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景龙四年春祠海
释义

《景龙四年春祠海》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写景诗。此诗三十句一百五十字,虽属于初唐诗,但成熟程度已接近盛唐诗。

中文名称:《景龙四年春祠海》

创作年代:初唐

作者:宋之问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诗文字数:150字

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景龙四年春祠海

肃事祠春溟⑵,宵斋洗蒙虑。

鸡鸣见日出,鹭下惊涛鹜⑶。

地阔八荒近,天回百川澍⑷。

筵端接空曲⑸,目外唯雰雾⑹。

暖气物象来,周游晦明互⑺。

致牲匪玄享⑻,禋涤期灵煦⑼。

的的波际禽,沄沄岛间树⑽。

安期今何在⑾,方丈蔑寻路⑿。

仙事与世隔,冥搜徒已屡⒀。

四明背群山⒁,遗老莫辨处。

抚中良自慨⒂,弱龄忝恩遇⒃。

三入文史林,两拜神仙署⒄。

虽叹出关远,始知临海趣⒅。

赏来空自多,理胜孰能喻⒆。

留楫竟何待,徙倚忽云暮⒇。

作品注释

⑴景龙四年春祠海:《唐诗英华》作《海》,《唐诗纪事》作《咏海》。

⑵春溟:东海。

⑶惊:《唐诗英华》作“观”。《唐诗纪》注:“一作观。”鹜:《唐诗英华》作“雾”。

⑷澍:同“注”,灌注。

⑸接:《唐诗纪事》作“济”。

⑹雰(fēn):雾气。目:《唐诗英华》作“日”,误。

⑺互:交互。《唐诗英华》作“连”。

⑻牲:祭品。《唐诗英华》作“醒”,《唐诗纪事》作“腥”。

⑼禋(yīn):诚心祭祀。

⑽沄(yún)沄:水波汹涌回旋的样子。《唐诗英华》、《唐诗纪事》均作“泫泫”。

⑾安期:指道家所信奉的仙人安期生。

⑿方丈:此为道教称谓。丈:《唐诗英华》作“杖”。

⒀冥:昏暗。《唐诗英华》作“旁”。

⒁背群:《唐诗英华》作“北郡”。

⒂抚中:《唐诗英华》作“中抚”,《唐诗纪事》作“内抚”。

⒃弱龄:弱冠的年龄。忝(tiǎn):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

⒄神仙署:即控鹤府,也称奉宸府。唐宿卫近侍官署名,武后时置。

⒅始:才。

⒆孰:谁,哪一个。喻:明白。

⒇忽:很快地。《唐诗纪事》作“岁”。

作品评析

根据诗题可知,此诗作于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当时宋之问被贬到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任长史,越州近海,故有此作。此诗发展了复杂的联想,表明宋之问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初唐写景诗的板滞罗列对句。神龙(武则天和唐中宗的年号,公元705—707年)中贬逐期间的一次祭祀活动,使得诗人想起神灵,并转向求仙。而神仙和宫廷的自然联系又反过来驱使诗人回首往事,起先带来的是安慰,然后导向模糊不定的状态。虽然这首诗缺乏修饰性叙述的匀称平衡,但仍试图以联想的统一反映自然的思考过程,从而使它比较早的自述诗显得“自然”。这种结构上的优点使它跨人了盛唐诗的行列。比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它再次树立了榜样,促使诗歌离开单纯的社会功用,成为个人怀思的工具。

作者简介

宋之问

(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父名宋令文,唐高宗时为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善文辞,工书法,膂力过人,时称“三绝”。宋之问受其父影响,亦善诗文,与“善剖决”的韦善心并称户部“二妙”,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举进士,初与杨炯分直内教,历任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等职,常扈从游宴,写过不少应制诗。后数遭流放,卒于钦州贬所。宋之问在创作实践中使六朝以来的格律诗的法则更趋细密,使五言律诗的体制更臻完善,并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