨,但时间紧迫、不容许他们细谈。王承光告诉他们:“等会飞机就要起飞了,绕北京城上空一周,到西苑机场降落,在那里举行迎接彭总的骨灰仪式。” 飞机在首都机场起飞后,夜幕已经降临。北京城灯火辉煌,天安门城楼、中南海的灯光格外明亮,照引着彭总的英魂归来。 当飞机在西苑机场停稳后,舱门刚一打开,便听见迎接骨灰的队伍中传来一片哭泣声,綦魁英控制住自己悲伤的感情,双手捧着彭总的骨灰盒,站在机舱门口,此时,彭总的夫人浦安修及其它亲属彭钢、彭梅魁、彭正祥、彭康伯等沿着弦梯走上飞机。彭钢从綦魁英的手中接过伯伯的骨灰盒,排成两行的党政军机关代表,忍不住泪如泉涌,有的人竟放声大哭起来。 1978年12月24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在文革中蒙冤去世的彭德怀、陶铸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邓小平同志亲致悼词,为他们彻底平反昭雪,恢复了名誉。 彭总的骨灰后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天涯何处觅冤魂,青山有幸埋忠骨。”经过整整四年的异地飘泊,彭总的英魂终于回来了,和他的老战友朱德、陈毅、贺龙永远安眠在一起了(1998年,彭德怀元帅的骨灰被移送至故乡湖南湘潭安放),如果真有所谓在天之灵的话,彭总也一定会瞑目于九泉之下了。 人物著作《在彭总身边》在彭总身边(1950—1966)(警卫参谋的回忆) 作者:景希珍口述、丁隆炎整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79 页数:160 页 开本:32开书 图书目录: 前记 在朝鲜战场 见面、慰问品、指挥所里、仗打得很紧张的时候、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途中、彭总帮我写家信、我见到了毛主席、同朝鲜同志在一起、在停战以后的前沿阵地 在国防部长任期内 守好大门、要多为战士们想想、高山兵站、在海军基地、酷热的沙滩、不能叫一个同志受委屈、毛主席了解我、照相的故事、我父亲来了、彭总和我一家、不要脱离群众、“小气”和大方、我们不是帝王将相、老帅之间、这样会把我们的家底烧光、我要给毛主席报告的、庐山上书 在吴家花园 锄头一拿,有吃有穿、补旧、一份实验地、同农民交朋友、高墙挡不住、他爱孩子、坐公共汽车、再次回湖南、二十多箱书、“我们……会说通的”、再点将 在大西南 初到、在建设工地、会见老船工、会理城下、在贵州的万山丛中、去邓华驻地、群众我不怕、会见红卫兵、要警惕敌人、被“揪”、告别 《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基本信息 作者:景希珍、丁隆炎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3-1 版次:1 页数:142 字数:1200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编辑推荐 一幕忠良的血色晚景!一卷深藏的锥心记忆! 彭德怀无论在朝鲜战场,还是在大西南;无论担任国防部长,还是在吴家花园当农民,在他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十七年时光里呈现的,始终是一个刚直、和善的布衣老帅形象。 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八年,从“囚犯“到被秘密火化,他忍受了怎样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怀身边》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笔和盘托出。分别十二年后。当手捧彭总的骨灰时,内心是不断的抽搐、唏嘘……内容简介 《在彭德怀身边》是一篇回忆录,是讲者在不敢讲的时候讲出来的,记者在不敢记的时候记录下来的。 历史亲历者的自述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和社会整体历史真相,有利于揭示社会变动时代的个体生命境遇和心迹,有利于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也能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的野史资料。可以预期,随着亲历者的年华老去,他们这些珍贵记忆将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在彭德怀生命的最后八年,从“囚犯“到被秘密必化,他忍受了怎样的屈辱和折磨?《在彭德怀身边》作者景希珍、丁隆炎以泣血之笔和盘托出。分别十二年后。当景希珍手捧彭总的骨灰时,内心是不断的抽搐、唏嘘…… 逝世消息2010年7月7日上午10点25分,彭德怀元帅的原警卫参谋景希珍老人因病在301医院去世,享年80岁。 景希珍是山西洪洞人,曾在彭德怀元帅身边工作多年,担任过彭德怀元帅的警卫参谋长达16年(1950—1966年),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检察院副检察长、总参离职休养干部管理处政委等职务,1989年后离休。 景希珍老人的儿子景凯说,自从离休后,父亲一直致力于整理和撰写有关彭德怀元帅的回忆录和相关材料,并曾经应邀在各大院校、单位做有关彭德怀事迹的报告。 2009年9月,景希珍老人因为肺癌住进301医院,此后一直在医院进行治疗;2010年7月7日上午10点25分,老人离世。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特嘱秘书打来电话,对景老的亲属表示慰问;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也让秘书转达了对景老病逝的哀悼;彭德怀元帅夫人浦安修的原秘书张洪诚,他代表彭德怀元帅的后人表示慰问;张洪诚说,景老生前陪伴彭德怀多年,即便是1959后遭遇不公正待遇和牵连时,也一直忍辱负重,奉献自己,一腔赤诚;被调回北京后,景老对撰写彭德怀的有关资料也起了重大作用,即使在患病期间,他还一直做电视剧《彭大将军》剧本的审校工作。 景凯表示,父亲生前一直保持着俭朴的作风,这一点对他们影响很大。 追悼仪式他16岁参军,20岁成为彭德怀的警卫参谋,16年与彭德怀形影不离…… 2010年7月7日上午10时25分,这位还有4个月就到80岁生日的老人景希珍,在北京301医院因肺癌辞世。 