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
释义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校址原为清高宗四女和嘉公主的赐第。光绪二十四年(1898)改为京师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攻入北京,慈禧下令停办。同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师大学堂校舍先后被俄国、德国侵略军占据,校内房屋、图书馆、仪器大部分被毁。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下令恢复大学堂。宣统三年(1911)改称北京大学。1927年张作霖下令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九所高等学校,合并成立“京师大学校”。1929年恢复北京大学。1934年将北京大学东边傅恒家庙扩大为校址,为北京大学地质馆(一说为图书馆),蔡元培、李大钊、严复、鲁迅、钱玄同等曾在此工作。该处存一大殿,为原公主府内建筑,西部还保留几组四合院,为清式建筑。院中偏东处尚保留两座西式楼房,为北京大学二院时的教学楼。其余建筑均为近年新盖大楼。由高教出版社等单位使用。1992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东至大学夹道胡同西侧围墙,南至沙滩后街55号、59号院建筑南墙及其向东的延长线,西至景山东街规划红线,北至55号、59号院北围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