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景林堂 |
释义 | 景林堂(现名景灵堂)是中国上海市的一座基督教堂,位于该市虹口区南部的昆山路135号(坐南朝北)。 历史起源 该堂是美南监理会在上海创建的第二座教堂,起初是中西书院的内部教堂,服务于该会在此创办的中西书院师生。1882年,林乐知牧师(Young Allen)在公共租界苏州河以北的虹口创办了中西书院。20世纪初,中西书院并入东吴大学,这里就改办东吴大学的法学院和二附中。 1922年—1923年,美南监理会在昆山路南侧,原教堂斜对面,拆除传教士宿舍,新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教堂,当时曾是上海最大的教堂,可容纳1000多人。为纪念该会著名传教士、中西书院创始人林乐知而命名为景林堂。1924年元旦,由牧师江长川主持献堂典礼。 1924年后,景林堂由江长川牧师主持。 变迁 1937年8月13日,激烈的淞沪会战开始,景林堂所在的虹口成为战区,信徒均逃往苏州河以南,堂址被日军占用。几经迁址,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原址。 1958年,中国大陆实行联合礼拜,景林堂被定为虹口区4所联合礼拜场所之一。 关闭 1966年文革中,景林堂被关闭,教堂内部遭破坏。 恢复 1979年,中国大陆恢复开放教堂,上海市在这一年开放了3座基督教堂:黄浦区西藏路的沐恩堂(原慕尔堂)、南市区大昌街的清心堂和虹口区武进路的沪北会堂。作为虹口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堂的沪北会堂开放于9月,位于武进路,原属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不久因信徒人数增加太多,地方太过拥挤,于是在1980年9月改到景林堂,而将沪北会堂出租;1981年,景林堂更名为景灵堂。 建筑该堂坐南朝北,原有房屋面积为720平方米,1983年扩建为811平方米。有2、3层楼各一。主楼3层。 特色景灵堂每周有查经聚会、青年聚会、祷告会、老年团契、读经识字班、唱诗班练唱活动等。每星期日参加礼拜人数有4600人左右。 景灵堂的唱诗班成员有100多人,唱诗班歌唱水平较高,参加者经过严格训练,合格者才能上台,星期日每场礼拜都有唱诗班献唱。许多诗歌要求熟练背诵。 牧师江长川 姚民权 著名信徒宋耀如一家 蒋介石:1930年在此受洗,名字列在该堂名册中。 事件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宋家曾邀请当时景林堂的牧师江长川担任主婚牧师,江长川认为蒋虽然按照宋家的要求,和别的女人断绝了关系,并登了广告,但手续尚未办清,所以蒋的离婚是片面的,没有法律依据,一再拒绝出席。因此蒋宋结婚只能请基督教青年会的总干事主持。顾执中:《报海杂忆》 1932年元旦,宋尚节第一次在景林堂开布道会,讲章的内容是:勿贪恋世俗,免作罗得妻子的覆辙。听众相当踊跃,将景林堂拥挤得水洩不通,以至于原定三天的会期延长到10天,最后一天人数达到一千六、七百人,讲台上站立许多人。这次五、六百人蒙恩,七、八百人决志每日查考圣经一章,而且组织布道团。会後,上海各教会都感到复兴的气息。刘翼凌: 《宋尚节传》第三十四章,基督教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而青年会及基督教协进会干事余日章也公开放弃以往提倡的社会福音、人格救国。 灵 历集光第四章 1934年,宋尚节脱离伯特利环游布道团后,在景林堂开三天新春布道会,来者有千余人之众。刘翼凌: 《宋尚节传》第三十九章,基督教福音证主协会出版 景林庐1922年,在建造新教堂的同时,在其南面的空地上建造一座5层公寓——景林庐,供携眷来沪的监理会传教士们住宿。这座公寓力求在有限的建筑面积中争取更多的使用面积,这一理念对以後上海住宅的变化和发展起过一定作用。这座公寓还是最早出现在虹口的五层建筑。树棻:景林庐 附属小学1911年,景林堂开始附设小学,名为景林小学。1952年后,景林小学改名为昆山路小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