2010年7月11日上午9时,景希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举行;伴随他离开的是一套穿了30多年的军装。 景希珍生前曾说,他还想在天堂继续陪伴他的“彭老总”。 党旗军礼送别老人 今天上午,身着军装的景希珍老人躺在301医院西院遗体告别厅内,接受生前亲友、战友的告别,一面党旗盖在他的身上,旁边放着他的军帽。 今天参加送别的不少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彭德怀的侄子和以前的司机、警卫员也来到了现场;王晨光老先生是景希珍生前的同事,两人相识已有50年了。“他离开前一个月我还去医院看他,他见我就摆手,说他没事,叫我不要来看他了。”王晨光没有想到,平日身体硬朗的景希珍走得如此突然。 今天上午9时30分许,六名来自总参谋部的解放军战士向景希珍齐致军礼,随后将灵柩抬离。 毕生不忘彭老总 老人的离开安静极了,一如他的为人。在他走后的这几天里,儿女们在家中客厅为他设了简单的灵堂,客厅没有燃香,不奏哀乐,老人身着军装的照片摆放在了客厅正中央,照片左侧是一张他年轻时和彭德怀的合影,合影被放得很大,照片中的两人笑得非常开心。 出身于山西洪洞县一个农民家庭的景希珍1946年入伍,曾参加过解放甘肃天水等诸多战役;1950年担任彭德怀的警卫员,之后随彭德怀到了朝鲜前线,是彭德怀把着他的手教他学文化,还帮他修改给未婚妻的信中的错别字,使他有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老人的长子景凯告诉记者,父亲担任彭德怀警卫员的时候,经常没空回家,他总是告诉子女说,“保护彭德怀是我的终身任务,我不会离开他。”自从退休后,景希珍一直致力于整理和撰写有关彭德怀元帅的回忆录和相关材料。老人曾间歇性失语,在他住院后不久慢慢地恢复了语言能力,他记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人帮他赶紧录完《在彭总身边》的再版补充录音,他很着急,“再不说就来不及了。” 悉心照顾病妻18年 据景凯介绍,父亲离休后一直与子女住在一起。老人的卧室里摆了两张单人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孩子。景凯的母亲1967年患上精神分裂症,直到1985年去世,父亲悉心照顾母亲整整18年,从未听父亲抱怨过一句。老人身体很好,能自己洗衣做饭,有些烟瘾,抽的烟都是便宜的红梅、翡翠,景凯试着给父亲买好一点的烟抽,但他总是不肯。 去年9月,家人发现老人突然失语,无法说话,送入医院检查发现他喉中有肿瘤,并且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部,随即便查出肺癌,景老住进301医院。随后病情急剧恶化,老人每天都在消瘦。301的医生告诉景凯,“我从来没见过像你父亲一样坚强的病人。”因为,老人无法躺在病床上,一躺下就会发生窒息,他只能整日整夜地坐在凳子上,吃药、睡觉都是坐着,就这么坐着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景凯说,父亲没有留下什么遗愿,只是在生命垂危的最后几天,他不停地央求医生,能不能让他回家看看,可最终老人也未能回去。 人物纪念《致景希珍同志》 十六参军斗敌顽,转战西北攻太原。 朝鲜战场护彭总,枪林弹雨冲在前。 庐山元帅受蒙冤,吴家花园共耕田。 永兴巷内突遭难,痛别成都志惟坚。 注:永兴巷位于成都市中心人民东路附近地段,彭德怀在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时居住地 去八宝山参加景希珍同志的治丧活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又怎能从亲人的脑海中淡去?往事历历,如在目前。 2009年的某一天,我偶尔打开凤凰网视频,熟悉的山西洪洞口音不仅让我心头一热,仔细从头看起,不由为之一震,原来是彭德怀元帅警卫参谋景希珍同志在接受凤凰网的采访——他相貌堂堂,当年英俊的面容依稀可见,虽然年近八旬,但看上去精神很好;他思路清晰,十分健谈;语言中有山西人才能领悟的会心一笑。 他讲述了1950年第一次见到彭德怀元帅的情景,彭总和陈赓、邓华等将军的革命友谊,彭总在朝鲜战争期间,庐山会议前后的情况,从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中,彭德怀元帅的伟大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1950年抗美援朝到1966年彭总从成都被红卫兵“揪”回北京,景希珍在彭总身边如影随形整整16年。 在彭总20多年的蒙冤岁月中,景希珍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牵连,但他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忠诚。 1978年,景希珍和綦魁英将彭总的骨灰从成都护送回北京。当飞机停稳后,舱门刚一打开,便听见迎接骨灰的队伍中传来一片哭泣声,彭总的夫人浦安修及其他亲属前来迎接骨灰盒,排成两行的党政军机关代表,忍不住泪如泉涌。 2010年7月7日上午10时25分,这位还有4个月就到80岁生日的老人景希珍,在北京301医院因肺癌辞世。7月11日上午9时,景希珍的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举行;伴随他离开的是一套穿了30多年的军装,景希珍生前曾说,他还想在天堂继续陪伴他的“彭老总”。 景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301医院西园的告别室举行;告别室上方悬挂着“沉痛悼念景希珍同志”的横幅,景老的遗体安详地躺在中间;景老的长子景凯及其他家属分立两旁,向前来悼念的各界人士回礼。 在告别仪式上,原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原海军副司令员方强将军,彭德怀侄女、原中纪委委员彭钢,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等中央机关领导向景希珍敬献了花圈;在半个多小时的告别仪式中,先后有200余人前来追悼景老;随后,景老的遗体被运往八宝山火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