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早13号 |
释义 | 简介京早13号是一个理想的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育成,2000年通过北京市审定。2002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北京夏播生育期93天,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全株20片叶,叶色浓绿,高抗大、小斑病,粗缩病,矮花叶病毒病。株高24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果穗锥形,穗长15-17厘米,穗粗5厘米,16-18行,多者可达20行。行粒数35粒左右,穗粒数稳定在560粒左右,千粒重300-320克左右,单穗粒重达150克,穗轴红色,子粒桔红色,硬粒型。品质优,粗蛋11.25%,粗脂肪4.47%,粗淀粉70.92%,赖氨酸0.36,容重725克/升,各项指标均超过国家一级饲料粮标准。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最高亩产787.8公斤。成熟时茎秆养分含量为:粗蛋白7.83%,粗脂肪1.78%,粗纤维22.93%,粗灰分8%。适合做青贮饲料。每亩种植适宜密度为3600-3800株/亩。 优良品种品种来源选育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亲本组合:J853-2×P007 育成年份:1996年 报审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审定时间:2003年3月审定通过 主要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株型紧凑,株高242cm左右,穗位98cm左右,叶片数20片左右。属早熟杂交种,京津唐夏播生育期93天左右。果穗锥型,穗轴红色,花丝绿色,穗长15.4cm左右,穗行数16行左右,秃尖轻,千粒重275g左右,籽粒金黄色,硬粒型。 抗病性:2002年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抗病鉴定结果,高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抗矮花叶病,感丝黑穗病,高感茎腐病。 籽粒品质:粗蛋白11.45%,赖氨酸0.33%,粗脂肪3.29%,粗淀粉71.42%。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国家京津唐夏玉米区域试验结果,河北省试点平均亩产分别为607.1kg和507.3kg;2002年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2.0kg。 4、栽培技术要点 种植密度3800株/亩左右,灌浆期遇干旱及时浇水。 推广意见适宜河北省唐山、廊坊、沧州、保定北部夏玉米区种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